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從碩班同學手上A來看的書,主要介紹日本目前節葬的概念。
書一開頭介紹了葬禮的概況、節葬的概念和節葬的必要。在少子女化、高齡化的日本,慢慢面對著戰後嬰兒潮死亡的問題,以往家族的墓地、具有聯繫親友意義的喪禮,到底在已經高度工商社會化的日本,特別是都會地區,是否仍具有必要性。
當活人都不夠住了、活人要混口飯吃都難的時代,為了情感上的考量、道德上的焦慮等種種因素所建立起的喪禮,以及死後埋葬的問題,在經濟的考量上,還有沒有必要花這麼多錢、勞心勞力好長一段時間,並且在死後繼續祭祀。
對於日本佛教而言,因著宗教上的因素,使得死人除了喪葬外,還有戒名的花費。而這些仰賴檀家、布施金經營的寺廟,也因著經營的必須,影響了戒名的給予。這些變化其實已經不只是宗教了,更可能是宗教法人的必須。
當死人也成了賺錢的一種手法,那麼,這些真的必要嗎?人都難免一死,而這死亡的身後事,有時是為了活人準備的。很多例子顯示了死者生前對於喪葬的意願,在死後並沒有完成。喪禮,備極哀榮,錢都花了,還能做啥?畢竟人都死了。
如今,新的思維出現了,可以節省一些花費、還有不必要的祭儀。只是,能有多少人接受,然後在臺灣的狀況如何?本書都沒有提供見解。在參考日本的現況後,也許也有助於思索這個未來臺灣也可能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