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繪本界的最高榮譽一美國凱迪克大獎與英國格林威大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挑選繪本時,有時會看到書上印有得獎標誌,常見的有「美國凱迪克大獎」、「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最佳選書」丶「國際安徒生大獎」

raw-image

大家有好奇過凱迪克是誰?格林威又是誰呢?為什麼這兩個大獎要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就要從圖畫書複製印刷的歷史說起,一起來了解吧!

全民讀繪本的風氣與圖畫書複製印刷系統

你喜歡繪本嗎?那種有著美麗圖片的圖畫書,圖文並茂、也或許沒有文字,只有圖片,也有分齡的繪本,不只適合小孩,也有許多適合大人的⋯⋯現在流行大人也讀繪本的風潮,由諾貝爾文學獎作者Olga Tokarczuk所撰寫的文字《遺失的靈魂》,Joanna Concejo繪製,很適合給現代忙碌生活中的大人們,看看自己的靈魂是否已遺落在一處,而忘記了怎麼樣有感覺的過生活?

raw-image

在台灣,說到大人的繪本,也許會想到幾米。《我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是我很喜愛一本,也時常買來送朋友。一幅圖與一段童趣且詩意的文字並列,想到的時候隨手翻開來看看圖片,再讀讀文字

有一陣子我的日記會變成圖像日記,也許也是因為這本繪本的啟發吧!抄寫上面的文字,再由自己去自由發揮丶創作圖像,紀錄日常的點點滴滴,而今年開始上藝術治療的課程之後,由於課堂作業規定每週要做圖像創作,我也更習慣拿出畫筆在日記上圖圖畫畫,開始不只用文字記錄,更加上了圖像,作為一種圖像日記的紀錄方式

我想不論是在什麼時代、大的人或小的人,人類都是很仰賴視覺的動物,也很習慣與接收視覺訊息。現在科技的便利之下,人人都有手機,也有許多人投入攝影愛好行列,學習攝影技術⋯⋯複製影像、傳遞影像丶交流影像皆十分便利

那你有想過嗎?在沒有手機丶相機的時代,人們怎麼記錄這些圖案呢?

以前的圖畫書是怎麼複製的?

大部分的人應該有聽過古騰堡金屬活字印刷術,不過那只能印字。那圖怎麼複製的呢?這要從文與圖的印刷可以分開,也就是「木刻版畫技術」此一創舉開始說起,才開始產生文與圖的版面配置的可能性,後來更精緻化的木口木刻版畫技術,複製出相當高品質的圖畫書,也才產生我們現在所謂的「圖畫書」。到當代光學印刷術後,繪本創作丶圖畫書更是蓬勃發展⋯⋯

從15~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長達5世紀的木刻板畫時代

兒童讀者。誕生

木刻版畫複製技術的普遍,促使更多的圖畫書流通於市面,有一些故事說演人、畫片商人丶圖畫書的行腳商人,說演故事丶販售故事與圖畫書,鎖定新讀者群—「兒童讀者」。從此之後,孩子看圖書也可學習,即使尚未正式學識字,也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圖像開始獨立變成首位的狀況開始展現。這時的讀者,不再是指文字的閱讀者,而是圖像的閱讀者。其次,因緣著讀者的改變,圖像也開始擺脫輔助文字說明的限制,面對識字不多的民眾與孩子,圖像數量大量增多,以圖像來進行敘事的功能。這是圖像敘事的開端⋯⋯(藍劍虹,2020)


更上一層樓的「木口木刻板畫」與「彩色木口木刻版畫」

1775年,英國人Thomas Bewick改良了木刻版畫,稱之為木口木刻版畫(wood engraving),適合製作動物丶鳥類圖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製作過版畫的經驗?或是聽過日本的浮世繪呢?浮世繪起源於17世紀,正是與木板活版印刷結合。都不清楚也沒關係,我們可以看看實例:參加藍劍虹老師的講座時,他與我們分享100年前的印刷品。細膩的雕刻線條與顏色變化讓人不敢想像這是版畫的作品,效果截然不同與我們一般認為的木刻版畫的樸實粗曠

raw-image

圖畫書。誕生

在英國工藝與美術運動(Art&Crafts movement)下,認為工業革命後的時代過度仰賴機器,而使出產的設計品品質低落,因而強調藝術與手工藝需結合。在這波潮流之下,也影響了圖畫書出版品的發展,促使印刷複製技術更趨精緻化

Edmund Evans(伊凡斯)是維多利亞時代中英國最優秀的雕刻印刷師,其印刷技術最為細緻。他致力於兒少童畫書的出版品製作,與Walter Crane(克萊恩)、Kate Greenaway (格林威)和Randolph Caldecott(凱迪克)丶Richard Doyle合作,這些圖畫書設計師們開始投入版面設計(Lay out),一起創造出高品質的圖畫書,也就是現代大家常見丶隨手可得的圖畫書⋯⋯

