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教育與現代教學part.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振修法師竹窗隨筆

raw-image

《太上感應篇》是道藏的第一善書,雖是道家經典,但是深獲清末民初的高僧,印光大師的推崇,印光大師說:「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

《因果報應錄》的撰者唐湘清老居士也勉勵佛教徒重視《太上感應篇》,他曾說:「佛法是要眾生出離三界;印光大師是一位傑出的高僧,一生說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眾生出離三界苦海的。可是我們要明白,這並不是教我們廢棄三界的一切,或藐視三界的一切。我們學佛,是要出離三界還歸三界,應要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紀。」

最初接觸佛法的時候,是從聽聞淨空老和尚講解《太上感應篇》開始,《太上感應篇》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在明義章的一句話,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意思是說:「凡人的禍害福利,原無一定的門路,只在人自作自受,人作善必有福報,作惡必有禍報,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了身體一樣,從來不曾有過落差。」

聽到這句話讓我聯想到《易經》之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還有《法句經》中所講的,「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雖然在某些觀念上有所不同,但是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強調道德教育,並勸人為善,現代的人在物質生活中並不缺乏,但是在心靈及品格的教育卻是缺乏的。

raw-image

人們不信因果報應,因為看不到所謂的因果報應,所以不相信世上有因果報應,使得人們的道德逐漸的低落,又加上同婚法及通姦除罪化的通過,使得社會上的男女關係比古代來得混亂。

還有某些神職人員沒有應該有的道德準則,胡作非為,打著神明或者佛菩薩的名號,招搖撞騙,導致一些年輕人認為宗教是社會的亂源,這是在某個充滿年輕人的網路論壇所看到的情形。

而作為印光大師推崇的因果教育教材,如果以《太上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騭文》、《覺世真經》這三者來選擇的話,會比較相應《太上感應篇》和《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而印光大師推薦這三本書是有根據的,不是現代人為了推廣這三本書,而捏造印光大師推廣這三本書的事實。

以下引用四則《印光大師文鈔》的文來佐證:
《印光大師文鈔•卷二•覆馬舜卿居士書》卷二第一一三頁:「至於《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係克己復禮之寶鑑,比游移浮泛之乩文,固不可一目視之。」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下•日誦經咒選錄序》該書下冊,五十、五十一頁,云:「又欲初機行人,深知各種法門所以;在家二眾,於日用常倫中,即能真俗並容,儒佛兩盡,因附錄《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及淨土修持各開示,以為改過遷善,趨吉避凶,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規矩準繩。」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下•覺後編序》該書下冊,五十四頁,云:「正定王克庵居士,前清之隱士也,以為時當末造,聖賢既難親炙,莫由取法,六經《論》《孟》之言,又非普通人所能領會,於是採取《感應篇》、《陰騭文》、《功過格》等,及古今賢哲所著孝親敬長,持身涉世,改過遷善諸嘉言,輯為一編。」

《印光大師文鈔•卷下•家庭教育為天下之太平之根本發隱》該書下冊,兩百零五頁,云:「(孩子)稍長,即令熟讀《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關帝覺世經》,俾知有所師法,有所禁戒;一一為其略說大意,以為後來讀書受益之前導。幼時如是,愈讀書,愈賢善,不患不到聖賢地位,光宗耀祖也。」

從《印光大師文鈔》中的文章來看,印光大師對於《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這三本書的重視。而印光大師一生印贈了很多佛經以及各種善書,例如《感應篇》及《陰騭文》還有《了凡四訓》等書,對於清末民初的民風道德有移風易俗的影響力。


raw-image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沒有民國初年來得民風純樸,道德觀念逐漸地低落,研讀聖賢書的人也逐漸的變少了,因為現在的人慢慢的看不太懂文言文也不願意去讀,跟對方說道理則會被扣上道德魔人的帽子,所以言教不如身教,以德服人,說服現在的人最有利的準則。

以一個佛教徒的角度來看《太上感應篇》,雖然是道家的典籍,但是裡面卻含有因果報應及斷惡修善的道理存在,與佛教的一些觀念甚為相似,印光大師會推廣《感應篇》是有一定的原因,如果一個人事項上不懂得因果報應及懺悔還有改過遷善的道理,那學再多的佛法也沒有用。《感應篇》很適合作為道德教育的啟蒙教材。

社會新聞上常常播放的新聞,不外乎殺、盜、淫、妄的各種事件,卻很少播放做善事的新聞,這是我們媒體該改善的地方,如果我們的媒體常播放一些好人好事的社會公益之行為,一定可以達到移風易俗的效果。

