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David Todd McCarty on Unsplash

David Todd McCarty on Unsplash

我為何要寫意義論?回到意義的本初,了解真正意義的最終,終究也是意義的一途。什麼是意義?大概也只是為人所寫,自己所思,那就是意義的本質。一切終究是場廢話,因為講多了,依然沒有人去聽,去想,去思考真正所有,現代的我們,究竟是文明上的野蠻,還是野蠻所建立起好的文明?

每一個人終有意義,對那些「大明星」而言,意義就是每天按照三餐排好的「行程」,按表操課,準時報到。我們算是學生吧?這樣的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那些行走固定行程,安排跟選民寒暄,說要跟人民站在一起,這些選舉的「下鄉」行程,要努力傾聽人民的聲音,尤其是那些弱勢民眾的聲音,我想,大概還沒有聽到我的聲音(以前還懇請政治人物可以多看我一眼)。

這些「下鄉」人物,選舉上了,謙卑,謙卑再謙卑,現在卻是「辣」派,有時候,當現在的台灣政治普遍成為藍天綠地的「戰場」時,我也受夠對於「政治」,還有官僚上的那些言語。

舉最近的例子,就拿香港反送中的遊行來說好了!現在的那些討厭中國的民眾,只要沾染中國的影子就會一陣亂打,只要有中資介入,幾乎就成了眾矢之的,好像全世界都討厭中國,沒有人願意跟「中國」做朋友。但是,請記住,政治上的泛化只會把政治變成了任何都可以跟「政治」扯上邊,香港的星巴克與美心月餅也被砸,我常常不解,就算他們有,那又如何?星巴克是飲料店,就算有中資介入,所以就該死?他們的飲料與服務態度有哪裏得罪到香港的所有民眾嗎?月餅上哪有沾滿食品不潔這樣的說法?或者用暴政與暴民的說法,如果真的「和平」示威,我相信不會有人「制止」,也或者我們非要「抗爭」,拿出「動作」相關方面的行為,就會遭到香港警察的暴力對峙?

我也沒有喜歡中國或是香港之類,我只是要把事情分得乾乾淨淨,清清楚楚。在中國開的台灣飲料店,店名寫上「中國台灣」,那是不得已的事,中國堅持要「中國台灣」,我就中國台灣,但是在台灣,就是台灣,你有你的堅持,我當然也有我的堅持,你尊重我的堅持,我也尊重你的堅持,但是如果你非要把你的堅持套用在我的堅持上,那麼每天就會像香港的場面一樣,誰都不好看。

兩方都有錯,我誰都不挺。政治力老是介入這樣的議題,把政治套用在每個關乎民生的議題,有完沒完?只要有日資介入,套用世界的歷史,那麼大家都不要做生意了!何必貿易?過去的世界大戰,看誰都不爽,那麼如果真的非要這樣,過去的英法,美英,德國與法國,等等之類,不就沒完沒了?你可以恨這個國家侵略你的國家一輩子,但我保證你一輩子也走不出來。要恨,你可以恨一輩子,你可以不買韓國、日本,只買本國牌,然後呢?你真的這麼「堅持」你不會變?

我有提到,我有個同事說他從來不矛盾,是因為他沒有找到自己的矛盾。人這麼有自信,往往是高估,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多次,這是事實。不過,天天套用政治的結果,就是一切是個胡扯,是個廢話,是個現在需要多方思考的時候。

當你看久了政治,把一切納入政治版圖,你真的會認為,一切真的就是政治深入的範圍,政治獻金的用途到底是什麼?我(也)不(想)知道,到處跑跑行程,那些選舉需要的經費究竟是落在誰的口袋?我也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總統(候選人)很有錢,薪水至少比我們這些民眾高出不少,拿出自己的錢投入很合理吧?你既然要為人民服務,就「應該」投入自己的皮包錢,不夠?想辦法募捐,但是募捐的「花招」是真的給人事經費,還是印印宣傳海報,給那些「小贈品」?

我每次看著經費都千萬起跳,總想不透,怎麼那麼多呢?我只知道台灣有很多山區小朋友需要錢吃飯,上學,還有很多單親家庭需要錢提升物資,我只知道,貧窮一直是不爭的事實,我只知道,很多獨居老人需要人情的溫暖,還有社區人員的關懷,還有罕見疾病的照顧,各種偏遠地區的民眾等等,這還沒有完,台灣的垃圾以及台灣民眾的使用習慣,讓我們把方便變成了一種「應該」的特殊需求。

把錢投入這裏,照理說應該可以「消除」貧窮,但沒有,為什麼?放大世界來看,那些億萬富豪努力投入慈善事業,他們的目的是要消除,甚至根除貧窮這兩個字,我絕對不相信可以永遠消失在這地球上。因為,把人平起平坐,遲早有人要落後,那就是貧窮的開端,宛如壞人全部殺死了都以為壞人不會出現一樣的天真。