「圖畫書」,這個概念確確實實出現了,那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文字為主的書籍型式
首次地,在兒少讀者領域裡,插圖、設計和印刷,這三項根本要素,統合成一個整體,並追求高品質藝術表現。這成了後來所有圖畫書的標準要求和判準。第二,這意指著,從這時起圖畫書就朝向了一個書籍技藝的發展方向。(藍劍虹,2020)


結語

從15~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長達5世紀的木刻板畫時代

有一群又一群圖畫書的先鋒者,在當時代的印刷技術限制之下,對視覺丶美學有著近乎完美的要求,把圖像呈現做為一種人生的志業,對美的追求終生不渝,而造就了如此精美的木刻板畫時代

在限制下,才能看出人的潛能

他們是一群不安於現狀,開拓人類視野的設計者。而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和格林威獎(Kate Greenaway Medal),就是以十九世紀這兩位深具突破性的童書插畫家丶圖畫書設計者之名,所創立的獎項。有了這些人們的投入,才開啟了現代圖畫書的第一道曙光

raw-image

參考資料:

木刻版畫時代的圖畫書 ──從傳統木刻到木口木刻,15世紀~19世紀末(上)(中)(下),藍劍虹(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îm Uí-thîng的沙龍
41會員
46內容數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2023/07/07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2023/07/07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2022/02/04
在O Fortuna演奏完畢後,我覺得我做了一場夢,伴隨著謝幕、如雷的掌聲,我似乎從這場夢醒來得有點錯愕。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此⋯⋯命運之輪持續轉動,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布蘭詩歌的劇場體驗,讓我從夢中醒來了
Thumbnail
2022/02/04
在O Fortuna演奏完畢後,我覺得我做了一場夢,伴隨著謝幕、如雷的掌聲,我似乎從這場夢醒來得有點錯愕。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此⋯⋯命運之輪持續轉動,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布蘭詩歌的劇場體驗,讓我從夢中醒來了
Thumbnail
2022/01/24
某一週冷氣團來襲,每天都想躲在棉被裡,一天早起發現太陽終於露臉,趕快把床單、棉被都拿去曬,此時床沒了棉被,是無用的床,索性坐到書桌前打開《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閱讀,同時一邊聆聽文中提到的曲子: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詠嘆調),好像冬日的陽光,冷冽明快但有著一絲絲的溫暖,讓人心安。
Thumbnail
2022/01/24
某一週冷氣團來襲,每天都想躲在棉被裡,一天早起發現太陽終於露臉,趕快把床單、棉被都拿去曬,此時床沒了棉被,是無用的床,索性坐到書桌前打開《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閱讀,同時一邊聆聽文中提到的曲子: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詠嘆調),好像冬日的陽光,冷冽明快但有著一絲絲的溫暖,讓人心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想到拓印,就會想到用葉子塗滿顏料印在紙上或衣服上,或是直接用手沾滿顏料蓋手印或腳印之類的。覺得玩拓印本身就是一件很童趣的事,就像蓋印章一樣,利用各種素材創作出的效果也會有很多變化,是個非常適合親子一起創作,入門簡單又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的遊戲。 翻到以前的拓印作品,應該是只有幼
Thumbnail
一想到拓印,就會想到用葉子塗滿顏料印在紙上或衣服上,或是直接用手沾滿顏料蓋手印或腳印之類的。覺得玩拓印本身就是一件很童趣的事,就像蓋印章一樣,利用各種素材創作出的效果也會有很多變化,是個非常適合親子一起創作,入門簡單又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的遊戲。 翻到以前的拓印作品,應該是只有幼
Thumbnail
致詞只有6分鐘的時間,但幾年來累積的思考脈絡,都簡要的在裡頭了。
Thumbnail
致詞只有6分鐘的時間,但幾年來累積的思考脈絡,都簡要的在裡頭了。
Thumbnail
在《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這本書裡,作者郭書瑄化身說書人,為台灣讀者介紹十本重量級的經典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跨越藝術與文學兩種領域,是圖文並茂的真實演示,是圖繪與文字同臺匯演的雙重閱讀經驗。
