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崛起,但會是「終生學習」的解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10年前的今天,我們無法想像AI會給世界大來這麼大的改變;5年前,也無法想像自動車的技術會進步的這麼快;2年前,甚至無法想像COVID-19會直接改變所有人的生活習慣,我們更習慣運用數位工具,對網路的依賴性也愈來愈高。這個世界的變化,就是如此迅速,快到你還沒跟上前一個潮流,下一個潮流又來了。
世界變化如此劇烈,身處其中的我們到底要如何面對?
或許,我們只能透過「學習」去適應這些新的變化、新的世界觀。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求學十多年,出社會才發現,過往所學的知識其實不足以讓我們應付這個社會,更不足以讓我們面對未來多變的環境以及競爭。我們必須持續學習,持續進步,讓自己有能力去解決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種種難題。
於是,有人提倡「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這個概念,認為應該是活到老,學到老,永不停歇的。

線上學習平台的崛起與隱憂

提到終生學習,通常會聯想到「社區大學」這種行之有年的學習形式,但近幾年更廣為人知的是像CourseraUdemy得到Hahow這類數位學習平台,這些平台上有數不清的好課程,都是由各領域專家來分享經驗,而這些專家們的觀點與洞見也每每讓人拍案叫絕。
於是有人說,這種「線上學習平台」將成為推動終生學習的解答。這些平台的出現,讓離開學校的我們又再次重新投入學習,讓學習得以延續,然而,這就是所謂的終生學習嗎?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
平台的出現的確增加了我們獲取知識的選項,讓過去不讀書、不上課的一群人開始用這些數位工具來學習,但從平台上慘淡的完課率(完成課程的比例)與回購率(再買下一堂課程的比例)來看:
只有不足15%的人會把課程上完,也只有約莫15~20%的人會再買第二堂課。能在一個平台上堅持超過3年以上的會員,其實不到5%,距離「終生」似乎還是太遠了一點。
這也是很多抨擊線上學習平台的觀點,他們認為當一個客戶難以長期留存在這個平台上,長期就不可能盈利,就難以永續,並認為這樣的商業模式是有問題的。根本無法讓大家持續學習,終生學習。
我認為上面這個觀點是對的,也是錯的。
對的地方在於,線上學習平台獲取客人的成本(獲客成本泛指讓一個潛在客戶成為付費客戶)並不低,而回購率又不高,這種狀況下,每個客戶的平均終生價值(客戶終生價值指的是,一個客戶終其一生為平台創造的經濟價值)就很難衝高。成本高、價值低,這從商業層面來看確實是個問題,怎麼解,在往下的內容中我們繼續談。
而錯的地方在哪裡?所謂的終生學習,我認為是一個人是否產生了持續學習的行為,而人為什麼要持續學習呢?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生活的、工作的,甚至是融入社會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掌握了持續學習的能力與習慣,他在這個平台只待了3~5年,其實沒什麼問題。
因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一個人產生改變,從思維到行為上都有所改變,如果一個人在平台上3年,已經掌握豐沛的知識,也學會如何「自主學習」,所以他離開平台去探索更寬廣的世界,那是一件好事,代表這個平台是真的對學員有啟發的,是能協助他們培養出終生學習習慣的。
Photo credit: 商業思維學院提供
不過,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總會希望用戶在平台上有更多的消費,買更多的課程,然後盡可能滿足他的所有學習需求,讓他願意在這個平台上停留5年、10年以上。
顯然,從「教育」跟「商業」角度來看,兩者是有一定衝突的。除非,這個學習環境是真的能滿足一個人「長期」學習的需求,人們在這個環境是能持續獲得成長與啟發的,那這就是個能同時兼顧教育與商業的終生學習場域。

終生學習的四支腳:科技、社群、教學者與內容

