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之死》讀書筆記

2020/09/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專家與素人的間的鴻溝該如何消弭?為何當今社會竟以「反智」為主流?高等教育與網路的普及反而讓大眾更無知,這又是什麼道理?作者於本書探究上述問題,犀利點評社會反智氣勢越演越烈之成因,並殷切地提出應對之道。
進投票所投下神聖的一票之前,研究過各個候選人的實質政見內容嗎?知道政府推出的政策對普羅大眾的生活有何影響嗎?知道高等教育的現狀嗎?尋求過專業人士的意見嗎?若有,專業人士說的話認真聽了嗎?看新聞報導了嗎?還是看的是政論節目裡,那些「資深媒體人」餵給你的「來自高層的可靠消息」?因為他們說的言之鑿鑿,所以照單全收了,對嗎?
這是個知識(資訊)爆炸的年代,卻也是個集體反智的年代。網路普及,大學林立,知識看似垂手可及,但當大學學歷不再遙不可及,社會並沒有因為平均智識(單就以取得的學歷水準而論)的提高,而洋溢著「學海無涯,唯勤是岸」的謙卑,反而興起了一股「大家都有大學學歷,你的意見沒有比較了不起」的態度。蛋頭學者的意見跟星座分析一起被放在螢幕下方的跑馬燈,有緣人才看的見;螢幕焦點總是放在高人氣的演藝人員及網紅,他們可以對教改、食安政策指指點點,連醫療養生也可以插上幾句。這不僅是對專業的漠視,更是對專業的鄙棄。我們竟然願意接受毫無相關學識背景的人發表的意見,而不願意花時間藉助專家意見來釐清問題。
:可是,有問題的時候,上網查一下就有答案啦為什麼要聽專家的話?
  • 因為素人就是沒專家行。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專家是經過學習天分經驗同儕確認綜合判斷後脫穎而出的人。專家的功能,就在於能在諸如醫學、法律、經濟、政治等領域的第一線進行研究,協助大眾解決艱澀難解的問題,傳達正確的訊息,促進社會的進步。這些工作不該是由「非相關領域的人」越俎代庖發表意見,無論那些「非相關領域的人」是歌手、演員,或甚至是其他專業領域的學者。
  • 因為網路充斥假消息。我們無法肯定網路上千千百百種說法,誰的才是正確的。誠如前述,網路的存在讓人覺得知識垂手可及,不用特地跑一趟圖書館查資料,谷歌搜尋就可以解決所有的疑難雜症,維基百科什麼都有。是的,維基百科是很好用,但它並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消息來源,不該拿來當作研究學問的基礎。更何況,還有更多的人,接收消息的來源是已經無法追溯源頭的訊息,像是在line收到的那些荒唐內容,謠言止於智者,但智者幾希。
書中也點出專家跟普羅大眾之間難以溝通的原因,例如
  • 鄧寧-克魯格效應:「越笨的人越不知道自己笨」(這些字真的是作者說的)。笨人缺乏元認知(metacognition),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高估自身能力,低估他人能力,還渾身充滿自信。而且現代社會還流行一種看法,就是不能承認自己笨,承認自己笨就輸了。甚至,連「笨」這個字都不能提。
  • 確認偏誤:我只相信我相信的,我只採納可以證明我的看法的證據,其他的證據都是個案,不在我的眼裡。這是一個很弔詭的狀況,在網路上尋求相關佐證時,只有支持自己論調的才會被納入信任的小圈圈,其他都是假消息,於是人人一把號,各唱各的調。在政治議題上,或許勉強可以容納各家主張,但科學議題也能這樣處理嗎?
確實,專家不是藝人,他們所受的訓練是精深的學術研究,而不是上台表演。當專家表示意見時,不管是發表論文,或是對著鏡頭報告,那種枯燥又令人曲高和寡的內容,令人乏味的嚴肅表情,的確很難吸引民眾的注意力。作者也承認這的確也是專家與公民之間溝通上會面臨的阻礙。是以,作者於書末呼籲專家必須要有以教育大眾為己任的精神,試著以能讓大眾理解的方式把正確的訊息傳達出去。
同樣地,大眾也有責任自正確的消息來源學習正確的知識,而不是道聽塗說,以訛傳訛。每個人都應該該用心了解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政府政策,也應該對自己說的話負責。總的說來,唯有本著「相信專業」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態度,才能讓社會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 小小心得
一言以蔽之,本書就是個頭腦清楚,嘴巴超壞(但一針見血)的中年大叔連珠炮碎念之作。作者於書中展現出清晰邏輯與專業知識,更顯露出極佳的幽默感,讓讀者一邊捧腹,一邊大呼過癮。
我很同意作者對於「術業有專攻」的意見,確實,甲領域的問題就交給甲領域的專家釋疑,即使是乙領域的專家,也不見得可以做出對甲領域的好建議,就別妄議了。藝人發表養生看法(書中舉的葛妮絲派特洛案例實在誇張,沒想到昔日的優質演員竟然變成滿口胡言的驚世大嬸),政治學者跨足科學,這都是不應該的,更遑論一般民眾對於各專業領域自以為是的意見發表。
書中點出的種種美國社會亂象,大多在台灣也同樣發生了。在看書的過程中,常思考為什麼台灣好的不學學壞的呢?猜想大抵是因為走到哪裡,人們都喜歡聲光效果的刺激(例如:政論節目來賓激動的言論),簡單易懂的語句(例如:某某事件懶人包),而這些都是一般學者專家難以展現的面貌。因此,專家與一般人難以建立有效的溝通,距離越來越遙遠。至於該如何防止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我以前也是屬於看完懶人包後會假裝「已了解相關內容」的人,現在能做的,就是在日後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有疑問時,得要堅定決心,耐著性子閱讀相關專業書籍及/或具公信力的網站內容,細細咀嚼思考。
有些人批評這本書的翻譯太「意譯」了,採用了許多台灣人才知道的用語跟典故,與作者當初的用字差異過大。但我其實蠻喜歡這點的,因為這本書的本質其實滿「硬」的,討論「專家與一般人的差異」的主題並不討喜,一個不小心,這本書可能就被歸為「高高在上的專家罵普羅大眾」的類別。誰想找一本書,看一個陌生大叔像自己國中導師一樣的責備自己呢?但經過譯者的努力,作者的幽默及苦口婆心被真切地用中文傳達出來,讓此書跟大眾少了點距離,多了點溫暖,完全可以理解譯者採取這種翻譯路線的用意。
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希望大家都喜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會員
39內容數
筆者是喜愛文字的理工宅,喜愛閱讀,也喜愛將閱讀心得化做文字與大家分享。 這裡有不定期發表的書評/讀後感,歡迎加入沙龍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