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為什麼要做會員分級制度?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為什麼要做會員分級制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會員分級制度是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供會員貢獻度。其實運作的原理,是利用RFM的M - 會員貢獻度 來分群,也是一種利用數據分群操作的結果。
raw-image

身為消費者,都有被品牌邀請加入會員的時候。通常加入之前,我們都會問:加入會員有什麼好處?

通常品牌都會有一個會員制度的設計。例如:加入會員可以有入會禮,累積滿6,000元就可以升等VIP,VIP購物可以享9折優惠,生日還會有生日禮等等。

因為有這些會員制度,消費者才會加入會員來累積消費,來取得未來的更多優惠的機會。

而品牌透過會員度的設計,把會員分成幾個等級,最終目的,都是希望消費者買多一點,提高會員貢獻度。

但,透過會員分級制度設計,就可以提高會員貢獻度,為什麼?

會員貢獻度相差很大

—我是警示線— <以下用數學圖表證明:會員分級的奧義。> <圖表多,適合入睡前觀看,有幫助入睡的效果。>

raw-image

每一個會員的年度貢獻是不同的,有年度貢獻1,000元的,也有很死忠的品牌紛絲,一年貢獻 30,000元。

上面的柱狀圖,就是顯示不同貢獻度的會員數。就這個品牌來說,年度貢獻1,000元的會員最多,是柱狀圖中的最高峰。

貢獻3,000元的會員,共有400人,所以相乘起來是 1,200,000元。網上就是折線圖上的點,那個點代表:年度貢獻3,000元的那400人對品牌的年度總貢獻(是1,200,000元)

如果你瞭解了這個圖,可以進一步思考,折線圖下面的面積,代表什麼

raw-image

折線圖下的總面積,不同貢獻度的會員年度貢獻的總數,加總起來,其實就是代表這個品牌的年度總業績

而柱狀圖是會員數,每一根柱子代表不同貢獻度的會員數,所以每一根柱子的人數加起來,就是該品牌全年有消費的會員總數

raw-image

所以如果我們把折線圖的面積,切成三塊面積一樣的區塊,就像上圖的藍、紫、紅三個區塊,各佔了這個折線圖的面積的 33%。

每一個區塊的面積,都是這個品牌33%的年度業績。這個切法,把品牌的年度業績由左至右,分成3份,每一份33%的業績。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3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零售的科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零售的科學 I'm Happy
601會員
109內容數
Hello,大家好,我是 91APP 產品長 李昆謀( Happy Lee ), 因為這十年來,一直在幫零售業做數位轉型,會在這邊分享 OMO、新零售、大數據、電子商務 等等相關的內容,也算是把這些年來的經驗,自己做個整理。歡迎大家追蹤我的專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其實從加入會員開始,每一個會員都在飛奔似的跑向這段關係的終點。每一個會員都會有一個生命週期(LTV):從初識、喜熱愛、到逐漸淡忘,只是時間長短不同。 這個時代的零售業,都知道要經營會員。從讓消費者認識你,到願意加入會員開始,品牌和消費者就開始了一段關係。但,這段關係可以有多久?
NAPL是一個會員分群模型,他可以協助品牌了解會員分布的樣貌,追蹤會員經營的成效,並針對不同群的會員,設計會員行銷活動。
線上購物商城長久累積的優勢像是:累積的流量、6小時到貨的物流能量、供應商的關係創造的商品優勢等等,即將面對來自不同次元的各種挑戰者:流量怪物、物流變形獸、以及甦醒的王者。
到底零售品牌,為什麼要做自己的App?跟購物官網有什麼不同?從我們這幾年的數據來看,提供品牌購物App給消費者,對品牌可以帶來非常多的好處,最終也對品牌業績成長,帶來強勁的助力。
每一年的雙11,身為客戶的系統商夥伴,都是我們年度重要的關卡。我們都會用一年準備一場雙11,但實際雙11一來,都會有一些意外或是驚喜,2020年的雙11,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值得記錄下來。
零售業近年來一直在談OMO,他跟核融合一樣,是一種「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還在努力,如果實現以後威力強大的東西」。OMO的融合的發生是困難的,可以從零售業的四大本質開始,分別開展的四大軸線的融合的情境,來思考並盤整要推進的事項,來達到最終的OMO的目標。
其實從加入會員開始,每一個會員都在飛奔似的跑向這段關係的終點。每一個會員都會有一個生命週期(LTV):從初識、喜熱愛、到逐漸淡忘,只是時間長短不同。 這個時代的零售業,都知道要經營會員。從讓消費者認識你,到願意加入會員開始,品牌和消費者就開始了一段關係。但,這段關係可以有多久?
NAPL是一個會員分群模型,他可以協助品牌了解會員分布的樣貌,追蹤會員經營的成效,並針對不同群的會員,設計會員行銷活動。
線上購物商城長久累積的優勢像是:累積的流量、6小時到貨的物流能量、供應商的關係創造的商品優勢等等,即將面對來自不同次元的各種挑戰者:流量怪物、物流變形獸、以及甦醒的王者。
到底零售品牌,為什麼要做自己的App?跟購物官網有什麼不同?從我們這幾年的數據來看,提供品牌購物App給消費者,對品牌可以帶來非常多的好處,最終也對品牌業績成長,帶來強勁的助力。
每一年的雙11,身為客戶的系統商夥伴,都是我們年度重要的關卡。我們都會用一年準備一場雙11,但實際雙11一來,都會有一些意外或是驚喜,2020年的雙11,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值得記錄下來。
零售業近年來一直在談OMO,他跟核融合一樣,是一種「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還在努力,如果實現以後威力強大的東西」。OMO的融合的發生是困難的,可以從零售業的四大本質開始,分別開展的四大軸線的融合的情境,來思考並盤整要推進的事項,來達到最終的OMO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