我自己在教育學習這個行業也已經6年了,從早期在線上英語學習平台擔任產品負責人,到現在自己創立「商業思維學院」,這6年實踐下來,我認為一個能永續的終生學習場域有四個重要的支腳:科技、社群、教學者與內容。
首先是「科技」。我把科技放在首位並不是因為它是最重要的一項,而是我認為科技的重要性在這一波知識經濟中被嚴重低估了。
或許「線上學習」現在很夯,但很多人還是認為線上只是線下的輔助,或者說,是為了不想受時空地域的限制所以才選擇線上學習。有更多人說,線上學習的體驗遠不如線下,畢竟線下可以有很好的交流與討論,還可以透過討論來補足教材的不足之處,更有很多肢體語言的互動。
但這其實忽略了科技的更多可能性,舉例來說:
  1. 學習紀錄的追蹤:這是線下課程很難做到的,但線上平台可以完全掌握這些學習軌跡,讓老師可以更針對性的給予學習回饋。
  2. 個性化的內容:根據每個人的學習進度跟偏好來調整課程內容與學習步調,當系統的演算法設計好,機器將有機會比人更精準且更高效的處理好這件事。
  3. 學習過程的即時回饋:在實體課堂中,一個老師面對20個學生,但其實是很難同時關注到這20個學生的參與狀況的,因為老師的眼睛跟注意力有限,但如果拉到線上,系統可以根據人臉識別來判別這個人的專注度,也可以根據他在課堂中運用線上協作工具的投入程度,讓老師可以同時掌握所有人的狀況。
上述場景我認為很快就會普遍地發生,而我的觀點是,我們應該多關注線上學習的可能性,而不是僅將線上當成一種線下的輔助。
目前商業思維學院也正在規劃學習診斷、學習建議與學習教練,這些過往需要專業資源才能處理的議題,將會在今年全部實現,而這也是科技賜予我們的力量。
第二個支腳是「社群」。社交是每個人都有的需求,而在學習過程中,同儕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過去我認為同儕在學習過程所扮演的角色是「同行者」,也就是在學習路上一塊走,互相砥礪、督促的人。當我想交流想法時,有人可以跟我討論;當我怠惰的時候,有人可以鞭策我,甚至有些時候,因為同儕間的競爭關係,也會讓自己更投入學習。
隨著這幾年知識量大爆發,很多以前不易取得的知識,現在都變得非常容易,一個小我10歲的年輕朋友,所掌握的知識量不見得比我少;一個15歲的國中生,可能了解很多我還不知道的東西。而這些人,很可能都跟自己在同一個社群中。
過往我們面對的世界確定性較高,所以只要跟著老師學習,就足以應付工作上的問題。但現在的世界充滿不確定性,老師教的不見得有標準答案,甚至有些正確的事情,在某些情境下卻是錯的。老師基本上是很難兼顧方方面面的問題,但社群可以。
在社群中你可以跟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領域、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交流,你可以聽聽更多元的觀點,也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這過程的收穫或許遠高於課程中老師講述的內容。
這也是商業思維學院已經運作一年的模式,我們在學院中搭建起許多不同的社團,有討論商務議題的商務社、討論產品開發的產品社、討論創作的創作者社團。除了把社團搭建起來外,我們也為整個大社群建立了一定的社群守則,包含設計Mentor、大使、小組長等角色,讓不同的角色在社群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Mentor是學院邀請來的業師,一般來說是各領域的專家,這些人在社群中扮演的角色是教學者或者提供他們人生的經驗給大家;大使則是社群中的super user,他們是學院的學生,但因為他們對這個社群有一份認同感或使命感,願意扮演社群的促進者,協助其他人進行交流與學習;小組長則是帶領6-8人的學習小組一同學習,小組在學院內可以一同參與case study或與其他小組討論活動。
一個高素質的學習社群,一般不是有機生成的,而是需要經過設計的。我認為一個好的學習社群,遠比一個好老師更重要。
Photo credit: 商業思維學院提供
第三個支腳是教學者,其實就是過往我們定義中的老師。但因為現在的學習場域已經不同,知識的取得太過容易,老師的身份不能只是單純的講授知識點,而需要設計更多的教學方法來引導思考與討論,並能妥善的運用科技來做好教學。
我捨棄了老師,而改用「教學者」這個詞還有另一個原因,教學者的背景可能很多元,有可能是老師,也可能是社群中較專業的成員,或者是一些學習過程的策展人,他們的專業可能不在傳授知識,但非常擅長帶動討論,或者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給他人參考。
