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被書名和書封耽誤的好書《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不由自主地幫它接了後面那句大部分人很喜歡接的話:「你就不要管別人怎麼講就好啊!」我每次都會在心裡murmru:「what the fuck!!!那怎麼不叫他們閉嘴不要碎嘴我的行為?」又或者我會挑釁地問:「是他們太在意我在做什麼吧!你怎麼不叫他們不要在意我做什麼?」
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喜歡在別人「掉進去別人看法裡自我糾結」的狀態中,好像搪塞一句:「你就不要管別人怎麼看。」就可以讓那個人從那樣的糾結裡跳出來似的,常常都忘記這句「你就不要管別人怎麼看。」事實上帶著一種「我也沒有辦法幫你解決」的拒絕,以及另一種「這就是人生啊!」的自我催眠!很難有人會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眼前這個人會那麼在意別人對他這件事的看法?」「能不能有更好的方式告訴對方,讓他從那種太在意裡開脫出來。」
跟Z君談起離開Facebook後看到很多很奇妙的,關於人際關係的現象,特別是人們常常鑽進去別人的語句裡,不斷地對號入座、自我否定,當別人用讚美的句子誇讚著自己或是別人的時候,總有這麼一種人會跳出來說:「我也沒有很差啊!」明明句子裡只有讚美的詞,他為什麼會覺得別人說了他的不好呢?(我說:「我是個大方的人。」你就接著說:「我也沒有很小氣啊!」這樣講話不累嗎?)Z君寄來這書給我,她說:「這本書應該能解答你觀察到的事。」
我幾乎是帶著歡樂的心情把叢非從這本書讀完,而且點頭如搗蒜,還在整本書上貼著滿滿的標籤貼紙,一部分當然是因為它幾乎映證了我對於「在意別人」這件事的某些認知,特別是我那些常常引爆別人情緒的行為都在書裡獲得一定的解釋、說明。而這當然不意味「我的理解是正確的,我就應該這麼理直氣壯下去」而是因為更確定「我的理解是正確的」然後回過頭去看見「為什麼別人做出了相對的反應」。
比如說:〈所有的憤怒都是在說:「我需要你。」〉這個章節。
人很常會遇到「被憤怒」的狀態而跟著憤怒起來,不知道所謂何來的被發了脾氣。當一個人沒有辦法好好表達自己的需要時,很容易會把「被憤怒」的對象當作是「神」,好像自己什麼都不說,對方就「應該」知道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需要被幫助、被照顧,卻往往忘記自己連好好表達:「我現在不舒服」「你做了什麼讓我不開心」「你能不能暫時讓我安靜一點」……卻要求別人「你應該知道我現在需要什麼」,結果自己在心裡跟「沒有好好表達的自己」生氣,然後發洩在身邊可以發洩的人身上。
而另一部分這本書替我說明了「人本來就會在意別人的看法」這件事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去理解「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裡,一定有好跟壞的」裡面甚至會有很大一部分是「這個人看到的怎麼跟我認知的我完全不一樣?」不要過分糾結的活在別人的看法,要有一些強大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肯定,夠了解自己才能抵達「我知道這是你對我的看法,我知道了,但那就是你的看法,我有我自己看自己的方式」這樣的境界。
網路和社群的存在,無限擴張人際關係,也限縮了人們對自我內在的探索和理解,不只很容易「在意別人的看法」還很容易陷入網路呈現出來一切美好的假象:好像人非得活得像某一個KOL,才是被關愛的;好像人年紀輕輕像哪個網紅一樣擁有一定的收入財富和地位,才算是「活出自己了」;好像人成天遊山玩水、不愁吃穿做個網美四處打卡拍照,才是真正的人生;好像人人都可以三十歲財富自由才是一個「有用的人」……(容我再罵一次what the fuck!!!)
若說叢非從這本書是在跟讀者說「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活得那麼累」,它更是一本讓你先轉身回頭照顧自己內在的書。整本書大概會戳中那些從來不願意面對自己軟弱的人數百次,人稱「玻璃心碎掉」的那種感覺,我特不喜歡用「玻璃心」去形容人的軟弱,因為軟弱的人已經軟弱了,幹嘛還要踩人家一遍?而這書可以帶著你望向自己的軟弱,以及怎麼照顧自己的軟弱,把自己照顧好了,你才有機會消化掉別人對你的看法,才不會活得那麼累!(不要再跟別人說:「你就不要管別人怎麼想啊!」有機會試試其他的句子吧!)
