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那你就沒有可控感」
因為可控感是由自身透過自己思維而延伸出來的一種堅定、安全、平衡的感覺
用三種常見的缺乏獨立思考的狀況,來解釋不同面向的獨立思考
與如何去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
【迷信】打破沙鍋的精神 質疑的能力
迷信跟「信仰」是兩回事,一個具備堅持不懈特質的人,都是有信仰的
信仰不單純是針對鬼神或宗教,還有包括你的信念與三觀
在某個或多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也都是要具備該信仰才能克服那條路上會遇到的阻礙困難
而這裡指的迷信,是「迷茫的相信」:
不經自己腦袋考證,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就把那些納入自己的思維系統的行為
- 現在網路時代最常發生的迷信現象之一:假新聞
你應該會發現,你身邊會有一搓人,特別相信各種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上亂傳的假新聞,他們很容易被「帶風向」
(注意:假新聞指的是不真實的報導,而非單純跟你立場相反的報導!)
- 假怪力亂神的宗教神人
用完全沒根據的說法來哄騙信眾,詐取信眾金錢,或甚至不正當性行為
- 賣空氣的資金盤老鼠會龐式騙局
用一些價值非常低廉的商品或是課程,話術包裝成高價來販售,並且販售的利潤一大部分是用來發取組織人頭獎金
整個組織會鼓吹下線去拉更多人頭進來組織投錢,以維持組織運作
- 情感詐騙
在通訊軟體上對你噓寒問暖、互許終身之後要你匯錢到國外
現今社會的資訊量非常大
當你接收到資訊時,要學著用自己的腦袋、經驗、所學的知識,來判斷資訊的合理性與正確性有多高,不要一昧地接收
養成當一個問題寶寶
遇到資訊時先「質疑」,也就是先從這個資訊當中找問題
「這樣做可能會要付出什麼風險?」、
「資訊為真的情況下,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這個資訊的出發點是立意良善還是另有所圖?」、
「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達到這個資訊所講的效果?」、
「實際運作時可能會碰到什麼狀況?」等等...
以行銷的層面切入來看的話,我一定會去思考,那他這麼做,他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像一般販售商品或服務的提供商,他就是可以直接得到金錢所得
那如果一個人或單位,說要提供你「好處」但是不求回報時,你真的要認真想想,他的出發點可能會是什麼?
然而破除迷信,不是叫你去不尊重別人
你可以不贊同別人的想法,但不能不贊同他擁有這個想法的權利
如果你無法敞開心的接受其他人擁有不同想法,那你會掉入逼瘋自己的境界
我們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迷信
但對於別人要信什麼、不信什麼,我們是無法去控制的
【陰謀論】大數法則 小數規律
這世界上每天發生各種大小事件
有些時候,你必須要客觀地承認,那個問題可能就只是一個「隨機」發生的事件
你在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當中,調查發現裡面有超過八成的孕婦生的都是兒子,所以你就得到一個結論:住在這個村子的人家比較能夠生出男生
於是一些智障的媒體開始炒作:這個村子有神靈保庇,包生男,想要生兒子的婦女可以搬來這邊住,或來拜這邊的神靈
當你只觀察一個很小的樣本時,你的樣本可能會過度集中在某個結果,而這個原因只是隨機性造成的,沒有任何特殊理由
如果你去觀察一個城市裡面幾萬戶人家誕生的嬰兒,其結果會趨於一個平均比例,也就是一半男生一半女生,各50%
這個就是《大數法則》
你必須參考足夠大,或足夠多次的樣本,才能去推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
所以只要樣本「足夠少」,隨機在當中扮演的角色會很容易被忽略
甚至會給人看起來很規律的錯覺,像是被精心安排過的一樣,讓人覺得是有某種神祕的力量在操控著這個世界
當樣本足夠少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去發現一些《小數規律》
因為人腦對於規律的現象是感到比較舒服的,這樣才能夠去「掌控」、「預測」
能夠掌控的事情,是讓人能夠有規則可以依循
>例如上面的包生男小村子的神靈
>例如在2008年到2010年當中,專門在預測足球比賽的章魚哥保羅
總共預測14場比賽,其中只有2次的錯誤,其他都準確預測出獲勝隊伍
對許多運彩賭客來說,保羅就是他們的名牌,按照保羅的預測來押注
>很多股市老師分析師報的明牌
明牌或多或少的命中了一些股票,明天的股票要嘛漲要嘛跌,也是一半機率
許多投資者就把某老師當作股市明燈,或那些嘴砲分析師就拿來當作生意招攬
跟章魚有什麼差別?
