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古音和臺灣國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臺灣先民多來自福建南部泉州(今晉江縣)、漳州(今龍溪縣)一帶,所以臺灣福佬人向來說的是「閩南語」。閩南語跟其他方言一樣,都保留了中古音,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深入去研究。

閩南語跟普通話不同,沒有「輕脣音」(即脣齒塞擦音、擦音),在古代輕脣音都是讀「重脣音」的(即雙脣塞音及鼻音),像中古音沒有「ㄈ」,所以凡是「ㄈ」往往都讀成「ㄅ」、「ㄆ」或「ㄏ」,比如「帆」,臺語讀ㄅㄤˊ或ㄆㄤˊ;「佛」,臺語讀ㄅㄨ的入聲(入聲者,字音短促而急,如臺語的「出」、「入」、「別」、「發」……等皆是,但普通話卻沒有入聲);「房」,臺語讀ㄅㄤˊ;「方」,臺語讀ㄅㄥ;「飛」,臺語讀ㄅㄟ;「蜂」,臺語讀ㄆㄤ;「芳」,臺語讀ㄏㄥ;「法」,臺語讀ㄏㄚ的入聲;……等。

中古音也沒有捲舌的「ㄓ」、「ㄔ」、「ㄕ」、「ㄖ」,這些音大都讀為「ㄉ」、「ㄊ」、「ㄙ」、「ㄒ」或「ㄌ」等,如「竹」,臺語讀ㄉㄟ的入聲;「豬」,臺語讀ㄉㄧ;「蟲」,臺語讀ㄊㄤˊ;「直」,臺語讀ㄉㄧ的入聲;「知」,臺語讀ㄉㄧ;「展」,臺語讀ㄉㄧㄢˋ;「茶」,臺語讀ㄉㄟˊ;「廚」,臺語讀ㄉㄨˊ;「脣」,臺語讀ㄉㄨㄣˊ;「傳」,臺語讀ㄊㄨㄢˊ;「窗」,臺語讀ㄊㄨㄤ;「輸」,臺語讀ㄙㄨ;「屍」,臺語讀ㄒㄧ;「汝」,臺語讀ㄌㄨˋ……等。

所以說,臺灣人容易把輕脣音的「飛」讀成ㄏㄟ、「髮」讀成ㄏㄚˇ、「風」讀成ㄏㄨㄥ,或是把捲舌音的「師」讀成ㄙ,可謂其來有自。

此外,韻母方面,閩南語無ㄩ音(即「撮口呼」),故ㄩ往往讀為ㄧ,許多人自然而然將「原」讀ㄧㄢˊ、「院」讀ㄧㄢˋ、「閱」讀ㄧㄝˋ、「居」讀ㄐㄧ、「去」讀ㄑㄧˋ、「魚」讀ㄧˊ、「雨」讀ㄧˇ、「娟」讀ㄐㄧㄢ、「暈」讀ㄧㄣ。我們不妨從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必可相互印證,同時也會增添不少「恍然大悟」的趣味。

