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當個小精靈吧,去看看三千分之一的森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註:原文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畫科普:植物繪圖與科學傳播】

這本書很精彩,而且可以將蘚苔的美妙帶給學術象牙塔以外的植物愛好者。讀這本書,你不需要熟記蘚苔繁殖的世代交替,也無須硬啃拉丁化的各個學名詞彙,只要你對蘚苔有那麼一點好奇、那麼一點留意,那你都會是這本書的潛在讀者。

在百花齊放的現代社會,最吸引人的總是如何獲取高端的社經地位、如何打扮的高雅出眾,相對來說,自然環境跟環保議題總是在話題的邊緣。若要討論生態保育,第一個被注目的絕對是擁有水汪汪大眼睛的可愛動物,然後才有少部分的人提出昆蟲、植物的重要性。即便小眾中的小眾向你宣達植物有多麼重要,也是先從招蜂引蝶的開花植物開始說起。

蘚苔,是那個小眾中的小眾中的小眾才會想要了解的玩意兒!

然而,《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卻能夠把躲藏在岩縫下、水溝中的綠色小毛叢與人文、生活結合,將鎂光燈打在邊角隙縫中,讓我們看見蘚苔的每一片小葉子跟閃閃發光的一個個朔。透過精細的描寫、情感的帶入,我們可以看見這類植物是多麼精巧迷人,多麼珍貴討喜——但我們從來沒有俯身好好觀察他們。

書中的十九個章節大多從作者的自身經歷或某些故事作為引子,像是在湖面投下一顆石頭,石頭激起漣漪,漣漪便是作者的各種聯想與省思,接著漣漪碰撞到湖邊,碰撞的時刻是蘚苔出場的時候,一切動作顯得那麼自然而和諧,明明讀著文字,卻很像在觀看某些療育的畫作。

將如此小巧的題材化為大大的篇幅已經不容易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作者將硬派的知識納入書中的各個章節,不論是外業森林中的採集工作,或是內業顯微鏡中的視野,原本距離一般民眾很遠的「實驗室」,透過印地安的耆老知識和蘚苔本身的媒合,讓學術研究變得生動又有趣,即便其中充滿無數次的失敗,也無損研究者對知識的好奇。

知識並非一定要高冷又厚重,知識不是只存在於圖書館陰森書架上布滿灰塵的大部頭精裝書裡面。這本書的苔癬知識在城市高樓的磁磚隙縫中,在公園木柵欄的腐朽處,只要你願意東張西望,蘚苔出現的地方可能多到讓你驚呼連連。「世界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這句老掉牙的話,如此貼切的為苔蘚下了精闢的註腳。

對作者來說,每一塊蘚苔都像一片森林,這何嘗不是個浪漫的想像?

當我們走入森林,我們可以嗅聞每棵樹散發的氣味,可以感受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我們的眼睫毛上,可以聽見沙沙的摩娑聲和各種鳴禽的對話,可以踩著鬆軟的泥土與落葉,可以感受與城市迥異的濕涼空氣。假若我們縮小為現在的三千分之一,我們同樣可以走進蘚苔的森林,看水珠從金髮苔頂端滑落,風起時,可以發現孢子隨著風一同飄揚,我們可以看見螞蟻及小型昆蟲忙碌地穿梭,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新鮮且讓人流連。

如果我們不曾想像,就永遠無法體會蘚苔的美麗;如果我們不曾好奇,也永遠不會知道蘚苔的特別。

當你覺得工作跟讀書讓你疲倦不已、麻木不仁的時候,可以看看《三千分之一的森林》,讓我們暫時將自己縮小,像個小精靈一樣,走進蘚苔的世界看一看。

書名: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微觀苔蘚,找回我們曾與自然共享的語言

作者:Robin Wall Kimmerer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日期:2020/07