犯罪率要下降,當然歸咎於該國文化的水平,民眾的素養,民眾的素養則是關乎該國的歷史,以及自我的道德貞潔,以及最自己的嚴謹。哪一國的犯罪紀錄低,看看該國對於觀光業的開放以及有人性系統上的支持與了解就可得知,自由與自由的那一種以為真心自由,都會放進「同一個藍子」裡,化作相同等號。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非自由,是不是我行我素算是自由?還是文化的行為檢點算是道德上的自我看護?道德是一個很嚴謹的議題,每一個人都有道德上的失守,就像亂丟垃圾,以及不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的普遍,但是真正的行為失守卻不是以上的這幾種,而是常見的說謊,失信以及背叛。只是對誰(何種事情)說謊,還有失言信任,加上違背承諾,道德上的這幾種很容易變成對於我們的一種巧言令色,令人難堪。


一切確實是個廢話,因為有理也說不通,因為也只有自己能通,在胡扯與瞎說的那一端,容易變成誇大與各種玩笑的糾纏。


就算垃圾擺在眼前不會有人撿一樣地普遍,這不是你的錯,也非你冷漠。但維持街道的整齊,的確有害群之馬在不道德與道德之間失算,就像我們都以為做壞事的不是我們,是某一種真正行為正義感,但在都以為自我得好,與那種自我道德提升之前的那一種道德行為,很容易變成推向想要更好的那一種行為假象,皆真正的不存在。

不存在嗎?或許政治說穿了人的面具下的假面假言,拿了我們的「錢」就應該要替我們辦事,但他們沒有,或者行為效率不彰,幕僚之後的該辦理也非辦理,似乎也決定我們的命運,也決定政治的前途。當我們身旁老是覆蓋著財團與龐大的政治勢力,還有各種圍繞「利益」的糾葛,每一個人都想拿到「好處」,至少是自己沾有「好處」的那一點甜頭也好。只要政治與一切之間的那一點真正有交叉的那一面,我們就決定真正的好處,是屬於意義的那一面,好讓自己真正有理說得通。


Anton Murygin on Unsplash

Anton Murygin on Unsplash


一切確實是個廢話,因為有理也說不通,因為也只有自己能通,在胡扯與瞎說的那一端,容易變成誇大與各種玩笑的糾纏。「是這個世界太瘋狂了吧?」確實是事實,世界走向「暴政」的那一天容易變成獨裁,或者軍事介入的政治前途。如果要和平,誰介入都沒有用,因為沒有人能真正放下不是「槍」的「槍」,那就是語言,以及各種勢力的失算與各種無盡的迴圈。

我為什麼要寫意義論,因為意義論說完了那一種意義,也只是變成政治在瞎扯與胡搞之間的那一種沒有人聽的勢力範圍。現在重要的是什麼?氣候危機,還是生態浩劫?塑膠爆量,還是自然滅絕?文明殞落?

只有擇一,哪一種是「優先事項」?人口危機,人道問題,糧食與公共衛生議題,還有少子化與老年社會人口等等,每一項關乎人之間的那一種怎麼介入以及怎麼真正思考政治與真正的問題之前的那一面牆的思考與反思的存在想法。我們要自拍得勝,還是都以為廢話與胡扯之間的那一面被撕裂的還不夠徹底與崩壞?

人要成長,都要面對現在真正重要的眼前東西是什麼,但——只不過,在意義的那一道點上,都把政治與非政治的一道範圍可以畫得非常清楚,且非常有道理。意義的自己認為的那一種存在面上,也把政治變得任何非政治與自己對得起的有意義的思考點上,宛如任何可以做得準,以及實在真正有該意義的必要實在性。

你當然可以把意義作為對的認為實際上的正確,就像要改變的人的想法總要真正看到自己的笨拙以前才知道自己與笨,還有聰穎之間的牆面實在扯得很離譜,也很「值得」(因為你還是照做)。