Thumbnail
在《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這本書裡,作者郭書瑄化身說書人,為台灣讀者介紹十本重量級的經典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跨越藝術與文學兩種領域,是圖文並茂的真實演示,是圖繪與文字同臺匯演的雙重閱讀經驗。
Thumbnail
文/張靜宜  圖畫書的內容與形式一直存在著難以歸入既有藝術類別的問題,這讓韓國圖畫書作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認為圖畫書有潛力成為第十藝術。圖畫書是藝術表現的媒介嗎?創作者、出版人有什麼看法與行動?面對不易在書店出現的創作型圖畫書,讀者該到何處尋找? 2016年6月13日,韓國圖畫書協會創立,委員們於創
Thumbnail
文/張靜宜  圖畫書的內容與形式一直存在著難以歸入既有藝術類別的問題,這讓韓國圖畫書作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認為圖畫書有潛力成為第十藝術。圖畫書是藝術表現的媒介嗎?創作者、出版人有什麼看法與行動?面對不易在書店出現的創作型圖畫書,讀者該到何處尋找? 2016年6月13日,韓國圖畫書協會創立,委員們於創
Thumbnail
最近聽同事聊天才發現,現在看書的人真的好少,搞得這件事竟然變得有點古典(誰能抵擋 Youtube 和 Netflix 那些精密的動態劇場呢?),變得像活字印刷那樣古老、笨拙的手工藝⋯⋯
Thumbnail
最近聽同事聊天才發現,現在看書的人真的好少,搞得這件事竟然變得有點古典(誰能抵擋 Youtube 和 Netflix 那些精密的動態劇場呢?),變得像活字印刷那樣古老、笨拙的手工藝⋯⋯
Thumbnail
  創意,才是藝術創作的首要標竿,美感,反而是次要的標準。 中國人畫牡丹花,畫了近千年,還是一個大同小異的模樣,但畫者的性格、情思、好惡、想像力卻大大不同呢!
Thumbnail
  創意,才是藝術創作的首要標竿,美感,反而是次要的標準。 中國人畫牡丹花,畫了近千年,還是一個大同小異的模樣,但畫者的性格、情思、好惡、想像力卻大大不同呢!
Thumbnail
大王辦過幾次團購,最受不了的一件事,不是收錢、不是有人欠繳、是打包裝箱。 現在住的地方,有位子讓住戶可以丟紙箱,所以要找到免費紙箱很容易,麻煩的是把商品放進去以後,得找一些包材或緩衝材——以前家家戶戶大多有訂報紙,所以過期報紙就是最好的包材。 收到包裹時,閱讀這些「包材」是意外的樂趣。還記得90年
Thumbnail
大王辦過幾次團購,最受不了的一件事,不是收錢、不是有人欠繳、是打包裝箱。 現在住的地方,有位子讓住戶可以丟紙箱,所以要找到免費紙箱很容易,麻煩的是把商品放進去以後,得找一些包材或緩衝材——以前家家戶戶大多有訂報紙,所以過期報紙就是最好的包材。 收到包裹時,閱讀這些「包材」是意外的樂趣。還記得90年
Thumbnail
挑選繪本時,有時會看到書上印有得獎標誌,常見的有「美國凱迪克大獎」、「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最佳選書」丶「國際安徒生大獎」。大家有好奇過凱迪克是誰?格林威又是誰呢?為什麼這兩個大獎要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就要從圖畫書複製印刷的歷史說起,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挑選繪本時,有時會看到書上印有得獎標誌,常見的有「美國凱迪克大獎」、「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最佳選書」丶「國際安徒生大獎」。大家有好奇過凱迪克是誰?格林威又是誰呢?為什麼這兩個大獎要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就要從圖畫書複製印刷的歷史說起,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在電腦數位科技席捲一切的資訊時代,以前所未有的精準與速度,改變了人們閱讀習慣與方式的現在,在腳步快到讓人焦慮的年代,慢活與悠讀,成了一種現代愛書人一種重新體會的生命學習...
Thumbnail
在電腦數位科技席捲一切的資訊時代,以前所未有的精準與速度,改變了人們閱讀習慣與方式的現在,在腳步快到讓人焦慮的年代,慢活與悠讀,成了一種現代愛書人一種重新體會的生命學習...
Thumbnail
至少直到十八世紀西方的理論中,繪畫有一個共同、最低限的定義:繪畫是不同表面上的標記,為了再現可見的事物。在此重述這個被廣為接納的概念:繪畫為我們呈現出事物的景象,然而這種景象或許和我們所看見的不一樣。尤其是繪畫以二維平面形式呈現物品的樣貌,但我們眼見的卻是三維的物品。
Thumbnail
至少直到十八世紀西方的理論中,繪畫有一個共同、最低限的定義:繪畫是不同表面上的標記,為了再現可見的事物。在此重述這個被廣為接納的概念:繪畫為我們呈現出事物的景象,然而這種景象或許和我們所看見的不一樣。尤其是繪畫以二維平面形式呈現物品的樣貌,但我們眼見的卻是三維的物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