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陪伴:閱讀《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2021/6/15發佈於Facebook
自居家防疫開始,每天和家人共處一室,你,過得好嗎?
我們在社群平台上看到許多父母的哀號,活蹦亂跳的孩子沒有去處,一顆充飽的電池沒有地方可以消耗電力,許多父母得在家照顧孩子還要一邊工作,崩潰至極。
沒有孩子的,年邁父母也是個頭痛的問題。過往每天可以到公園或鄰居家串門子,每天到市場逛逛撿便宜買好康,現在這些都得被限制,關在家裡悶得發慌,只好成天找藉口出門,往菜市場鑽、藉口買東西出門,看到丹妮婊姐攔阻父母疫情期間外出的爆氣文下面引發的精彩留言串,不難想像這些日子有多少家庭烏煙瘴氣。
我沒有孩子,但面對父母的實戰經驗可不少,今天要推薦的防疫好書,不只是心理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修身養性,如何面對不講道理的父母的超級實戰工具好書!
作者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是兩名資歷逾三十年的臨床社工師,他們創立了「暮光服務網」(Aging Network Services)——一個全國性的照護網路,協助個別家屬對家中長者的關懷照顧,解決親人之間的種種問題。
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到,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難相處是終生習性的問題,並讓閱讀這本書的孩子知道,「你比父母擁有更大的調整空間」,畢竟他們的思維早已像是幾千根鐵絲扭轉在一起,要拆解開來幾乎是不可能了,而若我們想改變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改變意味著跳脫過去的自我,必須嘗試不同做法。彼此之間的衝突要化解,必須要先理解,有了理解,就不容易惱火。
書中帶大家理解六種不同類型的難搞父母,像是依賴型、潑冷水型、自戀、控制等等,雖然這六種不同類型的父母各有不同的表現與反應,但這些情緒反應都不外乎是源自於難以接受自己年紀增長後身份的改變,這些無法理性的溝通源自於內心最深層害怕被忽略的不安全感、自卑感、自我懷疑而產生的自我防衛,以攻擊、嘲諷、依賴、控制、焦慮等情緒反應來壯大自我,試圖消弭那些恐懼與害怕。
而身為子女的我們,第一時間無法理解他們怎麼可以如此不講理,在溝通的過程中失去耐心,不願意花時間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使彼此衝突不斷。​
如同書本一開始提到,父母難相處是終生習性的問題,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比父母更大的調整空間,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們能改變自己。針對父母的行為或態度,書中建議我們溝通時可以:
*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線
*不用跟父母說理,他的行事本來就不是出於理性(這句真的拜託大家一起紅線畫起來)
*學習理解父母內心深處其實深藏著痛苦,而那正是這些難纏行為的根源
*與其跟負面性格的父母爭執或理論,不如試著對他們展現同理心
*面對這類父母,子女最大的挑戰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
*設想各種可能被父母批評的情境,一一準備好良善的答覆。
…...等等,書中還有許多案例演練教學以及實用的方法,推薦若你有與父母溝通的困擾這本真的必讀的工具書。
看完這本書後,其實我最大的心得是:『跟她認真你就輸了。』(我開玩笑的)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只能花更多心思、力氣去應對,試著同理對方,也退一步想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許在這過程中,也默默培養我們長出別人沒有的堅韌與智慧,又或許是人生要我們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考驗。甚至這樣的觀念與想法不只能運用在父母身上,適用於面對各種不同情緒的人們,也能自我檢視,自我成長。
關於生涯、職涯、行銷、心理學等等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如何清晰思考世界,將會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與判斷。
我們如何清晰思考世界,將會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與判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為什麼!!! 好好跟父母溝通這麼有問題啦!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為什麼!!! 好好跟父母溝通這麼有問題啦!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