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發酵

2021/02/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搓揉茶葉對於發酵的影響至關重大,由於茶葉具有水分時不易破損,故早期由手搓揉的工作可以用機器取代之。圖為台灣茶工廠常見之望月式揉捻機,開發者為日本人望月發太郎故以其姓命名之。
經過茶葉分類、命名原則的說明之後,我們可以知道茶葉的發酵與烘焙製程對於成品影響甚鉅。但由於我們並非茶農,對於細節過多的著墨有可能反而扼殺對茶葉的興趣,接下來對於這兩個過程只是約略說明。

茶葉從葉片轉化為芬芳甘甜茶葉的過程雖然稱之為發酵,並不是像麵包一樣在麵糰裡添加酵母促進醣類分解、產生各種有機酸的發酵過程,而是葉片細胞質內的多元酚氧化酶與空氣接觸之後的氧化反應,造成茶葉產生香氣與滋味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多元酚氧化的反應一直到1960年代才由科學家提出解釋,也就是說,這種解釋方式其實與各種依循古法的製茶方式並無太大關係。就像不論是採用天動說還是地動說的解釋方式,並不影響我們對於日昇月落的感受。而且以六大茶類的區分方式而言,由於綠茶與黃茶在一開始便進入殺菁處理,便沒有多元酚氧化酶的氧化反應。

回過頭來,在烏龍茶的製程裡有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攪拌、揉捻等細部區分的動作[1]。每個細分動作都有其相對應的目的,例如:日光萎凋室藉由熱能使茶葉水分消散,室內萎凋透過大氣中的乾燥程度不一使茶葉水分消散。萎凋過程可使茶葉重量、體積、硬度降低,並增加細胞的通透性,促進化學反應產生特殊香氣及滋味。攪拌的動作使茶葉細胞摩擦破損,增加酵素及多酚物質作用進而控制茶葉發酵的程度。

由於多元酚物質只要有些微的細胞破損就開始發揮作用,水分的消散、攪拌的摩擦,都對於促進酵素氧化作用有所幫助。揉捻除了形塑茶葉外觀,更有破壞茶葉的細胞結構,使茶葉的汁液流出附著於表面,增加沖泡時的風味等作用。最後則透過溫度的提升,抑制茶葉中多酚氧化酵素的活性,確保茶葉的香氣滋味停留在我們決定的。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高溫的作用並不是消滅多元酚類物質,而是降低活性,所以成品的茶乾與空氣接觸仍會有一定的反應變化,這也是烏龍茶為什麼盡可能以真空保存的原因,減少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可以讓茶葉的品質更穩定耐久。



[1] 相關說明可參見茶業改良場網頁:https://www.tres.gov.tw/ws.php?id=162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38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