閩南語無捲舌音,普通話無入聲字,二者發音原本有別,因而臺灣人說普通話,發音不準是常有的事,但相對於所謂的「京片子」,卻被說成是「臺灣國語」。其實,語言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說話最重要是必須讓對方聽得懂。至於發音是否標準?倒不必太過在意,順其自然就好,勉強自己捲舌說話,很容易弄巧成拙,給人十分彆扭的感覺。以前,如果一口「臺灣國語」,經常會成為被取笑的對象,不過近年來本土意識抬頭後,「臺灣國語」反而帶給人親切感,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末冰-avatar-img
2022/01/05
閩南語之奧妙,校長可以追蹤somnobite一系列的研究文章喔 https://vocus.cc/user/5a11dd75eceaed97b4017e63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1/05
謝謝分享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2/01/05
河洛雅言~~ 如果從文化地理學的發展來看,漢族起源於中原洛陽地區,兩千多年前華北的氣候應該是比現在更適合居住,而南方多為瘴癘之地,北方遊牧民族比較剽悍,所以中國歷代朝代的更替都是由北向南被征服,只有少數朝代如明朝與民國時代,是漢人由南向北打回去的。 由此可見,漢人從北往南遷徙的過程中,方言保留了相當多的中原古音,也因此用閩南話或者是廣東話來念唐詩或論語都是可以押韻,讀起來也更有味道,只是後來異族征服漢人之後的漢化,這種短促音的入聲字比較不方便發音,漸漸演變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國語普通話,捲舌音比較多,而短音就漸漸式微了了。 我曾想過,如果明成祖當年沒有把首都遷回北京,而是留在南京,那麼這幾百年來中國的官方語言會不會保留較多的中原古音?? 明成祖遷都是有他自己的政治考量,為了防堵北方民族再度南侵,這個做法固然理想,還有另一個教育層次的考量,因為北方人漢化程度不比南方,要比科舉他們絕對不是那些華南文人的對手,為了(南北平衡?),不至於重南輕北,這個遷都北京的理由也說得通,也影響了中國語言發展數百年之久。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1/05
好精采的分析,謝謝。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張良澤《肝胆相照》﹞ (一)未竟的臺灣夢 獲頒2025年第28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張良澤先生(1939-),曾於37歲(1977)時,寫信給鍾老,豪氣干雲,立誓以十年時間寫出臺灣文學史。 如今好幾個十年過去了,這成為他未竟的臺灣夢啊! (二)建構臺灣文學 長期以來,不論是在國內或是在海外
Thumbnail
2025/04/28
﹝張良澤《肝胆相照》﹞ (一)未竟的臺灣夢 獲頒2025年第28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張良澤先生(1939-),曾於37歲(1977)時,寫信給鍾老,豪氣干雲,立誓以十年時間寫出臺灣文學史。 如今好幾個十年過去了,這成為他未竟的臺灣夢啊! (二)建構臺灣文學 長期以來,不論是在國內或是在海外
Thumbnail
2025/03/24
自古以來,數不清的人為「愛」下定義,有人說,愛是永恆的謎。人人需要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瞭解它。猶如盛夏的一陣清風,愛可以感覺得到,卻看不見它的蹤跡;又彷彿暗夜時遙遠的星辰,可以看見卻又無可捉摸。世人對愛的定義與詮解實在太多了。唐朝詩人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為愛情,我們成為人生
Thumbnail
2025/03/24
自古以來,數不清的人為「愛」下定義,有人說,愛是永恆的謎。人人需要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瞭解它。猶如盛夏的一陣清風,愛可以感覺得到,卻看不見它的蹤跡;又彷彿暗夜時遙遠的星辰,可以看見卻又無可捉摸。世人對愛的定義與詮解實在太多了。唐朝詩人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為愛情,我們成為人生
Thumbnail
2025/02/27
向佛者必讀《心經》,日日抄錄之,記誦之,了然於心者幾希? 據史料記載,《心經》前後共有十多種譯本,包括東晉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是佛陀親口講的,還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舍利子又是什麼人物?《心經》確實難以參透。 《心經》是佛教經典,據傳,當年玄奘大師靠著念《心經》度過了
Thumbnail
2025/02/27
向佛者必讀《心經》,日日抄錄之,記誦之,了然於心者幾希? 據史料記載,《心經》前後共有十多種譯本,包括東晉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是佛陀親口講的,還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舍利子又是什麼人物?《心經》確實難以參透。 《心經》是佛教經典,據傳,當年玄奘大師靠著念《心經》度過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攸關母語發展的大事是福佬族群能否反思自身母語以往的霸權位階,能否放開心胸擁抱自身文化根源。
Thumbnail
攸關母語發展的大事是福佬族群能否反思自身母語以往的霸權位階,能否放開心胸擁抱自身文化根源。
Thumbnail
這是前年十月所記錄 香港對於保留粵語方言,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香港還保有另外一個發揚粵語的優勢,就是很多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都會很流利的粵語! 這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城市,所具有的先天優勢。作為沿海省分的閩,粵族群,數百年的向海外遷移,很幸運的保留了閩粵語的火種。在海外的華僑,也是多數可操,閩,或粵語
Thumbnail
這是前年十月所記錄 香港對於保留粵語方言,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香港還保有另外一個發揚粵語的優勢,就是很多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都會很流利的粵語! 這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城市,所具有的先天優勢。作為沿海省分的閩,粵族群,數百年的向海外遷移,很幸運的保留了閩粵語的火種。在海外的華僑,也是多數可操,閩,或粵語
Thumbnail
臺灣先民多來自福建南部泉州(今晉江縣)、漳州(今龍溪縣)一帶,所以臺灣福佬人向來說的是「閩南語」。閩南語跟其他方言一樣,都保留了中古音,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深入去研究。 所以說,臺灣人容易把輕脣音的「飛」讀成ㄏㄟ、「髮」讀成ㄏㄚˇ、「風」讀成ㄏㄨㄥ,或是把捲舌音的「師」讀成ㄙ,可謂其來有自。
