[思考的盲點系列 001] 漢字的前世今生

2020/09/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南懷瑾的經歷
|南懷瑾|: ... 簡體字的開始,是當兵來的。我 ... 十幾歲,十九歲出來帶兵的,跟日本人作戰。那個時候的兵都是文盲,不認識字啦,那麼,我們就創了簡體字啦。怎麼創啊?寫封信,叫兵送到對方司令部。那個兵說,哪個司令部,那個字我認不得啊?啊,司令部門口有衛兵嗎,你總曉得?衛兵我知道,拿著槍在門口站著。我們畫個旗子,下面一劃,是個「卫」字,「卫」字是這樣來的,很多字。那個時候都是文盲,簡體字是文盲用的。

二﹕語源
「中國人」書寫的漢文﹐可考據的﹐始於|商朝| |武丁| 時期的甲骨文。|商周| 期間盛行金文和籀文﹐即所謂的大篆﹐但因地域不同而寫法參差。後 秦王 |嬴政| 敕令「書同文」﹐決策執行者 |李斯| 從大篆整理出小篆﹐並附以隸書。相傳隸書為秦時的程邈所創。|程邈|﹐|下邳|(杜﹖)人﹐獄吏﹐得罪 |秦始王|﹐繫獄 |雲陽| 十年﹐改良大小篆﹐成書三千字﹐得 |秦王| 欣賞﹐釋其罪並封為御吏。|程邈| 的三千字則名「隸書」﹐因其原職為隸卒之故。這是傳聞﹐我們相信程邈很可能是個整理人﹐他在獄中做的應該是輯錄各種字體的工作﹐而非創造性的改寫。漢朝時﹐隸書取代了篆書。悠悠歲月﹐隸書漸變為楷書 ﹐盛於 |唐朝|﹐沿用至今。
三﹕演化
在漫長的歲月裡﹐漢語的演化實在有三個方面﹐一是聲韻﹑一是字數﹑一是字體。
今人談簡化漢語﹐獨說字體﹐不諳聲韻﹐忘了字數。聲韻的演化是從簡到繁乃明顯不過的事﹐不論閣下接不接受漢族遠祖的韻母起源於一個「-ua」﹗隨著需要命名的事物越來越多﹐發展出更多的韻調組合來應付漸趨複雜的環境是一個自然現象。書寫方面的情況亦大致相同。為了更好地溝通﹐便需要造更多的字以至語詞來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所以漢語的演化﹐在聲韻和字數方面﹐是當然地從簡到繁的。
字體方面的發展﹐則有從繁到簡的﹐也有從簡到繁的。
可以肯定的是,簡化的討論不能是一個政治決定或某種意識形態的算計。
這是一個語言學 (及人類學?) 的問題。
四﹕漢字簡化史
說到簡體字﹐簡體字當然不是 |中國共產黨| 的專利﹐但與 |共產黨| 關係甚深。
首先在報上提倡簡化漢字的是 |中華書局| 創辦人 |陸費逵|。1909年﹐他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了〈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一文﹐表達了一個簡化漢字的意見。
實際推行漢字簡體化的是 |新文化運動| 的翹楚 |錢玄同|。1922年﹐|錢玄同| 在一個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中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再於1935年編撰《簡體字譜》﹐共收列了二千三百字。
很多人將 |錢玄同| 和 |五四運動| 放在一起﹐是搞不清楚 |新文化運動| 有別於 |五四運動|。
1919年的 |五四運動| |是回應巴黎和會| 出賣中國領土的愛國運動﹐新文化運動則是反封建制度的有 |馬克思主義| 背景的意識形態運動。
當時的 |國民政府| 教育部曾經選取了三百二十四字﹐試行於社會﹐但不為大眾接受。
|中國共產黨| 取得大陸之後﹐於1949年成立了一個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蒐集常用簡體漢字。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由於那是一個政治決定﹐反對的聲音也被順利「簡化」了﹐於是 |中國| 大陸一地正式使用簡體漢字。
