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憂鬱症的距離,原來這麼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有觀察過身邊有多少人罹患憂鬱症嗎?
2020年統計,台灣抗憂鬱藥物的使用人數達近140萬人,佔總人口近6%,但這數據僅是有就醫的紀錄,可想而知的,一定有更多擔憂被貼標籤、影響工作等因素,甚至是未察覺自己症狀的潛在憂鬱症患者。
其實,我們身邊一定都有至少一位以上的憂鬱症患者,而他們又是為何會罹患憂鬱症呢?因素很多,但絕不是僅有一種。
原來憂鬱症的距離,與我們這麼近
我第一次正視到原來憂鬱症和我的距離這麼近,是因為我的一位同學,Fion。
剛認識她的時候,只覺得她是個看起來很乖巧聽話、氣質很靜的女孩;熟了之後才發現反差好大,其實她相當有主見、甚至有些叛逆,個性有點瘋鬧,是個標準無拘無束的自由主義者,她笑點很低,也很容易滿足,就某方面來說也算是有些天真吧,當時我怎麼也無法相信憂鬱症一詞會放在她身上。
與Fion認識了四、五年,我們幾乎無話不談,但她卻很少提及她的家人,因為在外縣市念書的關係,她也很少回家,即使是過年也沒有回家吃年夜飯,她只笑笑地說:「因為家裡很開明呀,沒有在乎這些年節習俗,不如把時間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打工旅遊這些更有趣阿。」
大學畢業以後,Fion還是搬回家了,因為那座城市是她想從事的工作產業發展最好的地方。後來我們也很少見面,直到前陣子我去了那座城市找她,卻震驚的發現她不再像以前那樣看起來自由無拘束,原本笑起來會泛著光芒的眼神變得黯淡不已,也變的安靜不太講述自己的近況,只是相當平靜的說著她沒事。
在經過好一陣子的引導與談話後我才知道,原來,引發她憂鬱的最大原因就是她的家人。
Fion在國中的時候就已有一些憂鬱症的潛在症狀,她甚至曾試過輕生好幾次,起因於她的媽媽。
她從小被丟給奶奶照顧,直到小學三年級才被媽媽接過去同住,對於自己的父親全然不了解,而她的媽媽在八大行業上班,生活作息日夜顛倒,Fion說她小時候晚上都是一個人在家,媽媽更經常半夜喝醉酒回來,發著酒瘋大吵鬧騰到天亮才睡著,這就是她從小到大的日常生活。
不僅如此,媽媽對她的掌控很嚴重,即使她只是在家附近買東西,媽媽也會反覆地問「妳要去哪裡?哪間店?買什麼?去多久?多久回來?」,若是要跟朋友出去,媽媽更會要求她留下對方的聯絡方式確保找的到她,且每小時打一次電話詢問何時要回家,只因為媽媽認為Fion是她辛苦賺錢養的女兒,這樣的過度關愛,使Fion長期生活在被情緒勒索的環境之下,導致她國中開始爆發相當嚴重的叛逆傾向,也因此嘗試輕生好幾次。
直到高中以後,她才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考上外縣市的大學逃離這個家。
大學要畢業那年,Fion的奶奶過世了,媽媽也因為換了工作因此狀況好了很多,於是她才決定搬回家,想不到在她搬回家一年多後,媽媽的狀況又開始了。
不僅經常對著她抱怨工作、生活上的一切不如意,每次只要她加班,電話又會開始奪命連環扣,甚至染上購物紓壓的壞習慣,將每月的薪水完全花光,所有的家庭開銷都落到Fion身上,信用卡更被拿去刷。
每當Fion試圖對媽媽勸說什麼時,她媽媽就會相當情緒化的大聲嚷著:「我這麼辛苦賺錢把妳養大,現在妳開始工作了,拿錢出來不是應該的嗎!」
這些重重的經濟壓力與情緒勒索,使得Fion的憂鬱症狀又開始變得嚴重,長期的負面情緒與睡眠障礙等問題,更影響到她完全無法工作只好辭職。
一句「我陪你」比「我理解」更有用。
將Fion的故事寫下,並不是想探究憂鬱症的成因,抑或社會問題;而是單純的想表示,其實憂鬱症與我們的距離,真的很近。
Fion身邊的同事與朋友都不知道她有如此嚴重的憂鬱症狀,因為她選擇將自己一個人關起來獨自承受,她也曾經試著與身邊的人談過,但旁人的回應只是:希望她堅強起來、多去外面走走、想開一點,其實有憂鬱症狀的人又何嘗不明白這些呢,但她們是無法獨自做到的阿。
如果你身邊也有正在飽受憂鬱症狀所苦的人,請別吝嗇地多給予一些陪伴吧。
不用執著要將對方從負面情緒中拉出來,可以長期的靜靜地陪伴他,三不五時帶著他出去運動或走走,有時邀約被拒絕了也很正常,但請不要放棄多試幾次,如果關係夠好也可以嘗試強勢一點的將他帶出門。
陪伴的過程中,與其勸導對方想開點或是希望他將問題講出來,不如藉由其他話題讓他的情緒能慢慢地回到平常的狀態。
有憂鬱症狀的人,其實只是心裡生病了而已,而我們不是醫生,當然無法提供他們建議或試圖為他們解決問題,但不論是哪一種病症,陪伴是絕對有效的一種輔助治療。