Thumbnail
臺灣先民多來自福建南部泉州(今晉江縣)、漳州(今龍溪縣)一帶,所以臺灣福佬人向來說的是「閩南語」。閩南語跟其他方言一樣,都保留了中古音,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深入去研究。 所以說,臺灣人容易把輕脣音的「飛」讀成ㄏㄟ、「髮」讀成ㄏㄚˇ、「風」讀成ㄏㄨㄥ,或是把捲舌音的「師」讀成ㄙ,可謂其來有自。
Thumbnail
近期,有關國家語言的論戰,似乎有重啟的跡象。先是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於質 詢時要求經濟部長「改說國語」,遭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於臉書反諷一番。阿美 族出身的廖國棟(Sufin Siluko)隨後更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母語,而是為了使父老鄉 親聽得懂質詢內容,因此謙卑地請求對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國語」來回答。 之
Thumbnail
近期,有關國家語言的論戰,似乎有重啟的跡象。先是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於質 詢時要求經濟部長「改說國語」,遭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於臉書反諷一番。阿美 族出身的廖國棟(Sufin Siluko)隨後更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母語,而是為了使父老鄉 親聽得懂質詢內容,因此謙卑地請求對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國語」來回答。 之
Thumbnail
新聞連結:台語瀕危 30年後滅亡?  漢語口語主要分為官話、粵語、徽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幾種;書面文字都是同一個,漢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文,所謂的官話,隨著朝代的更迭,各有所偏,在元明清之後,官話為北京方言音,就是現在的國語,英文稱為Mandarian language 顧名思義
Thumbnail
新聞連結:台語瀕危 30年後滅亡?  漢語口語主要分為官話、粵語、徽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幾種;書面文字都是同一個,漢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文,所謂的官話,隨著朝代的更迭,各有所偏,在元明清之後,官話為北京方言音,就是現在的國語,英文稱為Mandarian language 顧名思義
Thumbnail
《玩具船長樂隊》成立於2008年底,是一支使用潮汕南澳島方言來演唱的樂隊,創作元素來自汕頭南澳島一帶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作品內容多數講述的是南澳島民與大海之間的故事。南澳縣通行屬於閩南語系潮汕片的後宅話和雲澳話,然而雲澳話在語音系統上因在明、清時期長期受漳州府管治影響,有較多閩南語泉漳話的特徵。
Thumbnail
《玩具船長樂隊》成立於2008年底,是一支使用潮汕南澳島方言來演唱的樂隊,創作元素來自汕頭南澳島一帶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作品內容多數講述的是南澳島民與大海之間的故事。南澳縣通行屬於閩南語系潮汕片的後宅話和雲澳話,然而雲澳話在語音系統上因在明、清時期長期受漳州府管治影響,有較多閩南語泉漳話的特徵。
Thumbnail
E 潮汕語,七八成類閩語,腔近泉州。有些參入粵語元素,如「看」曰「睇 tai2」,潮語特色字詞:呾ta5 等於「說」,「講」!可能是「談」字源!《說文》語也。 一,「專專」愛! 這個詞,台灣已經沒聽人在說了!這個詞彙記錄在《台日典》:tsuan-tsuan (1)專一。 (2)純粹。 也不知
Thumbnail
E 潮汕語,七八成類閩語,腔近泉州。有些參入粵語元素,如「看」曰「睇 tai2」,潮語特色字詞:呾ta5 等於「說」,「講」!可能是「談」字源!《說文》語也。 一,「專專」愛! 這個詞,台灣已經沒聽人在說了!這個詞彙記錄在《台日典》:tsuan-tsuan (1)專一。 (2)純粹。 也不知
Thumbnail
「禮失而求諸野」,閩南位於東南海隅,不管基於種因素,開支散葉,是分布最廣的方言族群,連最近的金門,台灣,用語,音字,都有不小的差異,更何況更遠的南洋諸多地區!對於罕用字,詞,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野,而,若有同義,近義字,也是「優勝劣敗」,「自然淘汰」了! 稀飯,糜,粥等,較黏稠的說法,台灣目前只剩下
Thumbnail
「禮失而求諸野」,閩南位於東南海隅,不管基於種因素,開支散葉,是分布最廣的方言族群,連最近的金門,台灣,用語,音字,都有不小的差異,更何況更遠的南洋諸多地區!對於罕用字,詞,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野,而,若有同義,近義字,也是「優勝劣敗」,「自然淘汰」了! 稀飯,糜,粥等,較黏稠的說法,台灣目前只剩下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09/23 BuzzOrange 【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在臺灣長大的我們,除了標準字體,不知道大家偶爾遇到需要寫字時,會因為有些字的筆畫多,而改寫筆畫較少的字呢?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09/23 BuzzOrange 【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在臺灣長大的我們,除了標準字體,不知道大家偶爾遇到需要寫字時,會因為有些字的筆畫多,而改寫筆畫較少的字呢?
Thumbnail
械鬥事件還會因為姓氏、風俗習慣、語言,甚至是「西皮」與「福祿」、也就是現在廟會常見的北管樂團的分裂派系,都會因此打上一架;從上述提及移民的組成複雜性,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臺灣早期的械鬥如此頻繁混亂了,因為簡單來說臺灣就是把原本在中國大陸分屬不同地區的族群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起生活,偶有摩擦,合情合理
Thumbnail
械鬥事件還會因為姓氏、風俗習慣、語言,甚至是「西皮」與「福祿」、也就是現在廟會常見的北管樂團的分裂派系,都會因此打上一架;從上述提及移民的組成複雜性,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臺灣早期的械鬥如此頻繁混亂了,因為簡單來說臺灣就是把原本在中國大陸分屬不同地區的族群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起生活,偶有摩擦,合情合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