頁數:26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何郁庭的沙龍
4會員
10內容數
何郁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5
當個自由工作者,很多眉角與事務得自己動腦筋,不像在公司體制內,大家分工合作,什麼事情都有人專門處理。基於我自身的經驗,想分享三年來陸續改進與優化的接案管理方法給需要的人,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接案薪資轉帳記錄模板」、「自己的經驗」,還有「為何要管理?」,讓有需要的人參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1/25
當個自由工作者,很多眉角與事務得自己動腦筋,不像在公司體制內,大家分工合作,什麼事情都有人專門處理。基於我自身的經驗,想分享三年來陸續改進與優化的接案管理方法給需要的人,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接案薪資轉帳記錄模板」、「自己的經驗」,還有「為何要管理?」,讓有需要的人參考看看。
Thumbnail
2022/02/08
這篇心得會記錄我閱讀間、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數個部分,一方面輸出自己的體會,供未來的自己參考,另一方面,希望藉由書寫此書的看點,點燃螢幕前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的興趣,若你為此找書來看,甚至是買回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Thumbnail
2022/02/08
這篇心得會記錄我閱讀間、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數個部分,一方面輸出自己的體會,供未來的自己參考,另一方面,希望藉由書寫此書的看點,點燃螢幕前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的興趣,若你為此找書來看,甚至是買回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Thumbnail
2022/01/27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
Thumbnail
2022/01/27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在迷宮的絲綢般潮濕黑暗中快樂無比, 毫無頭緒」—法國作家 愛蓮.西蘇 (Helene Cixous) 2023/2/10 完成一幅枯葉後的讀書雜感 作者以感激之心將此書 獻給他所師法的真菌 一種收穫是 熟悉且容易探索(馴化)的,更有可能偏頗性地形成中心主義。 生活在擁擠的人類社會 容易產生人類
Thumbnail
「我在迷宮的絲綢般潮濕黑暗中快樂無比, 毫無頭緒」—法國作家 愛蓮.西蘇 (Helene Cixous) 2023/2/10 完成一幅枯葉後的讀書雜感 作者以感激之心將此書 獻給他所師法的真菌 一種收穫是 熟悉且容易探索(馴化)的,更有可能偏頗性地形成中心主義。 生活在擁擠的人類社會 容易產生人類
Thumbnail
只是吸收生態知識、科學知識並無法成為一個能夠以生態觀、科學觀進行思考的人。 思考模式的養成是一個綜合又繁複的過程,也因為如此,對多數人而言,很難直觀地理解該如何培養思考。 而這正是我十分佩服日本書籍的地方!​
Thumbnail
只是吸收生態知識、科學知識並無法成為一個能夠以生態觀、科學觀進行思考的人。 思考模式的養成是一個綜合又繁複的過程,也因為如此,對多數人而言,很難直觀地理解該如何培養思考。 而這正是我十分佩服日本書籍的地方!​
Thumbnail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Thumbnail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Thumbnail
2023太多與太少點子集(極簡生活之一) 以下是我閱讀時收集到的超實用小點子...... 我每年在大掃除之前一定把這本舊書看上一遍,在都會空間裡的”鳥居”裡,真的是有些眼花撩亂,有疫情時代不得不購置的3C設備.相機腳架.多到數不清的各式電線與黑方框.有為了環保不得不購置的塑膠與紙製品,還有因為想念自
Thumbnail
2023太多與太少點子集(極簡生活之一) 以下是我閱讀時收集到的超實用小點子...... 我每年在大掃除之前一定把這本舊書看上一遍,在都會空間裡的”鳥居”裡,真的是有些眼花撩亂,有疫情時代不得不購置的3C設備.相機腳架.多到數不清的各式電線與黑方框.有為了環保不得不購置的塑膠與紙製品,還有因為想念自
