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教與學:找出學習的癥結點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曾經看到一位家長,想要協助他的孩子學習數理,但孩子都「聽不懂」。我在旁邊聽了一會,以已經學習過的我,對這位家長剛開始的「教學」還勉強聽得懂,等到問題漸深,我的理解也越來越吃力,於是忍不住出言:「等等,你可不可更白話一點,不要說小孩聽不懂,連我聽了都覺得很吃力呢!」當然是因為認識,所以話才如此坦率,至於那位家長後來有沒有改善教法,就不得而知,不過當下卻覺得,想要教小孩課業,以孩子「聽得懂」最為重要。

以前求學時,對於數理這些科目,總覺得較為艱澀,認為自己愚笨,明明就有人可以考到滿分,我卻在及格邊緣掙扎,紅字更是常見,而在這一刻,我突然發現找對老師很重要。一個滿腹經綸、才高八斗的老師,可能是個優秀的學者,但在「教」上頭,卻不一定能提供學生相對的程度。

畢竟在學識、知識的傳授,老師站在「輸出」、學生是站在「輸入」的角度,對一個空白的人來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甚至是帶點活潑、輕鬆的教法,對於年輕的學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迫不及待將滿腹的學識一股腦的傾洩出來,除非是天才,要不然一般的人通常沒辦法這麼快的吸收。

raw-image

不由得想起在大學時,曾經有一門科目讓班上數十人都難以理解,即使跟同學交換學習,整個班級普遍的學習狀況還是很糟,也沒有辦法問人,因為大伙的吸收程度都差不多。後來才發現,原來那位熱情的講師將研究所的東西,直接帶到那時才大學的我們。如果當初我們所學習的階梯才到第三級,他就直接拿了第八級的東西過來教授,但中間的第四級到第七級,卻銜接不上,以至於班級的成績普遍慘淡。如果可以讓我們從第三級認識第四級,再到第五級,那麼,進入第七級的機率應該很大。

就像方才提到的家長,教育程度也是學士以上,國、高中課程對他來說輕而易舉,拿起筆來,不論英數,三、兩下就迎刃而解,但他的孩子才剛從國小進到國中,新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本來就有難度,在迫不及待想要將滿腹的學問都教給小孩,反倒適得其反了。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在學習方肯學的前提下,雖然說只要有心,學習遇到的問題多可得到解答,然而,「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像我自知對數理不精,便請小孩詢問班上這些科目優異的同學,一來,這些同學不管是天資聰穎還是外出補習,他都已經有了概念;二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溝通方式,也比較懂得如何解說?

raw-image

所以在「教」的部分就顯得當然重要了。當然老師要教導學生們已經很辛苦了,還要明白學生的問題,要花上許多時間。但如果可以明白學生的癥結在哪裡?比叫他考滿分還重要。畢竟,明白癥結點之後,突破關卡,學習才能一步一步前進。不然,一邊光有教授的熱忱,一邊也有學習的意願,卻因溝通不良,學習方的熱情很容易消失。

那麼,方才提到那位家長跟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望子成龍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如果孩子還在地上爬,就要叫他到天上飛,只會重摔,好歹先叫他張開翅膀吧!如果可以協助孩子張開學習的羽翼,誘發興趣,比急著將答案一股腦告訴他還要重要。學習本來就不能囫圇吞棗,看出孩子的學習盲點才是重點。

