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怪誕而刻意怪誕,是藝術死亡的原因,然而,在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生活中,怪誕詭譎是一種真摯的追求探索,如同這張專輯的同名開場曲〈 The Big Dream 〉,便帶來一種介於現實與夢境之間的模糊脈動,瞬間令人聯想到他的電影作品,帶著激進狂熱的態度,在常規的邊界處拼命尋找某種無法知曉的真相,努力觸碰標準形式的邊際,尋找更深層次的真理。
《 The Big Dream 》同樣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林區式」主題:這場對非常規意義的探索可能永遠不會取得任何突破;你或許永遠不會從中理解什麼,而林區自己可能也不清楚終點究竟在何處,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張專輯會讓你反感或失望,林區將這些稀疏瘋狂的哀鳴藍調丟進虛空中,而你將會被那些朝向瘋狂的步伐給深深吸引住。
通常,藍調是一種直接且感性的音樂形式,其中想傳達情感和意圖是如此清晰明確,很少有人會將 Muddy Waters 那種標準的12小節藍調與模糊噪聲的環境音樂聯繫在一起,但林區設法將兩者結合起來,就像想用磚石織出棉被一樣。這種融合誕生出一種前衛怪異,既令人頭疼,又在某些時刻美得不可思議。
《 The Big Dream 》專輯包含由林區和製作人 Dean Hurley 共同創作的十一首原創歌曲,還包括一首 Bob Dylan 的翻唱曲。在接受《Billboard》採訪時,林區談到了專輯的創作過程以及構成:
「有時候歌詞會先出現,但大多數時候是音樂在告訴你它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然後歌詞便由此誕生。大多數歌曲以藍調為基礎,以我和 Huey 之間的即興演奏為起點。」
林區進一步解釋說,相較於他2011年的首張錄音室專輯《 Crazy Clown Time 》,這張專輯的歌曲更加緊湊,因為他對自身音樂創作能力的進步更有自信。至於為何選擇翻唱狄倫的〈 The Ballad of Hollis Brown 〉,他表示與其說是翻唱狄倫的作品,不如說是翻唱 Nina Simone 的版本,並指出這首歌曲對專輯的曲序安排非常重要。
吉他即興演奏為專輯的主要驅動,為古怪音調組合帶來結構感,而林區獨特的嗓音則賦予音樂一種迷人的個性。奇怪的製作選擇使整張專輯變得模糊不清,歌詞幾乎無法辨認,搖擺不定的旋律則令人目眩神迷,讓所有奇怪元素共存的獨特世界之吸引力層層遞增。
於是,你被牽引著一路跟隨,直到突然發現像〈 Cold Wind Blowin’ 〉這樣充滿甜美瞬間的花田,整件事情開始更加撲朔迷離,美妙的情感因為林區的鄉音而略顯滑稽,但卻無損其中的靈感併發,使整張專輯充滿了坐在隧道裡沉思人生的荒謬氣息。
這些音樂在潛移默化中使人陶醉,陶醉到讓你幾乎沒有意識到這些歌曲的內容有多麼脆弱,直到某個冷風突然將你拉回現實。雖然這張專輯已落滿灰塵,卻依然屹立不倒,它沒有因為偏弱的詞曲部分而被摧毀,也沒有成為知名大導演的自戀情結,而是維持住其獨特的超現實風格。
儘管這張專輯從傳統音樂的角度來看可能並不出色,甚至在某些時候你會質疑林區不是真正的音樂家,但其中卻混雜著深刻的情感之泉。這種氛圍令人安心,因為它抓住現實的手,迅速將你帶往夢中道路,所以,當你想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的壓迫時,《 The Big Dream 》這種佈滿意識流的超現實音樂,絕對比許多專輯更值得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