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日本玩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搭電車時常常聽到的兩句話:「ドアが閉まります。」(車門即將關閉)、「足元にご注意ください。」(請注意腳邊)是否覺得聽到了英文 Door 和台語的注意呢?在看日劇或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的時候,是否也覺得常常聽到似懂非懂、熟悉的發音呢?
其實這些相似的英文發音,真的就是從英文演變而來的哦!現代日文中,非常廣泛(氾濫)地使用音譯外來語。這在中文裡相當少見,可以意譯的詞彙幾乎都採用意譯引進中文了。(像是computer叫計算機、television叫電視、microwave oven叫微波爐等等)真的沒辦法意譯的人名食物明等等才會採用音譯(像是愛因斯坦吃巧克力)。但日文總是直接將西方的詞彙唸成日文發音,就變成一個新的日文單字了!
WHY?
明明有漢字,用意譯不是更好理解嗎?🤔
其實日本人真的有好好發揮漢字的優勢,在明治維新初期意譯了許多詞彙將西方的新觀念引進日本。被印在一萬元日幣上,同時也是慶應大學創辦人的福澤諭吉,就很認真地翻譯了「健康」、「政策」、「引渡」、「銀行」、「手續」、「經濟」、「社會」、「衛生」、「民主」、「共和」等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彙。沒錯!這些非常基礎的詞彙都是由日本人發明再傳入華人文化圈的,有些是組合兩個漢字、有些是從中國古籍中尋找詞彙賦予新意。
不過在鎖國時期,日本就因為只和荷蘭通商,所以有了音譯的荷蘭外來語。明治維新之後,歐美各國的外來語開始湧入日本。像是アルバイト(打工)語源為德文Arbeit,工作之意。二戰以降,美國接管日本,而日本也為了要快速地和世界接軌,因此英文的外來語滲透了日文,現在一句日文中可能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是由外來語組成的。雖然很多概念是日文原本就存在的,但是用外來語講起來就是比較潮一點(?)而且日本人也很習慣使用外來語了,所以就繼續使用大量的英文外來語。還有一點,我覺得可能是外來語的加入,可以將既有的概念分化成更精確的表達。
以「門」這個概念為例子,日本不可能是西化以後才有門吧?但是日文中表示門的概念的詞彙有「門(もん)」、「戸(と)」、「扉(とびら)」、「ドア(door)」。可以從發音中看出「門」和「戶」是音讀,應該是唐代大化革新後才有的,「扉」是訓讀,是原本就存在於日文中的詞彙,而「ドア」是從door音譯而來的外來語。日文中,是這樣子區分它們的用法的。
- 「門(もん)」
將一個區域跟另一個區域區分開來所使用的門,中文簡稱「大門」,就是家的大門或是各機關單位外部的大門,大樓進出口的大門等等。
- 「戸(と)」
具有「扉(とびら)」跟「ドア」含意的總稱,不過一般是指左右滑開的門。例如:障子戸(しょうじど)【日式拉門/格紙門】、引き戸(ひきど)【拉門】
- 「扉(とびら)」
左右各有一扇門可推開的叫做「(扉)とびら」,另外,抽象的也可叫做「扉」,例如:夢の扉、心の扉、希望の扉。
- 「ドア(door)」
有門把的那種,像是房間門、廁所門、廚房門、教室門、辦公室門……等等,另外,便利商店那種無門把的自動雙開門也可以稱為「ドア」,用於「進出的出入口」。
然後我們也可以發現,用外來語講話真的會比較潮哦!
你看小叮噹的道具都是用外來語命名的🤣
- 竹蜻蜓:タケコプター (たけ:竹子 、コプター:ヘリコプター(直升機的英文簡稱 copter) )
- 時光機:タイムマシン (タイム:time 時間 、マシン:mechine 機器 )
- 縮小燈:スモールライト(スモール:small 小型的 、ライト:light 光 )
- 任意門:どこでもドア (どこでも:不論何方、任何地方 、ドア:門)
BUT!
只是因為比較潮,意譯又很方便
所以這樣用嗎?🧐
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日本人學會了歐洲人的軍事和科學技術,再彬彬有禮地將他們送出國門。「你們會的我們也會了,現在我們的船將出海進行貿易和征服行動,我們的大砲將會轟擊和平的城市,只要那裡有人膽敢得罪一個日本的話。」
歐洲人露出驚楞的神色
直到後來他們仍不時露出這副表情
因為日本人是世界史上最優秀的學生。 — 宮布利希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日本的民族性是向強者學習,而後挑戰強者。日本第一次大規模向外國學習是在西元九世紀,日本派了遣唐使深入中國唐朝,發明了假名並將漢字引進日本,還學習了均田制、租庸調制和兵制,史稱大化革新。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唐宋以降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因此日文引進的漢字讀音和南方的口音相近。國高中讀唐詩的時候,不也是要用台語(閩南話)唸才會押韻嗎?
所以把時間軸拉遠來看,可以說漢字就是日文中最早的外來語!其實藉由大量音譯外來語來引進新概念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日本一直以來放空自己 全力向強者學習的做法之一。我覺得這種現象不只表現於語言,在文化方面日本可以說是吸取了各國的精華,詮釋出自己的風格再輸出到全世界(至少是席捲了亞洲)像是咖哩本來只是許多香辛料混合的印度食物,但是現在說到咖哩,我們直覺想到的卻是帶有蘋果甜味的日式咖哩。🍛
好的,說了那麼多終於要來講結論了! 🤓
「我覺得日文是一門結構嚴謹,廣納各國詞彙的語言。」💁♂️
日文的文法相當規則,各種詞類中變化例外的單字一隻手數得出來,不像英文動詞過去式大部分+ ed、有些去 y + ied、有些是不規則動詞,被動式還要多被背一種變化 — P.P.。日文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各自有自己的變化方式,熟悉了基本的句型和以上三種詞類的變化,大概就可以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日文了(當然初學者還是會常遇到沒看過的單字)
這就像是吉他會彈晴天和擁抱之後,就可以彈好多自己喜歡的歌,雖然基本上是用同樣的六個和弦,但是只要懂了基本的調性、樂理之後,就可以自己慢慢地擴充對於編曲的理解。說到底,音樂是十二個音的排列組合,每種語言也是在有限的發音之中、以特定的排列呈現出來,將自己需要的部分留下,其他地方做修改或置換,變成一句新的話語。
對於台灣人學習日文的啟示👨💻
由於日文裡外來語的兩個大宗 — 漢字和英文,都是台灣人熟悉的語言,在漢字的發音上,又有台語可以做為參考。所以只要努力學習基本的文法和句型,將日文的文法結構了然於心,就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在自學日文之路上一步步向前邁進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