5會員
5內容數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 可能主題明確,可能曲折離奇,可能喜怒交織, 希望能將我印象深刻的書紀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憂鬱、焦慮不少見,但我也不想常見面啊!三招爬出原因、轉變和我的know-how(長文)嗨,我回來了。會這麼說實在既具象又充滿隱喻。我啊,大概維持四到五天的憂鬱,昨天才反彈回基準線。所以囉,「嗨」和你招呼,「我回來了」在這裡寫字;第二層意思是我從憂鬱谷底走回到平坦地面。我想記錄這一趟爬坡路程,是什麼改變我的意願,從坐在谷底賴著不動到願意走起?是什麼讓我轉變想法,有了更多「怎麼做」的路
Thumbnail
avatar
妍妍
2021-06-07
狗狗分離焦慮症有新招~怎麼辦?來我們看下去籠內訓練:打造一個牠專屬的避風港 狗的祖先是穴居的動物,因此牠們天生有著尋求能夠安全遮蔽自己環境的習性,所以汪拔、汪麻們可以準備一個狗籠或是具有遮蔽效果的小床,在裡頭布置舒服的床墊,擺上零食、小玩具或毯子,讓牠們在偌大的房子裡,有一處可以感到安心及歸屬感的小角落。 延伸閱讀: E
Thumbnail
avatar
星巴哈尼sbmlovepets
2021-03-30
與癌症最近的距離:胃食道逆流患者4%會有巴瑞特食道「胃食道逆流真的是小病小症嗎?!」 「長期有在追蹤,有癌前病變也不用怕?!」 「巴瑞特食道變食道癌的機率很低啦?!」… 以上是我在門診經常被問到、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的患者疑問。尤其最近遇到的幾個個案,更是讓我對最後一個問題,有非常深刻的體會。有時候,你的一小步,能拉開與癌症之間的一大步。
Thumbnail
avatar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2021-03-22
【登出人生,給世界的一封信】 致 笑不出來卻又微笑憂鬱的我們致 笑不出來卻又微笑憂鬱的我們: 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意外或者明天,哪一個會先來。抱著對於生命無常的慨嘆,我想要寫信給全世界的你們,給笑不出來卻又微笑憂鬱的你們,希望你們看完這封信,會知道你們不孤單,我們大家可以一起陪伴彼此,不那麼憂鬱。
Thumbnail
avatar
§詹惠文§ 諮商獅
2020-10-07
【文字創作】我不該這麼正面的—一個躁鬱症患者的掙扎 「我吃了上萬顆藥,每一顆都是錢,沒有一顆讓我快樂*;如果出現一個東西,即便他是幻覺,也沒有比能換到快樂更划算的生意了」 我想我還是會對「正面」「變好」兩個字感到厭惡、遠離「心靈雞湯」「勵志」「成功」,在夜深人靜時繼續聽著《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當真的沒有用的安慰劑。
Thumbnail
avatar
くら(kura)
2020-09-10
【腦洞系列】如果可以複製一個自己的靈魂來與自己對話,憂鬱應該會少一些 你是否體驗過心靈之旅? 腦袋不斷在心中與自己對話,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內心戲,我們試著將腦中不斷爆炸的千頭萬緒理清,然後告訴自己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想這是現代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心靈之旅久了就會發現,內心的思緒常常是理不清的,而且還會經常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心靈之旅瞬間變成了一個惱人的東西,但
Thumbnail
avatar
喃喃字嶼
2020-08-29
【我們與病毒的距離】周圍都有識嘅人確診!疫症已經殺到埋身#我們與病毒的距離 之前寫咗篇文講行山個個都唔戴口罩, 竟然有唔少人reply「你自己揀座熱門山冇辦法架喎」,真心錯重點到黑人問號。 乜原來人人出街都應該戴好口罩呢啲常識,真係有咁難明咩? 話口未完,妹妹就喺家族whatsapp公告︰ 「我公司其他部門有同事確診咗……」 我全家︰!!!!!
Thumbnail
avatar
又曦
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