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成癮,有些人陷入莫名的愛情時,就像是吸了毒一樣,即使許多客觀條件很不適合、可能會帶來災難,但還是忍不住想聯絡、傳訊息、講講話、約出來吃飯、以及達成最終目標的做愛。人類演化出愛與性的機制,是為了族群與家庭的維繫,讓親代能撫育下一代長大。有一些研究認為,女性選擇媽媽的角色往往代表要承擔更多壓力與不快樂,如果不是一段感情剛開始時愛與性帶來的多巴胺,恐怕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走入家庭。
「真愛」是什麼?這是很難定義的字。如果我們把短暫的思念與著迷也算作真愛,科學家發現,愛情來自大腦的驅動。當我們陷入愛情時,中腦腹側背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的活動量增加。這會讓多巴胺增加,同時刺激其他的大腦區域。大腦藉此賦予我們聚焦、能量、渴望以及追求愛的動力,讓我們有動力追求人生的重要目標:一個可以進行性行為的伴侶。
追求「性」的驅動力量來自睪固酮(男女都是),但讓我們對愛成癮的,還是多巴胺的力量。睪固酮讓我們大範圍地搜索可以追求的對象,青少年與年輕成年人的睪固酮自然是高漲的,多巴胺則讓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可以把慾望固著在一個人身上。
腹側背蓋區與多巴胺是「成癮機制」的要角,我們因為愛而產生的執念、強迫性意念、希望獨佔不容分享的心意、因為愛帶來的五臟翻騰、因為接到對方訊息帶來的欣喜,跟「吸毒」或「酒癮」很相似。「愛」可以產生比單純「性」還大的力量,這讓人類不會只喜好濫交然後「射後不理」,而能在「愛」的羈絆下走在一起,成為連結群體最重要的力量。
但性、愛既然來自生物本能的驅力,有時就會像毒癮、酒癮一樣,讓人難以自拔、最後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經濟、人生發展、甚至性命。我們常會感嘆,這個傻女人,為什麼會深深愛著這位家暴、外遇、嗜賭、酗酒、不務正業的男人?愛與性的成癮力量,有時大到會讓我們忽視現實。扭曲的生活裡,一場歡愉的性愛,有時又強化了原本想戒除的成癮物,讓我們對虛幻的未來又抱持正面的期待,這就是愛的力量。
在沒有約束、圍堵的狀態下,青少年、年輕成年人會很自然地追求性愛。美國高中生有40%已經開始享受性愛,15到19歲的年輕人有半數有口交經驗,甚至十分之一的年輕成年人有異性肛交經驗。然後,有十分之一的高中生,已經有四個或超過四個性伴侶。性行為越來越不受規範,在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社會,在「沒有承諾」、不追求愛情的狀況下的性愛(casual sex),已經越來越普及。
口語化的說,這叫「砲友」。有些「約砲」是透過網路、約砲軟體,找完全不認識的人。有些casual sex則是找認識的人,但言明純粹性愛,不講未來與佔有。享受著物資充裕、科技進步生活的現代人,自然會想擺脫生物機制的束縛,自由地享受陌生的性帶來的刺激感、幸福感與存在感,讓性、愛分離,純粹享受,沒有責任與歸屬。
可惜的是,我們天生的成癮機制,不會那麼輕易放過我們。如果是場失敗的性愛那也就算了,但如果雙方在做愛時有認真看著對方、在意對方的感受、最後感覺舒服、達到高潮,那,「愛的成癮」機制,還是有可能發生,不管你的主觀意願。專家估計,有三分之一的約砲,會有至少一方產生愛意。
所以,專家建議,如果真心只想約砲,那最好是找完全不認識沒有人際網絡交會的人、離自己居住或工作地方遠一點,這樣約砲完萬一有一方不小心動了真情,可以增大阻撓的力量。一九六〇年代歐美一些強調不講私有、不佔有的「公社」式群體,最後紛紛垮掉,原因之一大概是:人類想要佔有的天性太強烈了。嫉妒與佔有,才是讓人類能生存在這世界的本能。
(本文資訊多數來自J Mcilhaney, F M Bush以及Helen Fisher的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