教與學,說真的,是不對等的,教導方如何正確的「輸出」,讓學習方能夠好好「輸入」,就靠各位老師的能耐了。當然教的人不一定是老師,也有可能是家長,所以在對小孩說:「你怎麼都聽不懂?」正因為他處在學習的盲點上,才需要協助,找出這個盲點,才會事半功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洛琳的沙龍
129會員
457內容數
從「寫書」這回事,認識「故事」、「寫作」、「文章」、「文字」。 從「寫書」這回事,認識「自由工作」、「WFH」、「接案心得」。
梅洛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成立於1991年的吞兵衛元祖居酒屋旗下新推出韓式料理--「韓濟蔘雞湯專門店」。
Thumbnail
2025/04/30
成立於1991年的吞兵衛元祖居酒屋旗下新推出韓式料理--「韓濟蔘雞湯專門店」。
Thumbnail
2025/04/27
「立體」人物並不一定是討喜的,很可能讓人討厭,甚至氣得牙癢癢地,但他可以可愛又可恨,或是可恨又可憐。
Thumbnail
2025/04/27
「立體」人物並不一定是討喜的,很可能讓人討厭,甚至氣得牙癢癢地,但他可以可愛又可恨,或是可恨又可憐。
Thumbnail
2025/04/25
說到日式料理,腦子不由得浮現出日本廚師穿著白色的廚師衣裳,在客人面前握壽司或是切生魚片的畫面,看著主廚動作俐落的製作出一道道精緻菜肴,就像是場視覺饗宴。位於板橋車站不到十分鐘腳程的騰壽司鍋物すししゃぶ 的無菜單料理,可以看到主廚如同表演般的過程,然後將海底的鮮味一道道送入口中,對於喜歡吃
Thumbnail
2025/04/25
說到日式料理,腦子不由得浮現出日本廚師穿著白色的廚師衣裳,在客人面前握壽司或是切生魚片的畫面,看著主廚動作俐落的製作出一道道精緻菜肴,就像是場視覺饗宴。位於板橋車站不到十分鐘腳程的騰壽司鍋物すししゃぶ 的無菜單料理,可以看到主廚如同表演般的過程,然後將海底的鮮味一道道送入口中,對於喜歡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在路上遇到曾經同盟、試著合作要解決學生問題的導師時,都會閒聊一下小孩的近況。「最近那位學生狀況都好嗎?」我問。老師搖著頭說:「其實我只要不理他,就沒事了。」 這句話讓我瞬間勾起許多回憶。
Thumbnail
在路上遇到曾經同盟、試著合作要解決學生問題的導師時,都會閒聊一下小孩的近況。「最近那位學生狀況都好嗎?」我問。老師搖著頭說:「其實我只要不理他,就沒事了。」 這句話讓我瞬間勾起許多回憶。
Thumbnail
前幾天PO了一個訓練影片,不是我自己的學生私訊我這個動作的一些問題,據我知道這位學生有在上教練課,聊到最後我問他有請教自己的教練嗎?他回我一句:「他講話我聽不懂」,哇靠!這個很傷耶,被教練聽到了要哭哭,學生說不定吵著想換教練,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一句話就扼殺教練的教學
Thumbnail
前幾天PO了一個訓練影片,不是我自己的學生私訊我這個動作的一些問題,據我知道這位學生有在上教練課,聊到最後我問他有請教自己的教練嗎?他回我一句:「他講話我聽不懂」,哇靠!這個很傷耶,被教練聽到了要哭哭,學生說不定吵著想換教練,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一句話就扼殺教練的教學
Thumbnail
有些道理雖然是陳腔濫調,但有時候可能是真理,畢竟活得久還是有點道理的不是嗎? 在我那年代,我還記得每天早上走進小學校門的時候要向校門口的孔子雕像敬禮,在幼年時期每天都做同樣的事,不懂這樣做有甚麼意義? 我一臉疑惑的看著老師問道「甚麼意思?」
Thumbnail
有些道理雖然是陳腔濫調,但有時候可能是真理,畢竟活得久還是有點道理的不是嗎? 在我那年代,我還記得每天早上走進小學校門的時候要向校門口的孔子雕像敬禮,在幼年時期每天都做同樣的事,不懂這樣做有甚麼意義? 我一臉疑惑的看著老師問道「甚麼意思?」
Thumbnail
教學相長,「教」是學習的成長,當然學習要靠教來驗證 1 學習的基礎是模仿。 學習的體悟是教學 這話怎麼說,現在一般人都有相當的認知,就是一生需要不斷的學習,才不會落人後,才不會跟不上時代。 但是,到底自己學習得怎樣,卻是從來沒有體悟,也就是不在乎或者不去想自己學習得程度如何? 2 3 4 5
Thumbnail
教學相長,「教」是學習的成長,當然學習要靠教來驗證 1 學習的基礎是模仿。 學習的體悟是教學 這話怎麼說,現在一般人都有相當的認知,就是一生需要不斷的學習,才不會落人後,才不會跟不上時代。 但是,到底自己學習得怎樣,卻是從來沒有體悟,也就是不在乎或者不去想自己學習得程度如何? 2 3 4 5
Thumbnail
「學生」做一個集合名詞,同質性卻不高,由於「人」的本身就是單獨個體;加上不同世代的學生的差異性也很大,畢竟不同的媒體訊息、社會氛圍、家庭出身,造就出各具特質的孩子。是以,將對待A學生的模式套用在B學生,顯然不妥當,作為一個班級領導人必須要不間斷底更新自己的內建軟體,而中學「導師」就是這樣練成的。
Thumbnail
「學生」做一個集合名詞,同質性卻不高,由於「人」的本身就是單獨個體;加上不同世代的學生的差異性也很大,畢竟不同的媒體訊息、社會氛圍、家庭出身,造就出各具特質的孩子。是以,將對待A學生的模式套用在B學生,顯然不妥當,作為一個班級領導人必須要不間斷底更新自己的內建軟體,而中學「導師」就是這樣練成的。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教與學,說真的,是不對等的,教導方如何正確的「輸出」,讓學習方能夠好好「輸入」,就靠各位老師的能耐了。當然教的人不一定是老師,也有可能是家長,所以在對小孩說:「你怎麼都聽不懂?」正因為他處在學習的盲點上,才需要協助,找出這個盲點,才會事半功倍。
Thumbnail
教與學,說真的,是不對等的,教導方如何正確的「輸出」,讓學習方能夠好好「輸入」,就靠各位老師的能耐了。當然教的人不一定是老師,也有可能是家長,所以在對小孩說:「你怎麼都聽不懂?」正因為他處在學習的盲點上,才需要協助,找出這個盲點,才會事半功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