而社會上的刑事案件的類型都不超出《感應篇》諸惡章的範圍,而造作這些惡事的原因不外乎個人的一己之私還有男女之間的情慾,而男女情慾衍伸的社會問題更為嚴重。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曉薇的沙龍
7會員
12內容數
曉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0
如錦緞般盛開的鮮花, 雖然轉眼便會凋謝,但它依然不停地奔放綻開; 碧玉般的溪水,雖然映照著蔚藍如洗的天空, 卻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著。 世界是美麗的,但這所有的美麗似乎都在轉瞬間而逝。 這樣的美景過後,總讓人有些許傷感與憂愁, 但生命的意義的確是在於(過程),而這個(是過程)卻夾雜著憂悲
Thumbnail
2021/03/20
如錦緞般盛開的鮮花, 雖然轉眼便會凋謝,但它依然不停地奔放綻開; 碧玉般的溪水,雖然映照著蔚藍如洗的天空, 卻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著。 世界是美麗的,但這所有的美麗似乎都在轉瞬間而逝。 這樣的美景過後,總讓人有些許傷感與憂愁, 但生命的意義的確是在於(過程),而這個(是過程)卻夾雜著憂悲
Thumbnail
2021/03/19
人總是思慮過多,所以常常把自己的人生複雜化了。
Thumbnail
2021/03/19
人總是思慮過多,所以常常把自己的人生複雜化了。
Thumbnail
2021/02/12
看了父母的舉動,先是模仿,再運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現在你欺騙了他,實際上是教孩子下次學會欺騙你,你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好的嗎?」他的妻子聽完後啞口無言,最後讓曾參把小豬殺了,實現了妻子答應孩子的事情。
Thumbnail
2021/02/12
看了父母的舉動,先是模仿,再運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現在你欺騙了他,實際上是教孩子下次學會欺騙你,你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好的嗎?」他的妻子聽完後啞口無言,最後讓曾參把小豬殺了,實現了妻子答應孩子的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活佛老師曾在《道脈傳承路》慈悲:「誠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你明理之上。」本書用淺顯的文字,幫助有志學道的人破解迷惑,行走於菩提覺路,在閱讀過程中,能一步步反思、修改、調整自身狀態,使智慧成澄明。 西元二○○二年,光慧文化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示出版《覺路指南─白話譯註》,
Thumbnail
活佛老師曾在《道脈傳承路》慈悲:「誠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你明理之上。」本書用淺顯的文字,幫助有志學道的人破解迷惑,行走於菩提覺路,在閱讀過程中,能一步步反思、修改、調整自身狀態,使智慧成澄明。 西元二○○二年,光慧文化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示出版《覺路指南─白話譯註》,
Thumbnail
○凡人行善皆是以自己的錯謬想法去做,表面上好像是行善,事實上卻是作惡,等遇到災禍、困難、詐騙、失財等不如意之事,就說行善是無用功,父母所教導、祖宗經典、佛法皆是騙人之語。 但真是這樣嗎? 實則應該以聖賢經典為標準,因天地鬼神與聖人同是非、同取捨,想要事事如意,就該學習孝親尊師,忠信誠實等聖人知見!
Thumbnail
○凡人行善皆是以自己的錯謬想法去做,表面上好像是行善,事實上卻是作惡,等遇到災禍、困難、詐騙、失財等不如意之事,就說行善是無用功,父母所教導、祖宗經典、佛法皆是騙人之語。 但真是這樣嗎? 實則應該以聖賢經典為標準,因天地鬼神與聖人同是非、同取捨,想要事事如意,就該學習孝親尊師,忠信誠實等聖人知見!
Thumbnail
印光大師<淨土決疑論> [1] 民國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13期報料不足,令作一二篇以助熱鬧耳。……文雖鄙菲,而於斷疑生信,不無少補。至於「永明〈料簡〉」訓釋處,須仔細參詳。若不如是信向,便成虛文。此不慧數十年痛心疾首者,於此以發揮之。萬不可以今人所說為的,致辜負永明大慈悲心也。<復永嘉某居士
Thumbnail