>例如許多末日預言、未來人預言
這些預言大部分都是很模稜兩可的與我們現在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沾上點邊
而許多「陰謀論」就是剛好對上社會當中的少數現象,就造就了不少的信徒
這些信徒的特徵就是,從來都不會用「行動」去考證,也不會去深思一個現象是否只是剛好的「隨機」符合
不愛思考的人最愛聽陰謀論
因為不願思考導致他們總是讓自己陷入不利局面,常感到人生有各種不公平,而自己總是弱勢的那一方
所以他們很想吸收「關於世界是如何在背地裡偷偷的暗算他們」的資訊,來做為取暖好安慰自己:嗯...不是我的問題,是這個世界的問題!
金融危機都是有錢人的陰謀、錢的發明都是為了剝削底層人士、政府的教育制度就是為了奴役人類,把人類培養成有錢人的勞工
而不去探討這些制度的演化過程與原因
錢的發明就是源自於最早期的地區貿易,一開始是使用以物易物,衍伸出用貝殼或金屬等做交換,到現在才發展成貨幣系統
只要分工合作的社會持續存在,人們依然需要交換彼此的資源,錢就會一直存在並流通下去
許多預言都說未來錢會消失... 不知道這是以怎樣的理論為依據?
人有可能減低物質的需求,但除非未來人類不吃不喝也能夠活(吸收能量來活),錢才有可能消失
而現在用財富來斷定的階級社會,並不是錢的問題,根源還是來自於人性的貪婪恐懼,才讓錢有了現在社會的使用方式,這些方式想必是當初使用貝殼當來做通貨的純樸古人沒有預料到的
【散戶】對自己的一切負起責任來
亞洲的填鴨教育方式起源於不愛思考的大人,造就出不愛思考的小孩
不只是學校,還有家長
因為想要直接讓鬧脾氣的孩子乖乖聽話,而使用權威的方法,直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人處事,導致大部分人從小就沒有建立出獨立思考的習慣
所以這不算是政府教育體制的問題,而是大人過於懶惰而不願意好好教導小孩去獨立思考
你可以試著想看看你家中的長輩、或是你身為家長,是否有過懶得跟小孩講解道理,而用強硬的方式讓小孩直接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生活(甚至認為我花錢養你,你就要聽我的話)
所以小孩長大了變成不會思考的社會工具,就會認為是因為教育制度設計來就是為了奴役人類,把人類培養成有錢人的勞工,代代相傳
人在社會上隨波逐流最輕鬆
因為你每做一個決定,其實都會關乎到你未來的生存能力
很多決定當下看似可能沒什麼,但其實都是隱含了未來的風險與獲利
很多不起眼的決定,甚至在未來經過時間的放大,它所帶來的影響(風險獲利)程度可能會成指數級別的放大
所以習慣思考的人,在每次思考與做決定時,都會承受比不思考的人更大的壓力
壓力是人腦本能抗拒的,你的腦袋就是希望舒舒服服的不要運作
不思考的人通常都是聽從別人做決定
這樣他如果在某個決策後發現是錯誤的,那他就會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是因為別人,所以才害他這樣那樣
自己都沒有錯、自己都沒有責任,「都是they的錯」
不用負責任一時爽,一直不用負責任可不會一直爽喔
雖然不思考的人當下都是比較輕鬆的,但是他有極大的可能性,做出一連串人生的錯誤決定(例如被騙),造成生存上各種不順遂
但是因為他們不思考,所以他們也通常不會發現自己總是碰上衰事可能是有原因的
在交易市場裡面這種生物其實很常見,而且還占了極大部分的比例
就是股市明燈的需求方:愛聽明牌的散戶
不管是因為懶、沒自信,還是因為著急想賺錢等,而不願意對自己的帳戶負起責任的交易者,想必他們不只在交易帳戶上不想負責,在人生大大小小的事上都會不想負責
人生一開始都以為檢討別人比較輕鬆
走到後來會發現,還是檢討自己才是比較輕鬆的
如果你一直在檢討別人,到頭來會發現怎樣都不能如願以償,反而可能還會逼瘋自己
推薦《QBQ》這本書的概念
遇到一個問題,就問自己:「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不是出了問題第一步先去找人來怪罪
這樣你不只惹人討厭,還會錯失了檢討自己而成長的機會
「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才是有可控感的」
用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朋友」一書中說到的一句話當這段總結:
很多人害怕思考,常說:「想那麼多幹嘛,多累啊」 然後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