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舊玩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十月國慶適逢家弟結婚,準新人從二月籌劃到現在,可說是為了婚禮忙翻了,辦一場悉心的婚宴所付出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相當可觀,除了需要面對各種傳統與現代的衝擊與妥協,女性還得順便被禮俗提醒作為一個女性的宿命。這些對女性的束縛在現代還是相當固執的存在著,各種形式上的象徵,比如禮車車頂綁甘蔗,代表女方的貞節,又好比新娘踏進新郎家門之前,得先過火爐、踩瓦片,都是過去對女性的貶低。
  
踐踏女性入骨的不是女性是社會。
臺灣社會物化女性及歧視女性的結婚禮俗,至今都還持續有人買單,彰顯出國內性平教育的失敗,而且最在意禮俗的通常是夫家的女性長輩,不是有句話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如果自身已經有被不平等對待經驗的女人,不是更應該去捍衛女性的尊嚴嗎?為什麼那些老一輩的女性,卻持續助紂為虐呢?只能贊嘆社會對於上一代的女性踐踏太入骨了。結婚這回事應該像舉辦一個平等的慶典,真心共同慶祝,應袪除嫁娶觀念及避免淪為表演秀,享受過程及製造回憶,不為禮俗而牽就,我想,這才是舉辦婚宴的真正意義。
不得不感嘆,還有許多家庭都把女兒當作賠本生意在飼養,認為女兒長大了總要嫁人,總會離家,然而女大不中留是被助長的情勢,在這種觀念下,父母會下意識的剝奪女性成長的資源與平等的權利,如果女性從小就從父母那裡接收的資訊是:「妳長大會嫁人」、「總有一天會是別人家的小孩」。那麼女兒往外尋找認同她作為一個女性的價值,比如事業、獨身或是平等關係,作為父母的你們似乎沒有立場感嘆,把女兒推出自家門,再來感嘆女大不中留,於是將所有期待放在兒子身上,希望他給你討個好媳婦,再把對於年邁後的生活寄望在兒子的老婆身上,沒寫錯,是「兒子的老婆」身上,不是兒子。
女兒與兒子的照顧責任莫名變成另一個陌生女子的責任了,如果延續在這個奴隸替補的惡性循環中,自己的女兒不也刻正在另一個家庭被迫扛下老公的照顧責任,好奇怪的現象呀!不過,現今的女性多半已經濟獨立自主,不必再被迫扛著夫家的照顧責任,愈來愈多女性傾向與夫家保持距離,相敬如賓,造就了世界上最美的距離,是在社會給予女性巨大的壓力下的勇敢選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83內容數
為了健康,決定開始家常便飯的生活,又為了能夠持續下去,決定在方格子開個專題記錄我的餐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山 的其他內容
誰說工作一定要像個社畜般苦悶呢?感到苦悶又無力,大多因為薪資投報不符期望外,更多是因為你還沒有跳脫傳統工業社會時代金錢與勞動力的對價框架,我認為工作不該只是對價關係,你該思考的是
剛交往時情正濃的甜言蜜及承諾等等,切勿看得太重,不然分手時,那些話只會像杜比環繞音效一樣擬真,一段段以重低音音效迴盪在傷心太平洋裡。
學長姐說:「因為很黑,為了安全起見,請與旁邊的(男)同學牽手一起走」,於是兩個陌生的十八歲靈魂暫且扣著,在漆黑一片中行走
如何在世界的速度競賽巨輪被捲著往前,321,紅燈下,綠燈上,像極了田徑場上的選手專注等待槍鳴的瞬間,各種起飛式,各種躁鬱法,油門一催,消失在天邊,然後又出現在下一個交通號誌前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破口需要修補,也許走到了生命的某一刻,它就自然不再重要了。當你有更值得去在意的人生時,這些也只是你這個人一小部分的縮影,而不是枷鎖。
每每分開的時刻,心情總是複雜,直到車驅強制離去,對方的身影變得模糊,逐漸消逝在眼前。一次一次的道別,滿足之餘又帶點歡愉後的失落感,夾帶著期待,藏蘊在心中,直至下一次見面。
