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早逝——話說顏回(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俗語說:師父、師父。顏回視孔子,亦師亦父。
在孔門師徒的漂泊生涯中,有一次被困於匡地,他們約定目的地,然後各自逃走。由於顏回要保護簡冊,以免遺失,自然就落後。孔子一直佇盼著顏回,最後還是看到顏回。孔子很深沉地說:「吾以女為死矣!」(按:女即汝)
顏回還風脆地說:「子在,回何敢死!」【先進22】
事隔十來年,孔子已經歸魯,名義上被委為「國老」,實則虛銜而已。孔子就天天修訂魯國的歷史,故有「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語。而顏回自然就成為孔子的秘書了。
那天孔子覲見魯君後,顏回駕著馬車送孔子回去,誰知中途吐血,孔子就把顏回先送回家,等天亮就再去看顏回。誰知有學生來報,顏回剛去世了。
孔子得悉噩耗,一時間接受不了,就說:
「噫!天喪予!天喪予!」【先進8】
過去在課堂上,每每講到孔子這句激動而又沉痛的話時,筆者都會輕輕地搥胸。說:「哎呀!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記得當年跟學生在內聯網互動時,就問:孔子為什麼會如此悲慟?有學生覆:是因為顏回去世了。以下這段,是當年的文字:
您說對了。當孔子得悉顏回去世的消息,悲慟不已,即使他自己的獨生子孔鯉去世,也沒有那樣的難過,以致激動地說:「哎呀!真是天要毀我的道啊!」這樣沉痛的話來。就《論語》全書來看,孔子沒有如此激動過,以致為顏回「哭之慟」,弟子勸他節哀,他還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先進9】
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測地說,這恐怕也是孔子對命運的存在感體驗得最深切的一次。大概是孔子對顏回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吧。
可惜啊!顏回終年四十一!
(寫於2021年2月17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孟子透過人禽之辨,點出人有自覺心,那是人與動物的不同處,也是人的尊貴處。再而藉著人有自覺心,可分別義利公私、是非對錯,繼而激發為政者普施仁政,德澤萬民,建構王者天下。
孔子說:「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在大陸常被批評為愚民政策,但…… 在哪個時代,有些政策,只要能讓老百姓生活好,老百姓知道不知道、了解不了解,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了誠信,這才是為政者的首要責任。
雖然孔子不為時人所理解,他卻對千秋萬世開放了自己,而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流傳中,啟發了無數真人,獲得了無數知己。他們不斷重證了孔子之道,也一再安慰了孔子的堅持。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至今仍活著!
關於「君子與小人」這個老話題,過去談了不少;但都只是片言隻語,就沒有把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看法全面地釋述。於此,老朽藉着有生之年,為大家好好地再講一講,希望能隨緣地把這一點點薪火承傳下去。
有一則《論語》不難解,只要了解對話當時的背景,就很容易明白的。但要深入地體會個中的人生智慧,就得好好疏解疏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
孟子透過人禽之辨,點出人有自覺心,那是人與動物的不同處,也是人的尊貴處。再而藉著人有自覺心,可分別義利公私、是非對錯,繼而激發為政者普施仁政,德澤萬民,建構王者天下。
孔子說:「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在大陸常被批評為愚民政策,但…… 在哪個時代,有些政策,只要能讓老百姓生活好,老百姓知道不知道、了解不了解,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了誠信,這才是為政者的首要責任。
雖然孔子不為時人所理解,他卻對千秋萬世開放了自己,而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流傳中,啟發了無數真人,獲得了無數知己。他們不斷重證了孔子之道,也一再安慰了孔子的堅持。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至今仍活著!
關於「君子與小人」這個老話題,過去談了不少;但都只是片言隻語,就沒有把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看法全面地釋述。於此,老朽藉着有生之年,為大家好好地再講一講,希望能隨緣地把這一點點薪火承傳下去。
有一則《論語》不難解,只要了解對話當時的背景,就很容易明白的。但要深入地體會個中的人生智慧,就得好好疏解疏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向鄰居索取一些米粒回來,準備煮稀飯孝敬老師,孔子發現顏回在煮粥的過程中,曾經將手放入煮粥的鍋子中掏出來往口中送,感到不衛生而暗中生氣,當顏回將煮好的稀飯端到孔子面前時,孔子對顏回說:「剛才小睡一會兒,夢見佛祖對我說晚輩不要煮不清潔、不乾淨的食物給長輩吃 !」顏回聽了以後會其意,
Thumbnail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對他全是表揚的話;第二喜歡的學生是子路,卻批評多表揚少。兩位弟子時常陪伴在孔子身邊,一個與孔子切磋道德學問,教學相長;一個鞍前馬後為孔子打理各種事務。  前面一段,孔子曾問他們各自的志向。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黃色加藍色是青色,笨巧加德行是什麼?是一個叫宰我的孔子學生。宰我曾問孔子: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因此青色在我的文字演化裡,就是宰我了。 孔子回答說:喪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向鄰居索取一些米粒回來,準備煮稀飯孝敬老師,孔子發現顏回在煮粥的過程中,曾經將手放入煮粥的鍋子中掏出來往口中送,感到不衛生而暗中生氣,當顏回將煮好的稀飯端到孔子面前時,孔子對顏回說:「剛才小睡一會兒,夢見佛祖對我說晚輩不要煮不清潔、不乾淨的食物給長輩吃 !」顏回聽了以後會其意,
Thumbnail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對他全是表揚的話;第二喜歡的學生是子路,卻批評多表揚少。兩位弟子時常陪伴在孔子身邊,一個與孔子切磋道德學問,教學相長;一個鞍前馬後為孔子打理各種事務。  前面一段,孔子曾問他們各自的志向。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黃色加藍色是青色,笨巧加德行是什麼?是一個叫宰我的孔子學生。宰我曾問孔子: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因此青色在我的文字演化裡,就是宰我了。 孔子回答說:喪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