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翩翩:推薦給每位曾因教養而困惑的大人──讀《與孩子的情緒對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一書實在是挺特別的經驗,因為書中所提到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教養觀念,感覺我們應該都懂,也都有在執行,但仔細閱讀卻發現作者羅拉博士以她多年專業又真實的現場工作經驗,挑戰了不少我們既定的觀念,清楚的點明了其中許多看似微小卻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結果的差異,其中最讓我省思的是「暫時隔離法」和「承擔後果」這兩個方式。

「暫時隔離法」當然是比體罰恐嚇來的好,但蘿拉博士也點出了一些執行時要很小心的部分,在進行的時候孩子是感到孤獨、被遺棄的嗎?會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壞?會不會引發孩子權力爭奪的動機,或因為爸媽與他沒有連結,反而削弱了我們對他的同理心呢?總結這些問題,最重要的關鍵還是要回到我們有沒有和孩子的情感做連結,有沒有運用真正的同理心去讀懂他的需要呢?

因此作者建議的是「互相陪伴」,她說「在互相陪伴時,我們將孩子的『不當』行為視為對父母的呼救。我們進入狀況,重新連結,協助孩子面對驅使他做出這種行為的情緒或需求。」這真是很挑戰大人的一個任務,在孩子失控起番時,如果我們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給予孩子真正的陪伴、尊重,但又沒有亂了教養的界限,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快樂自信的孩子啊!

而「承擔後果」的部分作者要我們小心的是不要掉入了另一種懲罰,這真是很重要的提醒,如何拿捏之間的分寸,不讓孩子開始產生防衛或是引發被忽略的感受,是我們在執行承擔後果時要非常注意的,我很喜歡她舉的例子,當孩子忘記帶便當時,你是怎麼回應的?

回應A:「寶貝,不想你挨餓,我當然會幫你送便當去學校。不過麻煩明天要記得帶喔。」
回應B:「我沒辦法放下手邊事務,幫你送便當。希望這次的忘記能讓你學到教訓。」
回應C:「好,我會幫你送去,但這絕對是最後一次。我看要不是你的頭長在你脖子上,搞不好你也會忘記帶。不要以為每次我都能丟下手邊工作幫你解決問題。」

老實說,這三種我都有過類似的回應,看了作者的分析,才發現自己可能並沒有用最好的方式在回應孩子,作者提到回應D才是比較建議的說法。

回應D:「寶貝,你忘記帶便當我也很難過,但我今天沒辦法幫你送。希望你不會挨餓,等你放學回家我會幫你準備點心。」如此一來孩子不會感受到被處罰或責備,但也真實的體驗了該有的後果,真是挺不錯的教養提醒啊!

書中關於管教這件事,作者也有許多的著墨,情感的連結如同我們所知的,絕對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不二法門,但無條件的愛卻是不簡單的事,在我們與孩子的應對中,有多少時刻不小心陷入有條件的愛中呢?像是告訴孩子「你好乖,要好好念書喔!」、「你有幫忙整理家裡,所以我晚點帶你出去玩」,這些似是而非的話語,很可能無形間傳遞給孩子,我必須要做些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我必須要聽話,爸媽才會愛我,說我是個乖小孩,本書中有許多澄清與實例分享,讓我們可以進行反思並開始實作執行。

蘿拉博士因為有著專業的背景與扎實的現場工作經驗,因此提出的見解非常具有參考的價值,她所提供的例子也都相當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在閱讀時還會不小心唸出來想試看看它的效果與感受,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她不只是在幫助孩子,更是在幫助家長們看見自己教養上的盲點,重新思索檢視教養的歷程,這樣有深度又實用的好書,值得推薦給每位曾因教養而困惑的大人!

文:何翩翩(親職教育專家,牧村文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raw-image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蘿拉.馬克罕博士 著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透過「情緒對焦」拯救無數抓狂父母的育兒指南
★如何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三大核心概念:1.自我調整、2.培育連結、3.教導而非控制
做法具體有效:0-9歲孩童全教養 x 狀況題 x 行動指南,一本立即上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3會員
201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女兒上學不跟我揮手再見,不給我抱;兒子忽然要理光頭,吃飯吃很慢,又不打招呼。怎麼「不生氣」的處理這些事和教他們尊重呢?聽聽看我的做法吧!
Thumbnail
女兒上學不跟我揮手再見,不給我抱;兒子忽然要理光頭,吃飯吃很慢,又不打招呼。怎麼「不生氣」的處理這些事和教他們尊重呢?聽聽看我的做法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