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舊玩意

2020/10/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十月國慶適逢家弟結婚,準新人從二月籌劃到現在,可說是為了婚禮忙翻了,辦一場悉心的婚宴所付出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相當可觀,除了需要面對各種傳統與現代的衝擊與妥協,女性還得順便被禮俗提醒作為一個女性的宿命。這些對女性的束縛在現代還是相當固執的存在著,各種形式上的象徵,比如禮車車頂綁甘蔗,代表女方的貞節,又好比新娘踏進新郎家門之前,得先過火爐、踩瓦片,都是過去對女性的貶低。
  
踐踏女性入骨的不是女性是社會。
臺灣社會物化女性及歧視女性的結婚禮俗,至今都還持續有人買單,彰顯出國內性平教育的失敗,而且最在意禮俗的通常是夫家的女性長輩,不是有句話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如果自身已經有被不平等對待經驗的女人,不是更應該去捍衛女性的尊嚴嗎?為什麼那些老一輩的女性,卻持續助紂為虐呢?只能贊嘆社會對於上一代的女性踐踏太入骨了。結婚這回事應該像舉辦一個平等的慶典,真心共同慶祝,應袪除嫁娶觀念及避免淪為表演秀,享受過程及製造回憶,不為禮俗而牽就,我想,這才是舉辦婚宴的真正意義。
不得不感嘆,還有許多家庭都把女兒當作賠本生意在飼養,認為女兒長大了總要嫁人,總會離家,然而女大不中留是被助長的情勢,在這種觀念下,父母會下意識的剝奪女性成長的資源與平等的權利,如果女性從小就從父母那裡接收的資訊是:「妳長大會嫁人」、「總有一天會是別人家的小孩」。那麼女兒往外尋找認同她作為一個女性的價值,比如事業、獨身或是平等關係,作為父母的你們似乎沒有立場感嘆,把女兒推出自家門,再來感嘆女大不中留,於是將所有期待放在兒子身上,希望他給你討個好媳婦,再把對於年邁後的生活寄望在兒子的老婆身上,沒寫錯,是「兒子的老婆」身上,不是兒子。
女兒與兒子的照顧責任莫名變成另一個陌生女子的責任了,如果延續在這個奴隸替補的惡性循環中,自己的女兒不也刻正在另一個家庭被迫扛下老公的照顧責任,好奇怪的現象呀!不過,現今的女性多半已經濟獨立自主,不必再被迫扛著夫家的照顧責任,愈來愈多女性傾向與夫家保持距離,相敬如賓,造就了世界上最美的距離,是在社會給予女性巨大的壓力下的勇敢選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174內容數
為了健康,決定開始家常便飯的生活,又為了能夠持續下去,決定在方格子開個專題記錄我的餐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