誰說工作一定要像個社畜般苦悶呢?感到苦悶又無力,大多因為薪資投報不符期望外,更多是因為你還沒有跳脫傳統工業社會時代金錢與勞動力的對價框架,我認為工作不該只是對價關係,你該思考的是
剛交往時情正濃的甜言蜜及承諾等等,切勿看得太重,不然分手時,那些話只會像杜比環繞音效一樣擬真,一段段以重低音音效迴盪在傷心太平洋裡。
學長姐說:「因為很黑,為了安全起見,請與旁邊的(男)同學牽手一起走」,於是兩個陌生的十八歲靈魂暫且扣著,在漆黑一片中行走
如何在世界的速度競賽巨輪被捲著往前,321,紅燈下,綠燈上,像極了田徑場上的選手專注等待槍鳴的瞬間,各種起飛式,各種躁鬱法,油門一催,消失在天邊,然後又出現在下一個交通號誌前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破口需要修補,也許走到了生命的某一刻,它就自然不再重要了。當你有更值得去在意的人生時,這些也只是你這個人一小部分的縮影,而不是枷鎖。
每每分開的時刻,心情總是複雜,直到車驅強制離去,對方的身影變得模糊,逐漸消逝在眼前。一次一次的道別,滿足之餘又帶點歡愉後的失落感,夾帶著期待,藏蘊在心中,直至下一次見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兩性婚姻的歷史及其對女性的影響,揭示婚姻制度如何在父權社會中塑造女性的角色與地位。透過歷史背景,討論當代女性對婚姻觀的轉變,以及不結婚潮流的興起,強調女性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只有徹底改變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女性才能真正獲得自主權和尊嚴。
Thumbnail
結婚是個年紀到了就好像不容易躲開的問題,過去的社會中,結婚又不同於自由戀愛下的兩情相悅,很多時候帶有諸多政治意涵,或者是隨著夫家走天涯的人生轉變。要說東西方在婚姻上有所不同,這書中西的時代不同,恐怕無法這樣結論,但可以看見過去女性在婚姻中的能動性以及有意無意留下的紀錄,經過作者一番整理所呈現的各種樣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你不用去想未來的婆婆,或是要花任何時間去在那個結婚之後根本不會陪你聊天的人做任何事。 實際上結婚之後有互動的另一半少之又少,女性當對方父母和丈夫看護的時間很多,還要常常裝笨,要做很多家事,不被允許照顧自己父母,要跟婆婆住。不會生又會說話,生不出男的或女的都很有問題,好像全部都是女生的錯,女人活該當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兩性婚姻的歷史及其對女性的影響,揭示婚姻制度如何在父權社會中塑造女性的角色與地位。透過歷史背景,討論當代女性對婚姻觀的轉變,以及不結婚潮流的興起,強調女性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只有徹底改變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女性才能真正獲得自主權和尊嚴。
Thumbnail
結婚是個年紀到了就好像不容易躲開的問題,過去的社會中,結婚又不同於自由戀愛下的兩情相悅,很多時候帶有諸多政治意涵,或者是隨著夫家走天涯的人生轉變。要說東西方在婚姻上有所不同,這書中西的時代不同,恐怕無法這樣結論,但可以看見過去女性在婚姻中的能動性以及有意無意留下的紀錄,經過作者一番整理所呈現的各種樣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你不用去想未來的婆婆,或是要花任何時間去在那個結婚之後根本不會陪你聊天的人做任何事。 實際上結婚之後有互動的另一半少之又少,女性當對方父母和丈夫看護的時間很多,還要常常裝笨,要做很多家事,不被允許照顧自己父母,要跟婆婆住。不會生又會說話,生不出男的或女的都很有問題,好像全部都是女生的錯,女人活該當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