以下摘幾句我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有些礙於篇幅太長我就不摘了):
P.37
化解憤怒的根本方法,就是「為自己的需要負責」。有兩個步驟:第一步,透過憤怒,看見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麼?第二步,為自己的需求負責:此刻,我可以為我自己的需要做點什麼。
P.46
正常的關係就是:有時候我們看法一致,我們親密;有時候我們看法不一致,彼此獨立。你不需要時刻都保持與人親密,更不需要與所有人保持連結,有些路人甲乙丙,注定只能是過客,你需要放棄。
P.66
有個同學,她在課堂作業中,出現了這樣的條規:

假如同事有急事找不到我,就是我的錯。
假如我不在,有事情處理不好,就是我的責任。
假如別人批評我,就說明我不好,我會很難受。
我要去北京上課,就得把工作交代好,如果我沒有交代好,就是我不好。

我給了她一個回覆:你是神一樣的存在,請收下我的膝蓋;你的志向如神一樣的完美,我等只能遠遠崇拜。
(這段笑死我,不摘不行,怎麼這麼想要變成神啊!不要這麼苛責自己嘛!)
P.89
你要相信:做真實的自己,總有人喜歡,總有人不喜歡。
做真實的自己,總有人覺得你好,總有人覺得你不好。
做偽裝的自己也一樣。卻會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緊張、很尷尬、很挫敗。何必呢?把真實的自己放在那裡,等待著被一些人愛著就好。
P.111
別人的否定和指責,只是與你對自己的看法不一樣而已。看法不一樣,就要生氣?
P.115
當你能接納自己、不攻擊自己的時候,別人的攻擊就無效了。即使他說的是真的,他也只是描述了一個事實。
P.154
願意放過自己一點,就是愛自己。
P.163
最柔軟的,最堅強。(線補:越柔軟的,越能使得擰在一起的關係做出改變。)
P.175
如果你什麼都好、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缺,別人是沒有機會愛你的,因為別人沒有能融入你的地方。你總得有點地方不好,才能讓別人有機會展示自己。
所以不完美是可以被接納的,正是不完美,才讓人有了愛你的空間啊。你要是完美了,還用被愛嗎?(對我真是當頭棒喝。)
第三篇第五章〈怎樣才能喜歡自己?〉就全部讀一遍吧!我一整個覺得這世代「真的」很喜歡自己的人好少。但為什麼要有那麼多不喜歡自己的地方呢?截P.190的大意:有時時候從詢問別人「自己哪裡是被喜歡的」也會得到很神奇且自己不知道的回應。
P.212
人際關係中的緊張,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假設了別人對我們有的期待。我們怕自己滿足不了他。(關於這點,我的確做過實驗,慢慢才發現,其實「別人對我們有所期待」常常是自己心裡的假想敵,別人根本沒有這麼想!)
第四篇第五章〈什麼是「好的」陪伴?〉、第六章〈拒絕是門藝術,如何高級地說「不」〉。這兩章都可以好好讀讀。
讀心理叢書有一個要件很重要:不要隨便對號入座,你只要讀你需要的那一部分,「你沒有那樣的」你就不需要把自己套入那個情境,開始自我否定非得扭轉自己原來的樣貌不可,或者一不小心跟著書裡的情境自憐了起來,這些無助於你了解自己或也無助於你想從中梳理自己在對內對外的情緒。
已經很少需要讀這種了解自己的書,倒是非常喜歡叢非從書裡換套邏輯的思考模式,既敲中了人心最軟弱的部分,又不硬要你「非得正面迎戰」或是常有的那種要你「不停地回望過去從舊傷口清創」。唉呀!人生誰不受個傷,每次要療癒自己都要先把傷口挖開那不太痛了一點?何不,用比較輕一點的方式,把玻璃心變成鋼化玻璃就好,沒事不要亂摔嘛!自己的心,自己得捧著!
Z君,書謝謝!