Thumbnail
小時候很喜歡畫樹,尤其是大樹,彷彿可以無限延伸樹枝和長滿茂密的葉子。 萬物皆有靈,樹也有靈魂,即是我們俗稱的山神或精靈,有些山神的歲數是千年與萬年起跳,如同睿智的使者守護著整片森林。 雖然我們不見得能直接跟祂們溝通,但不管是入山或離山,拜訪山林時,在心中帶著尊重的
Thumbnail
小時候很喜歡畫樹,尤其是大樹,彷彿可以無限延伸樹枝和長滿茂密的葉子。 萬物皆有靈,樹也有靈魂,即是我們俗稱的山神或精靈,有些山神的歲數是千年與萬年起跳,如同睿智的使者守護著整片森林。 雖然我們不見得能直接跟祂們溝通,但不管是入山或離山,拜訪山林時,在心中帶著尊重的
Thumbnail
我從小是童子軍,當年有一本小小的,可以放在褲子口袋的冊子「童軍表解」,這本小冊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童軍制度儀典到自然觀察、野外求生,樣樣包括,長達數十年,數十萬的童軍整天攜帶著它,幾乎碰到什麼問題只要一翻閱,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內容雖然淺顯,但是好像也夠用了。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各種專業
Thumbnail
我從小是童子軍,當年有一本小小的,可以放在褲子口袋的冊子「童軍表解」,這本小冊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童軍制度儀典到自然觀察、野外求生,樣樣包括,長達數十年,數十萬的童軍整天攜帶著它,幾乎碰到什麼問題只要一翻閱,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內容雖然淺顯,但是好像也夠用了。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各種專業
Thumbnail
作者帶著讀者從真菌的角度看世界,發現在生活周遭、在人類歷史中,真菌的影響力。如果沒有真菌,岩石不會變成土壤,植物便無處落腳,後來登陸的生物也將無依無靠。如果沒有真菌,麵包、酒、抗生素、迷幻藥就不會出現,人類現在的生活也將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作者帶著讀者從真菌的角度看世界,發現在生活周遭、在人類歷史中,真菌的影響力。如果沒有真菌,岩石不會變成土壤,植物便無處落腳,後來登陸的生物也將無依無靠。如果沒有真菌,麵包、酒、抗生素、迷幻藥就不會出現,人類現在的生活也將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作者勾勒出一種氛圍,最後也是勝在這種氛圍。主角無所求、無所為,只是在細細的白描當中,隱喻自己的情感與意圖,氛圍也因此有了確切的功能。
Thumbnail
作者勾勒出一種氛圍,最後也是勝在這種氛圍。主角無所求、無所為,只是在細細的白描當中,隱喻自己的情感與意圖,氛圍也因此有了確切的功能。
Thumbnail
在百花齊放的現代社會,最吸引人的總是如何獲取高端的社經地位、如何打扮的高雅出眾,相對來說,自然環境跟環保議題總是在話題的邊緣。然而,《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卻能夠把躲藏在岩縫下、水溝中的綠色小毛叢與人文、生活結合。透過精細的描寫,我們可以看見這類植物是多麼精巧迷人。
Thumbnail
在百花齊放的現代社會,最吸引人的總是如何獲取高端的社經地位、如何打扮的高雅出眾,相對來說,自然環境跟環保議題總是在話題的邊緣。然而,《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卻能夠把躲藏在岩縫下、水溝中的綠色小毛叢與人文、生活結合。透過精細的描寫,我們可以看見這類植物是多麼精巧迷人。
Thumbnail
《昆蟲偵探:熊蜂探長的華麗推理》是鳥飼否宇在2002年發行的作品,2007年在臺灣發行。  由於本書是推理故事,又是偏本格派的,所以不會有太深入的劇情討論,聊的範疇大概都是每一個短篇故事的鋪陳階段,可以不用擔心看了本文的心得就被透漏劇情。  看完本書後我是感到很驚豔的!推理本來就是我喜愛的小說類型,
Thumbnail
《昆蟲偵探:熊蜂探長的華麗推理》是鳥飼否宇在2002年發行的作品,2007年在臺灣發行。  由於本書是推理故事,又是偏本格派的,所以不會有太深入的劇情討論,聊的範疇大概都是每一個短篇故事的鋪陳階段,可以不用擔心看了本文的心得就被透漏劇情。  看完本書後我是感到很驚豔的!推理本來就是我喜愛的小說類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