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天晴的小說教學】(二十一)題材:讓劇情反轉的妙招(上)

2020/11/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前幾期都在討論如何用文字增強故事,本期想直接從題材內容著手,討論該如何從內容上來強化故事,也就是讓讀者在閱讀作品時感到驚豔的方法。
  一言以蔽之,這個做法的重點就是「事實在前,否認在後」。
  哦,或者也可以說這種方法叫「政客流寫作法」。
  用比較簡單的話來解釋,其實就是讓作者「說謊」。
  另外,本期因為涵蓋內容較多,所以會分成上下兩期來進行。

作者如何「說謊」


  講到說謊,總覺得我好像在唆使他人做壞事,或是要作者學網路上一些名嘴,專門嘴砲不負責。
  並沒有!
  所謂的說謊,是指作者可以在故事前段告訴讀者某個事實,等到故事後段再回過頭來,否定原本的這個事實。
  要注意的是,說謊和自相矛盾並不相同。所謂的說謊,是要作者有意識地誤導讀者,或者在劇情中埋下線索,來讓後半段的發展更加出人意料。
  也就是說,要想達到誤導,重要的是必須有「鋪陳」、「發現」、「逆轉」的一系列過程,才不至於讓劇情淪為作者自說自話。
  過去曾經提過,我認為題材包含三大項目,分別是「世界觀」、「角色」、「劇情」,這次也一樣要套用這三大項目。

劇情


  這次要從劇情開始說起。
  劇情的誤導應該是用得最多也最常見的。這種誤導可大可小,哪怕只是一兩個章節間的小劇情也能使用,未必要是精采大結局等級的逆轉。
  例如:
  小明家裡有五名成員,分別是爸爸、媽媽、小明、妹妹,還有一個嬰兒年紀的弟弟。
  某天爸媽說要全家一起去吃飯,於是媽媽牽著妹妹的手出門,小明看爸媽和妹妹走遠,也趕緊抱著弟弟跟上。
  到了餐廳,服務生帶著一家人在四人座位坐下,這時小明跟服務生要了一張嬰兒座椅,服務生面露狐疑,但還是拿給小明。
  原來小明有陰陽眼,「弟弟」其實是寄宿在屋子裡面的怨靈,只有小明看得見。
  爸媽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好配合小明假裝真的有個弟弟。
  依照前面說過的「鋪陳」、「發現」、「逆轉」來看,這段範例首先鋪陳出「一家五口」的家庭形象,讓讀者產生先入為主的既定印象。
  緊接著爸媽只帶著妹妹出門,由小明急忙抱著弟弟,以及餐廳服務生面露狐疑的態度,都顯示出了故事有不尋常的地方,讓讀者會發現故事中應該藏著玄機。
  在故事後段,就只剩下要如何逆轉一家五口的家庭形象,讓讀者知道弟弟的真實身分,以及故事的完整來龍去脈。
  這就是事實在前,否認在後的一種做法。
  在「鋪陳」、「發現」、「逆轉」這三個要素裡面,雖然「逆轉」是最搶眼的段落,但我認為,其實前二者遠比最後一個步驟來得更為重要。
  這是因為讀者對於劇情的體驗,往往是沿著作者預先安排好的伏筆層層推進,直到最後答案揭曉時,轉變為一種暢快感。
  所以,使用這種做法的時候千萬記得,不能單純只是「寫事實再否認」,而是要在故事中留下可供讀者推論的線索,最好還能有一點撲朔迷離的懸疑感。
  如果沒有在故事中好好留下線索,只由作者說出事實再否認,那就真的是百分之百光說不練的「政客流」了。
  講得直白一點,就是打嘴砲啦。
  倘若作者沒有在「鋪陳」、「發現」上多花心思琢磨,而是一股腦在最後告訴讀者,其實真正的劇情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喔!
  那麼,讀者看到最後也只會覺得,作者根本都在自說自話,一點體驗感都沒有。
  例如我曾寫過評論的漫畫《五等分的新娘》、《家有女友》都有這個問題。因為前段鋪陳不夠,或者劇情轉彎得太沒邏輯,導致讀者罵聲一片,覺得劇情根本就不合理。
  相反的,《進擊的巨人》之所以讓讀者感到精彩,就是因為故事中的很多伏筆,其實早在更前面的劇情中就有露出蛛絲馬跡,只是讀者當時沒有發現罷了。
  這種「原來這個細節早就寫出來了」的驚嘆感,足以讓讀者對劇情感到大呼過癮,欲罷不能。

  最後是老樣子的工商時間。
  我是顧天晴,一名小說家兼評文人。
  把寫作當成人生,有空就寫,寫到沒空。
  每週日更新小說教學,以及不定期更新書評。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5下Like並按下「喜歡」及「收藏」,也別忘了追蹤我的粉絲專頁,給我一點愛的關注,謝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顧天晴
顧天晴
顧天晴,也可以叫我阿栗。 一名小說家兼評文人,之前在巴哈姆特替網友評論文章,現在也開始撰寫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