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鬱症的患者是不是不配活在這世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患者的O.S:
每一次又被罵被退的時候,總會懷疑重鬱症的患者是不是不配活在這世上,找不到一個容身之處,想想也對,誰會包容一個老是出錯的人呢?
患者自我防衛:
對方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且用放大鏡看人。如果是其他人犯錯就沒差,如果是我就是又來了?
avatar-img
23會員
221內容數
這是一個討論生活哲學的地方(自以為是的生活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活哲學探討區 的其他內容
追劇就像撕日曆,即使渾渾噩噩過一天,追劇就好像有前進。
追劇就像撕日曆,即使渾渾噩噩過一天,追劇就好像有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xNemhDKF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nwdAsrrDQ
Thumbnail
櫻桃怪動畫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生活,這部影片不只是在講重度憂鬱症他是在講所有憂鬱症的症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OSMDpHVAI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Thumbnail
世界給我等著, 涅槃重生的我, 絕對會打「那些人」一巴掌, 狠狠
前言 前兩文試著透過照護員被燥鬱症患者毆打,結果主管看似冷漠和缷責的言行,以及媽媽不止未安慰,反倒貌似譏諷的言行,讓照護員傷上加傷,看了好幾次身心科,至今未能走出的案例,來分析情緒的由來和可能的處理。得到的結論是: 「妳的不滿,妳的委屈,妳的不甘,對不起,完全是妳自找的、自編的,妳用自以為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讓我想起去年很愛的一部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久違的韓劇也難得從第一集愛到最後一集。 其中我特別喜歡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一段台詞───
Thumbnail
躁鬱症是一種慢性病,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只是它的病灶在大腦,治療過程中又沒有什麼客觀的測量評估復原效果,大致都以病人主訴為主。 為自己訂個目標,是一個協助自我的好的開始。適度的設定目標可以避免我們陷入不斷惡性循環的目標。你想要的是什麼呢?復發的次數少一些?躁症得到相對的控制?或是鬱期的症狀快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xNemhDKF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nwdAsrrDQ
Thumbnail
櫻桃怪動畫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生活,這部影片不只是在講重度憂鬱症他是在講所有憂鬱症的症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OSMDpHVAI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Thumbnail
世界給我等著, 涅槃重生的我, 絕對會打「那些人」一巴掌, 狠狠
前言 前兩文試著透過照護員被燥鬱症患者毆打,結果主管看似冷漠和缷責的言行,以及媽媽不止未安慰,反倒貌似譏諷的言行,讓照護員傷上加傷,看了好幾次身心科,至今未能走出的案例,來分析情緒的由來和可能的處理。得到的結論是: 「妳的不滿,妳的委屈,妳的不甘,對不起,完全是妳自找的、自編的,妳用自以為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讓我想起去年很愛的一部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久違的韓劇也難得從第一集愛到最後一集。 其中我特別喜歡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一段台詞───
Thumbnail
躁鬱症是一種慢性病,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只是它的病灶在大腦,治療過程中又沒有什麼客觀的測量評估復原效果,大致都以病人主訴為主。 為自己訂個目標,是一個協助自我的好的開始。適度的設定目標可以避免我們陷入不斷惡性循環的目標。你想要的是什麼呢?復發的次數少一些?躁症得到相對的控制?或是鬱期的症狀快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