印光大師<淨土決疑論> [1] 民國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13期報料不足,令作一二篇以助熱鬧耳。……文雖鄙菲,而於斷疑生信,不無少補。至於「永明〈料簡〉」訓釋處,須仔細參詳。若不如是信向,便成虛文。此不慧數十年痛心疾首者,於此以發揮之。萬不可以今人所說為的,致辜負永明大慈悲心也。<復永嘉某居士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世亂極矣,人亟ㄐㄧˊ〔急切〕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聰明者,每欲立異,以冀凌ㄌㄧㄥˊ架ㄐㄧㄚˋ〔超越〕古人而上之。 至其自修之因果,則曰:「惟聖罔念〔失正念〕作狂〔凡夫〕,惟狂克念〔克除邪念〕作聖」,聖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世亂極矣,人亟ㄐㄧˊ〔急切〕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聰明者,每欲立異,以冀凌ㄌㄧㄥˊ架ㄐㄧㄚˋ〔超越〕古人而上之。 至其自修之因果,則曰:「惟聖罔念〔失正念〕作狂〔凡夫〕,惟狂克念〔克除邪念〕作聖」,聖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儻ㄊㄤˇ〔倘若〕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根本欠缺,與佛不相應,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往生也。 〈續編上冊 復金益平居士書二〉 〈續編上冊 復費範九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儻ㄊㄤˇ〔倘若〕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根本欠缺,與佛不相應,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往生也。 〈續編上冊 復金益平居士書二〉 〈續編上冊 復費範九居士書〉
Thumbnail
青少年教育・以德為本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工作小組共成 ◎人之成德立業,端在少年能立志與否。汝生長富室,宜將富貴習氣,盡情擺脫,方有學道了生死分。否則,聲色貨利,燕朋邪友,乘閒而入。雖欲希聖希賢,學佛學祖不可得也。 〈續編上冊 致羅世芳居士書〉
Thumbnail
青少年教育・以德為本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工作小組共成 ◎人之成德立業,端在少年能立志與否。汝生長富室,宜將富貴習氣,盡情擺脫,方有學道了生死分。否則,聲色貨利,燕朋邪友,乘閒而入。雖欲希聖希賢,學佛學祖不可得也。 〈續編上冊 致羅世芳居士書〉
Thumbnail
青少年教育・以德為本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工作小組共成 ◎貴校四語:「盡性學佛、盡倫學孔、道學為體、科學為用」,實為學道不易之宗旨。 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
Thumbnail
青少年教育・以德為本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工作小組共成 ◎貴校四語:「盡性學佛、盡倫學孔、道學為體、科學為用」,實為學道不易之宗旨。 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
Thumbnail
我們要多看這些果報經,才有辦法從中去體悟因果的道理,要不然說歸說,行歸行,那距離還相差太遠,所以要時常看因果的《果報經》,看了比較能覺察其中的因果,如果沒有覺察,或者覺察了卻沒有如法懺悔,又或者懺悔完了又忘記,這樣等於有懺無悔。所以,你要多看那個《果報經》,才有那個覺悟。你看,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
Thumbnail
我們要多看這些果報經,才有辦法從中去體悟因果的道理,要不然說歸說,行歸行,那距離還相差太遠,所以要時常看因果的《果報經》,看了比較能覺察其中的因果,如果沒有覺察,或者覺察了卻沒有如法懺悔,又或者懺悔完了又忘記,這樣等於有懺無悔。所以,你要多看那個《果報經》,才有那個覺悟。你看,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
Thumbnail
現在社會形形色色一直發展起來,日常生活也變化很多,每一個人住的地方,再怎麼簡單,東西還是很多。例如櫃子裡,有萬金油、柑仔油、青草油等,又有薄荷油,光是同一性質的藥品就存放這麼多;何況說是廚房的刀具,碗盤更是玲朗滿目。這就是在物質上追求,說很好用很實際,但是都沒有注意到,這是在取相執著。
Thumbnail
現在社會形形色色一直發展起來,日常生活也變化很多,每一個人住的地方,再怎麼簡單,東西還是很多。例如櫃子裡,有萬金油、柑仔油、青草油等,又有薄荷油,光是同一性質的藥品就存放這麼多;何況說是廚房的刀具,碗盤更是玲朗滿目。這就是在物質上追求,說很好用很實際,但是都沒有注意到,這是在取相執著。
Thumbnail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沒有民國初年來得民風純樸,道德觀念逐漸地低落,研讀聖賢書的人也逐漸的變少了,因為現在的人慢慢的看不太懂文言文也不願意去讀,跟對方說道理則會被扣上道德魔人的帽子,所以言教不如身教,以德服人,說服現在的人最有利的準則。
Thumbnail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沒有民國初年來得民風純樸,道德觀念逐漸地低落,研讀聖賢書的人也逐漸的變少了,因為現在的人慢慢的看不太懂文言文也不願意去讀,跟對方說道理則會被扣上道德魔人的帽子,所以言教不如身教,以德服人,說服現在的人最有利的準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