這些在傳統的學習場域中很難扮演教學者角色的人,但在未來,這些人的重要性將會愈來愈高。
這部分在學院的做法是規劃足夠多的小組論、社群交流與心得分享,讓學員把學習的對象從老師身上漸漸移轉一部分到其他角色身上。當學習從過往的星狀(老師為中心)漸漸的轉變成網狀(跟彼此學習),當一個人的學習不是依託於特定人發生,他的學習行為也比較不會因為特定人的參與度下降而受到影響。
最後一個支腳是內容,也就是課程或教材。內容始終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內容影響到的是學生學習一門知識領域的結構。我們在學生時期的學習,是上課聽老師講,然後看課本複習,再輔以課後作業或練習。
一個有效的學習,不能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線上學習因為沒有時地限制,可以一直聽下去,很容易變成輸入過多;也有很多人是邊聽課、邊做其他事,專注度不足之下,輸入量大但吸收的品質非常差,而且缺乏反思跟輸出,這種學習其實是非常無效率的。
我認為未來的教學內容除了知識點外,必須搭配適當的反思、討論、實踐與任務,讓學生除了吸收知識外,還要能反芻輸出,逐漸找出最適合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這過程中,知識的輸入可以減量,重點應當放在學生是否聽懂,學會,而且能加以運用了。
也是因為如此,商業思維學院在課程中設計了較多的任務與討論,並且鼓勵大家多輸出,希望能將輸入輸出比拉到理想的「1:3」左右,也就是一小時的學習,得搭配三小時的反思、練習與討論,我們相信這樣的學習成效會更好。
藉由打造這四支腳,學生面對的就不是一堂課或者一個老師,而是一個結構完善的學習場域,而這個學習場域是能滿足一個人持續學習需求的。這樣的環境,就有機會能同時兼顧教育使命與商業上的永續問題。
當然,這些想法仍有待驗證,不過我們正在這條路上嘗試,努力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也非常歡迎教育領域的夥伴們來跟我們交流,一起努力讓台灣的環境變得更好。

游舒帆
網路人稱Gipi,科技與教育背景,曾任TutorABC研發與產品負責人,2019年底時創辦「商業思維學院」,現擔任院長。同時也是一對雙胞胎的父親,對小孩未來的教育感到憂心,因此直接投入教育產業,希望能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好的台灣。
責任編輯:羊正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其實來自於英文的「Placemaking」的譯音,我們希望用本校的Style來命名,取代被過度轟炸導致於標籤化的「地方創生」一詞。而原意上也有些許的不同,希望透過「地方製作」這樣比較實作的精神,透過城市設計的哲學,由下而上探索靈感與創新⋯⋯
「歐,那個成立幾十年的大學,終於願意來理解我們,並跟我們對話?希望這次不是如以前一樣都是為了交作業才來,我被弄怕了,實在很害怕又是一群沾醬油的。」這或許是近年來我最常從田野端,從地方實踐者口中聽到了聲音⋯⋯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目前合作所需經費都來自於北投社大向教育部申請計畫,如果回歸學校辦理,則將面對鐘點費200~500元的窘境而很難永續,但透過寫計畫申請經費也讓許多認真教學的老師卻步,這也是過去學校引入社區資源無法持續的關鍵因素。根據過去經驗「社大與國教」的合作不容易擴大有幾點原因⋯⋯
疫情後才刊出的一篇論文援引了哈佛大學蒐集的數據:改為線上課支後,有81.1% 大學部學生感到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下降;研究因此強調將社會情緒學習相關內容加入線上課程的重要性,但諸多文獻卻顯示,目前多數情緒學習還是發生在實體校園居多,缺乏實驗證明有效的線上版⋯⋯
開源協作的特點在於讓每位貢獻者以熱情為動能,「去中心化」的開發方式與常見由上而下發布進度規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將開源協作應用到公領域的效果如此卓越,為何在g0v.tw 創立至今、少說數百件的提案之中,有達到目標且廣為群眾所知的專案卻為數不多?