愚蠢的是人類,也非人類才有可能把自己弄得非愚蠢與愚蠢之間的牆面那麼一體與扯話之間的一言接點的剛好。你說,這非是你要的意義,就是你把政治變成了政治勢力為一體平面的絕對中心,這是蠢,還是真正清楚且理性可以明白「自己」在幹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ornik Tsai 的沙龍
23會員
321內容數
Fornik Tsai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性我者得永生? 我舉手,教授點我,我便開始說: 這是我在大學時期修的一門課,叫做公共關係。教授請我們提出生活中的疑難雜症,給大家思考;那時沒人舉手,所以我就提出這道大哉問。 我問完後,一片沈靜,然後就是海浪般的點頭如搗蒜,就連教授也是,我想可能人家正在打離婚官司吧(朋友罵我:不要詛咒人家啦!)。
Thumbnail
性我者得永生? 我舉手,教授點我,我便開始說: 這是我在大學時期修的一門課,叫做公共關係。教授請我們提出生活中的疑難雜症,給大家思考;那時沒人舉手,所以我就提出這道大哉問。 我問完後,一片沈靜,然後就是海浪般的點頭如搗蒜,就連教授也是,我想可能人家正在打離婚官司吧(朋友罵我:不要詛咒人家啦!)。
Thumbnail
不過說真的,人真的要變,當然不是只有單方面這麼簡單,要了解敵人在想什麼,不是把他們當成「敵人」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在共思贊成與反對方,能否大方向與小方向去思考,不過也說真的,政治光譜已經拉了這麼大,要拉回原來的線段,維持同樣比例,右派與左派都有理由去相信誰真正是對的,誰又是荒謬的。
Thumbnail
不過說真的,人真的要變,當然不是只有單方面這麼簡單,要了解敵人在想什麼,不是把他們當成「敵人」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在共思贊成與反對方,能否大方向與小方向去思考,不過也說真的,政治光譜已經拉了這麼大,要拉回原來的線段,維持同樣比例,右派與左派都有理由去相信誰真正是對的,誰又是荒謬的。
Thumbnail
幾年前在學運升級到最高峰的時候,我還在東京電腦前看著直播激動到差點落淚,柯文哲、林昶佐、洪慈庸還沒組黨,到東京招待華僑辦演講跟餐會的時候我也在場,後來過了幾年,看著這些人的變化,加上自己工作原因,只能說知道越多就越不想聊政治。
Thumbnail
幾年前在學運升級到最高峰的時候,我還在東京電腦前看著直播激動到差點落淚,柯文哲、林昶佐、洪慈庸還沒組黨,到東京招待華僑辦演講跟餐會的時候我也在場,後來過了幾年,看著這些人的變化,加上自己工作原因,只能說知道越多就越不想聊政治。
Thumbnail
當說到意義,我只想到這句台詞,「意義係啥米,怜盃只知道義氣。」
Thumbnail
當說到意義,我只想到這句台詞,「意義係啥米,怜盃只知道義氣。」
Thumbnail
Daniel Tafjord on Unsplash 我沒有看政見發表會——我是指第二次第十五屆總統與副總統的辯論會,就在我寫文章的此當下。我不意外的是由蔡英文女士開始攻防,其他候選人接招。當然,寫文章的這個此刻,他們仍激烈交手。對於台灣的未來,「習慣」由台灣人民共同負責與承擔,與共同決定——只可
Thumbnail
Daniel Tafjord on Unsplash 我沒有看政見發表會——我是指第二次第十五屆總統與副總統的辯論會,就在我寫文章的此當下。我不意外的是由蔡英文女士開始攻防,其他候選人接招。當然,寫文章的這個此刻,他們仍激烈交手。對於台灣的未來,「習慣」由台灣人民共同負責與承擔,與共同決定——只可
Thumbnail
Marija Zaric on Unsplash   看我的廣告宣傳,就知道現在的台灣人對什麼主題有興趣,並且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在預設中,我們仍堅持這個,就像我常常讓別人告訴我的:為什麼要放下堅持的預設立場?有這個不好嗎?你在所謂的堅持之中,有看到什麼?你的生活,關乎你的家人朋友,你的生活形狀通通與
Thumbnail
Marija Zaric on Unsplash   看我的廣告宣傳,就知道現在的台灣人對什麼主題有興趣,並且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在預設中,我們仍堅持這個,就像我常常讓別人告訴我的:為什麼要放下堅持的預設立場?有這個不好嗎?你在所謂的堅持之中,有看到什麼?你的生活,關乎你的家人朋友,你的生活形狀通通與
Thumbnail
David Todd McCarty on Unsplash 我為何要寫意義論?回到意義的本初,了解真正意義的最終,終究也是意義的一途。什麼是意義?大概也只是為人所寫,自己所思,那就是意義的本質。一切終究是場廢話,因為講多了,依然沒有人去聽,去想,去思考真正所有,現代的我們,究竟是文明上的野蠻,還
Thumbnail
David Todd McCarty on Unsplash 我為何要寫意義論?回到意義的本初,了解真正意義的最終,終究也是意義的一途。什麼是意義?大概也只是為人所寫,自己所思,那就是意義的本質。一切終究是場廢話,因為講多了,依然沒有人去聽,去想,去思考真正所有,現代的我們,究竟是文明上的野蠻,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