但大家不要忘記﹐早於1929年﹐|中國共產黨| 的祖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以幫助中國人掃除文盲為名﹐單方面下令 |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 的 |中國問題研究所| 展開中國文字拉丁化計畫﹐由 |蘇維埃| 不大了了的漢學家 |郭質生|「指導」一個中國人 |瞿秋白| 進行工作﹐只用了八個月便將幾千年的漢文改寫成《中國拉丁化字母》一部小書﹗其後的「研究工作」則交由俄國人繼續﹐並由俄國人代表中國人決定了一個《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1931年﹐俄國人在海參威 (原清國領土) 再次代表當時的中國人「通過」了該方案﹗
五﹕劃押式文字
簡化漢字不是絕對不可﹐但借簡化漢字來拉丁化漢語則是 |蘇俄| 歷來意圖催毀中華文化的大陰謀 (本人非大中華膠,僅試圖描述一段歷史﹗)。將漢語拉丁化就是要滅絕整個漢語系統﹐中華文明亦會被毀掉的。譬如﹐要了解一部《易經》﹐需要明白理﹑象﹑數三個範疇﹐缺一不可﹐而漢語的語文現象就是象的一部份﹐因為《易經》是漢人寫的。漢字一旦拉丁化﹐其他的不說 ﹐恐怕以後再沒有人看得懂一部易經了﹗
漢字不是不可動她分毫﹐但必須研究清楚整個漢語系統 —— 語法﹑音韻﹑字體等都要做一番科學性的研究﹐不是隨隨便便地將一些草書字體取代楷書字體或隨便打個「✗」便算作是科學成就﹐便算作解決了中國社會的文盲問題。
|中國共產黨| 對中華文化的最大傷害之一是給漢字打「✗」,徹底閹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載體。
舉幾個例子:
正體字「風」﹑「區」﹑「趙 」在大陸皆被閹作「风」、「区」、「赵 」。原正體字中的「虫」﹑「品」﹑「肖」都被打「✗」,橫蠻無理。
正體字「歡」﹑「雞」﹑「鳳」﹑「難」﹑「漢」亦被閹作「欢」、「鸡」、「凤」、「难」、「汉」。原正體字中的「雚」﹑「奚」﹑「鳥」等亦變相打了個「✗」﹐即在「✗」符號頭上加一橫劃而變作「又」字。
這些例子說明了一點,|共產黨| 治下的大陸所用字體是給文盲和農奴使用的不講義﹑理的劃押式文字。
六﹕文盲問題主要是政治/社會問題
|中國| 舊社會的文盲根源不外乎﹕根深蒂固的崇尚無知 (老莊)﹑農業社會的不事進取﹑帝王或外族統治的愚民政策。各個因素匯聚的結果是普及教育的缺乏。文盲問題與字體筆劃的多少無關!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 內憂外患﹐戰禍連棉﹐普通人家衣食上已經難以為繼﹐念書識字當然不在優先考慮之列。文盲問題亦與字體筆劃的多少無關!
抗戰結束後﹐文盲率大概是80%。原因顯而易見﹐與漢字的字體筆劃的多少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從根本上就沒有安定的社會環境去發展出建全的教育制度﹐或者簡單地說﹐接連有兩三代的中國人沒有上學念書識字的條件﹗
有一個統計/估算數字說1949年時 |中國| 大陸的識字率為20%左右。1959年﹐大陸的識字率 (十二歲 - 四十歲) 上升至57%。如了解 |共產黨| 的文化傳統,這個數字當然並不可信。但即使我們接受這個數字﹐|中共| 於1956年才通過《漢字簡化方案》﹐所以這個識字率 (如果屬實的話!) 的上升與簡化漢字字體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比較接近事實的詮釋應該是 |中國共產黨| 掌控大陸的頭十年 —— 相對於 |國民政府| 時期要不斷打軍閥﹑打 |日本| 軍國主義者的社會狀態 —— 少了很多動蕩﹐因此只需要一個就算不是太完善的公共教育政策便很容易提升識字率。
七﹕思考的時刻
設想一下,如果未來某日有「中國」考古學家發掘出一本古老的易經或佛典卻竟然目不識丁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會員
167內容數
國際 + 政治, 還有文化論述。 政治沒有巧合; 不作預測的政治評論都是廢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