這其實來自於英文的「Placemaking」的譯音,我們希望用本校的Style來命名,取代被過度轟炸導致於標籤化的「地方創生」一詞。而原意上也有些許的不同,希望透過「地方製作」這樣比較實作的精神,透過城市設計的哲學,由下而上探索靈感與創新⋯⋯
「歐,那個成立幾十年的大學,終於願意來理解我們,並跟我們對話?希望這次不是如以前一樣都是為了交作業才來,我被弄怕了,實在很害怕又是一群沾醬油的。」這或許是近年來我最常從田野端,從地方實踐者口中聽到了聲音⋯⋯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目前合作所需經費都來自於北投社大向教育部申請計畫,如果回歸學校辦理,則將面對鐘點費200~500元的窘境而很難永續,但透過寫計畫申請經費也讓許多認真教學的老師卻步,這也是過去學校引入社區資源無法持續的關鍵因素。根據過去經驗「社大與國教」的合作不容易擴大有幾點原因⋯⋯
疫情後才刊出的一篇論文援引了哈佛大學蒐集的數據:改為線上課支後,有81.1% 大學部學生感到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下降;研究因此強調將社會情緒學習相關內容加入線上課程的重要性,但諸多文獻卻顯示,目前多數情緒學習還是發生在實體校園居多,缺乏實驗證明有效的線上版⋯⋯
開源協作的特點在於讓每位貢獻者以熱情為動能,「去中心化」的開發方式與常見由上而下發布進度規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將開源協作應用到公領域的效果如此卓越,為何在g0v.tw 創立至今、少說數百件的提案之中,有達到目標且廣為群眾所知的專案卻為數不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教育的選擇彷彿是一場無止境的長跑。有些人說,繼續學習是一條康莊大道,可以讓你立於不敗之地;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進入社會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那麼,是否應該繼續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然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參加課程。這時候,線上學習平台就是很好的選擇。線上平台提供多元課程、專業講師和實用內容,讓你足不出戶就能掌握新技能。Hahow、ACCUPAS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KKTIX、EVENTgo一次介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本文探討終身學習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適合追求職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的讀者。 探討如何透過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來保持與個人價值觀的一致性 在現今,終身學習已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必須。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不斷尋求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這是為了在職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但同時也帶來了資訊過載和分散注意力的挑戰。本文將探討如何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有效利用在線資源,實現個人成長和知識積累。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線上課程」已不再是備案,而是成為了教育和企業培訓的主流趨勢。 但許多企業仍在猶豫「應該選擇線上課程還是傳統的實體課程?」 因此,本文將在短短3分鐘內盤點兩者的優缺點,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無論您是企業主想提升員工技能,還是個人尋求自我提升,這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洞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教育的選擇彷彿是一場無止境的長跑。有些人說,繼續學習是一條康莊大道,可以讓你立於不敗之地;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進入社會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那麼,是否應該繼續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然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參加課程。這時候,線上學習平台就是很好的選擇。線上平台提供多元課程、專業講師和實用內容,讓你足不出戶就能掌握新技能。Hahow、ACCUPAS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KKTIX、EVENTgo一次介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本文探討終身學習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適合追求職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的讀者。 探討如何透過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來保持與個人價值觀的一致性 在現今,終身學習已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必須。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不斷尋求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這是為了在職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但同時也帶來了資訊過載和分散注意力的挑戰。本文將探討如何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有效利用在線資源,實現個人成長和知識積累。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線上課程」已不再是備案,而是成為了教育和企業培訓的主流趨勢。 但許多企業仍在猶豫「應該選擇線上課程還是傳統的實體課程?」 因此,本文將在短短3分鐘內盤點兩者的優缺點,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無論您是企業主想提升員工技能,還是個人尋求自我提升,這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