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脈的近代:前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須要解釋一下《漢文脈的近代》這個書名。一般我們說「漢文脈」,是一種相對於「和文脈」的說法;從他們脈落發源的不同,日本人可以很輕易的定義什麼是「漢文」。然而,本書所要討論的「漢文」,卻不僅限於前面所說,日本用漢字所讀寫的文言文而已。也不只是從近代以前的中國開始,流佈使用於整個東亞的文言文而已;而是更廣泛的,涵蓋著基於漢字文言文展開的種種écriture——書面之事——,透過這整個影響範圍來把握「漢文脈」的意義。
  目前,學界常用「中國古典文」或「支那文」的稱呼取代漢文。「漢文」的稱呼確實會讓人誤解:以為是指通過日語訓讀所使用的漢字文章;並且,漢文畢竟是源自古代中國語,為何不用「中國古典文」的稱呼呢?然而,「漢文」越過東亞諸地域語言,展開的écriture可能性;我們如果用現代分立的國家、國語的視角往前套用,或許會扼殺「把書面語純粹當成書面語閱讀」的可能性。因此,比起像是在說中華世界基礎的「中國古典文」,也可以指涉在東亞邊境流通的「漢文」一詞,是本書更好的選擇。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把討論限定在日本人所寫的漢文;恰恰相反,漢文的越界性,正是本書重點所在。
  本書的主題,是在討論十九世紀後半至二十世紀,日本與中國的相互交流影響引起的écriture變化面貌。個別的作者「書面之事」變化的同時,社會對書寫概念的認識也在變化,並將其變為一種審視、考察的對象。那時,中國大陸東部與日本列島,言說、出版的空間都緊緊連接著。關於這個緊密連結的歷史時空,本書以「清末=明治文化圈」來稱呼。一個國家對歷史的意識,與所使用的稱呼相聯繫,改變稱謂或可為新的視野的根源。
齊藤希史:《漢文脈的近代》(名古屋:名古屋大學,2005),頁i-ii。
這個部份其實不是真正的翻譯,只是將大意抄錄出來而已。我打算把精力耗在〈官話與和文——梁啟超的言語意識〉上。這個前言的中文,只是讓讀者大概知道本書的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5會員
133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文學,作為一種人的「風景」柄谷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不只質疑了人們一般對「文學」的想像,也重新刷新對「近代」和「主體」的理解,甚至到最後,也讓人們重新反思「國家」的本質。因為「日本」、「近代文學」、「國民」、「我」的建構,他們的起源都是一種語言、文體的革新,所產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景」。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1-06-08
序曲:《漢娜的遺言》「自殺/自傷」,一個聽來好似沈重的名詞。或許正是因為它背後所背負的沈重與複雜,讓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常常對它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閉口不談真的就能降低其發生的機率嗎?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9-05-23
透過《漢娜的遺言》檢視學校對心理健康與霸凌議題態度心理健康問題就像生病一樣,自己無法承受時還是要尋求專業,學校可宣導衛教資訊,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畢竟求助的前提是「信任」。讓青少年知道「我能講出來嗎」「跟誰講是安全的」「在我接受療程後,我還是同樣那個有活力的人嗎」並非疑問句,心理疾病是可以治癒的,並且專業機構在各地皆有設點。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9-05-21
《漢娜的遺言》投射的校園欺凌、歧視文化 性別歧視和不平等是什麼?先進的21世紀,怎麼會還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一個小小的惡作劇,背後到底隱藏著甚麼樣的寓意?難道,非要致人於死命,才能學到教訓嗎?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9-05-20
【前言】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18-09-26
缺一季都不可的《漢娜的遺言》  《漢娜的遺言》第二季前陣子在Netflix上架,但因為我對第一季的印象實在不怎麼好,因此拖了一陣子才把第二季給看完。「好險我看完了」是最後一集結束、螢幕黑屏時我的第一時間的感想。而如果你跟我一樣,對第一季不是很滿意、還在猶豫要不要把第二季給追完,希望接下來的分享能推你一把,讓你能再給這部影集一個
avatar
賴昱汝
2018-07-21
《漢娜的遺言2》無雷簡評和感想第一季裡我們聽著 Hannah 錄製的錄音帶口述自己版本的故事;在第二季則是與 Hannah 相關的人們,藉由他們出庭作證的過程與內心的獨白,從不同的角度來訴說 Hannah 與他們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Jinyu Chang
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