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小柴,我們剛才幾個主管喬好了,後天要為一位個案召開個案會議」。
小柴:「嗯?是舊的個案嗎?」。
主管:「是新的,我也剛剛才知道」。
小柴:「..................」。
心理師在大學執業,有時候會因為單位人力不足,會身兼某學院或某學系的個案管理員身分(以下簡稱個管,有關這個角色的實際內涵,小柴會另闢一章來說明)。個管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召開個案會議。一般來說,在服務個案的過程中,個案表示,或個管發現他目前的困擾可能需要校內外資源的協助時,個管會邀請個案一起討論,並徵得他的同意之後,聯繫相關單位召開會議,讓協助資源能夠有效的降低個案生活上的風險。在實務上,通常個管對於學生所需要的幫助了解最多,也最有想法,在召開會議上常見的狀況是學生不來、家長沒空,或是會議的走向偏離協助範疇等,這些都還可以透過一些手法讓協助資源走到位,但小柴這次要為素未謀面的個案召開會議。
個案的名字不知、性別不知、背景不知,意願與需求也不知,小柴所知道的是,這個會是大頭們聚在一起討論後臨時要開的,小柴完全無法掌控「個管」這個身分,也無法評估這個會議對於個案能起到什麼樣的幫助,以及不知道小柴的心理師身分晾在會議桌上,個案之後會不會更抗拒自己的幫忙。於是小柴帶著憂心,硬著頭皮臨時敲定與會人員、開會時間與地點之後,帶著會議招呼與紀錄的身分,等著會議開始。
小柴為了讓會議順利進行,習慣會早20分鐘抵達會議現場與確認器材,一些與會人員則會陸續的抵達,一些長官則會因為小柴是心理師的關係,會直接透漏一些個案目前所遭遇到的情形,以及他的憂心與期待,另一部分,小柴也可以從與會人員間的談話,窺得部分個案情形。雖然一開始對個案一無所知,但經過這些資訊,其實可以部份的整合出個案的相關背景、所遇困擾,以及嗅到長官們開這個會議的目的。這時候,就可以趁開會之前,發揮小柴的專業能力,直接與直屬上司交流彼此的看法,並把自己的意見送出去,同時雙方也可以對單位角色在會議上到底要有多明顯,是對個案最有幫助的取得共識後,請直屬上司直接在會議的發言上,持續的把個案所需要的幫助引導出來,並把會議風向帶到真正對個案有幫助的地方上。
會議結束之後,個管還有一次與個案建立關係與產生連結的機會。若會議中,個案能感受自己的困擾被重視,會議過程被營造的是協助的氛圍時,小柴會在個案離場前,主動往前向個案介紹自己,並送出友善與關懷之意,這樣做能為之後的個案協助鋪路,讓專業介入更為順利。
一開始,小柴其實擔心短促的時間,以及無法為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個案提供協助,但其實在這很短的時間之內,透過一些交情、方法與經驗,還是可以讓專業有可發揮之處,讓個案得到需要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