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往返臺北高雄的車程中,看完一本小說。他是一本以山難為背景的推理小說,對沒有太多登山經驗的人而言,並不是一本堆疊無數專有名詞或知識的小說,反而是一本夾著登山、愛戀和創傷後心理反應的故事。
登山和許多極限運動一樣,具有相當的危險性。登山的人在挑戰極限的同時,甚至賭上了性命。有時這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個人追尋生命意義,在死亡邊緣找尋自己的策略。
故事中的幾個事件,串接起幾群人之間的過往,當一場災難發生後,是不是得到夠多的關注與討論,經常決定了往後事件的發展。每一個經歷死亡或經歷身邊人死亡的人,多少都會有情緒的反應,然而這些情緒一旦超過控制,甚至太過強烈以至於不斷累積,往往就是下一個悲劇的開端。
登山隊的成員間需要的彼此信任,在生死交關時,是那麼樣的重要。但我們日常生活中何嘗不是,對於別人的懷疑、不信任,經常扭曲了眼見、聽見的現象,不加求證或求證困難的結果,往往只是延伸了誤解、加劇了情緒,最後甚至除了原本的問題沒有解決,甚至還產生了更難解決的新問題。
而那些身邊默默照顧、體貼的人,往往也因為某些情緒上的因素而被忽略,經常性的以一種為他好的謊言,掩蓋自己無法面對現實的恐懼。最後,什麼時候誠實的面對自己、誠實的對待別人,也就決定了什麼時候這些鬧劇暫時落幕。
選在極度為選的天候條件下登山,機會成本常是有限的公共資源。而救災面臨的抉擇總是尖銳的讓人無從猶豫,但終將決定是否一搏。每一個活下來的人,面對的難題有的時候和死亡不相上下。我們不清楚死去的世界,無從討論這個難題只能單憑想像,然而卻有很多的例子說明,活著的人面對這些傷痛,經常也不是那個輕鬆而能夠額手稱慶的。
也到了開始面對死亡的年紀,隨著這些未知的事靠近,活著的艱難,確實比好像長眠難上一些,畢竟睜開眼之後,問題就都一一湧現。無法安慰的逝去,和每天要面對的煩人問題一樣,只有在找到一個新的重心,重新理解生命的意義,才能稍稍輕鬆一些。推薦給喜歡登山,也對推理小說有興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