《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叢非從
寶瓶文化 2020.10.27
ISBN:9789864062041
圖:
聽說讀這本書的重點畫不完,來呀來比誰畫得多,根本整本都重點!唯有一章,內向的那章,我不完全認同。有時候不是害怕跟別人往來,真的就是:懶!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8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怎麼面對自己在「一直換工作」「什麼都做不好」的恐懼裡跳脫出來?我想有一件事情是必要的:(從小)要一直練習去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不要太容易被旁邊的人「定義」「你是什麼樣子的」要很清楚知道自己能做到跟做不到的事,然後在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多花點心力去努力。
大多數的時候人都在與自己腦內的小宇宙對抗著,我們總是鼓勵別人「你要肯定自己啊!」「你不要想那麼多嘛!別人沒有這樣想。」「你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啊!」但好像忘記「去練習不要太容易否定自己」才是肯定自己的起始。真正能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和自己擅長或不擅長的事的人,就能比較容易擁有自信,以及從中肯定自己!
「孤單」的最高級,其實不是一個人去做什麼!而是你發現你站在人群裡(家人、朋友、愛人、孩子⋯⋯)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懂得你需要什麼樣的陪伴。但至少,你得知道你該怎麼陪自己不感孤單!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在面對「做不好/失敗/挫折」的時候,不要輕易就生出這種:「我就是個什麼都做不好的人」的情緒反應。去找出「為什麼沒有做好」的原因、去請教其他人「能夠做好」的方式,𢑥整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多做幾次,從中不斷累積「做好」的心得,才有可能將一件事「做完」然後才是「做好」。
要怎麼面對自己在「一直換工作」「什麼都做不好」的恐懼裡跳脫出來?我想有一件事情是必要的:(從小)要一直練習去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不要太容易被旁邊的人「定義」「你是什麼樣子的」要很清楚知道自己能做到跟做不到的事,然後在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多花點心力去努力。
大多數的時候人都在與自己腦內的小宇宙對抗著,我們總是鼓勵別人「你要肯定自己啊!」「你不要想那麼多嘛!別人沒有這樣想。」「你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啊!」但好像忘記「去練習不要太容易否定自己」才是肯定自己的起始。真正能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和自己擅長或不擅長的事的人,就能比較容易擁有自信,以及從中肯定自己!
「孤單」的最高級,其實不是一個人去做什麼!而是你發現你站在人群裡(家人、朋友、愛人、孩子⋯⋯)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懂得你需要什麼樣的陪伴。但至少,你得知道你該怎麼陪自己不感孤單!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在面對「做不好/失敗/挫折」的時候,不要輕易就生出這種:「我就是個什麼都做不好的人」的情緒反應。去找出「為什麼沒有做好」的原因、去請教其他人「能夠做好」的方式,𢑥整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多做幾次,從中不斷累積「做好」的心得,才有可能將一件事「做完」然後才是「做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是這世上最難的課題...有多少人因為"人際關係"而陷入憂鬱的泥沼,讓人困擾不已。此時有本書能給你擺脫這泥沼的機會,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這本書的原因 因為本人就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經常綁手綁腳,擔心東,介意西,因此錯失很多進步或改變自己的機會,真的很想擺脫”不自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多在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他人的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讀後心得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Thumbnail
一直以來有許多朋友陸續跟我訴苦被周遭的人不斷索求,而基於不想破壞關係的緣故,只好勉強自己滿足對方的需求,但沒想到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因為一而再再而三地迎合而停止,反而讓對方更加得寸進尺,所以這些朋友最後受不了來尋求我的意見。 「你覺得這樣的人真的把你當朋友嗎?」我總是如此問。 我通常給的具體建議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是這世上最難的課題...有多少人因為"人際關係"而陷入憂鬱的泥沼,讓人困擾不已。此時有本書能給你擺脫這泥沼的機會,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這本書的原因 因為本人就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經常綁手綁腳,擔心東,介意西,因此錯失很多進步或改變自己的機會,真的很想擺脫”不自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多在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他人的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讀後心得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Thumbnail
一直以來有許多朋友陸續跟我訴苦被周遭的人不斷索求,而基於不想破壞關係的緣故,只好勉強自己滿足對方的需求,但沒想到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因為一而再再而三地迎合而停止,反而讓對方更加得寸進尺,所以這些朋友最後受不了來尋求我的意見。 「你覺得這樣的人真的把你當朋友嗎?」我總是如此問。 我通常給的具體建議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