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迴圈的閉環效應|☔憂鬱特質03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身邊陸續被憂鬱症、躁鬱症所苦的人愈來愈多,有一面之緣的鄰居,有同事,有家人,甚至是自己的房客。嚴重的,被憂鬱症帶走了。


明星也是經常被憂鬱症call到的一群。嚴重的也是抵不過,選擇:那就先走吧。

想想台灣每年約有3000人因為憂鬱症而走。那整個世界有多少呢?


苦到無力 苦到漠然

其實想到這這群人,心很痛,非常。主要的難過點在教育。有一群人每年因為憂鬱而"走"。大家想過沒?走的人那麼多,那得有多少人被憂鬱所苦?其實人要走到選擇自殺的地步,一定是苦到不知道怎麼樣的程度了。憂鬱症患者都是積鬱、無動機的,要選擇提起勇氣,找動機去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可是需要莫大的力氣,這兩者其實是矛盾的。


換言之,這世間其實有一大堆苦之又苦又苦的人,因為沒有選擇先走,他們只能在自己的房內苦著。一直苦著。一直不斷持續苦著。


那為什麼在「苦」發生之前,我們社會的預防醫學體系,沒能先把這個"苦"的因子擋掉?


調校苦之頻率

苦是一種情緒,源發於思想。

很多受憂鬱症所苦的人是其他心理症候的共症。例如亞斯就很容易步入憂鬱。也因此,原生家庭,經常扮演促發的角色。除去遺傳、腦內化學物質的分泌與神經連結的問題,很多問題其實能事先被"看到",也就是在有情緒覺知之後,腦迴路一直走進負面情緒的迴圈習慣,就可以慢慢被調整。


苦,既然是一種負面情緒,就是情緒管理的範疇。所以我的疑問是,為什麼我們的醫療與教育體系中,有那麼多預防醫學的官員,也有足夠的心理醫師,也有教育輔導支援系統,卻放手讓這樣的現實一直閉環下去,沒有出口?


這個閉環就是:一個原生家庭中的第一代阿公無法做情緒控管,然後讓第二代爸爸或媽媽自小在缺愛、充滿威脅的家庭中長大,這種認知中"莫名的憤怒不滿"、"受挫容差度低"、"無法找出動機"、"自己永遠是受害者"的習慣就這樣傳給了第三代,到後來第四代也變成陰陽怪氣,動不動就情緒過敏?


苦的解方:運動、認知與藥物齊下

憂鬱症不是靠藥就能解決的,需要靠情緒與認知教育,而這種情緒教育必須是屬於普羅式通識的幸福課程。也就是,教育體系真的需要花時間與資源,調校台灣人的情緒認知與訓練管理。一個人不會因為吃百憂解吃20年,他的情緒認知或愛的能量就自動上升一個維度。


藥,是表,思想認知,才是根。一味開藥,只有藥廠最開心,那全球賺的!簡直不要太爽,連運動可以減緩憂鬱症的報告都極力阻擋避免公開,藥廠可不是賺翻了? 問題是,這些都是人命,都是每個家庭的幸福,每個家庭都有幾口人,關係著整個國家的幸福認知與生產力。停藥了怎麼辦?治療中斷怎麼辦?既然沒吃藥...,就讓他...死吧?


衛福部自己不也公布數據,說這些走了的人很多是有共症而中斷治療的?但叫一個人心臟病高血壓去拿藥,可能乖乖認命,急症當然願意吃藥啊!但有誰願意被貼標籤,一輩子拿慢性處方箋,就只是因為自己"開心不起來"?這些人都已經是情緒過敏了,還怪他臉面掛不上,自己中斷治療所以活該?這個愛在哪裡?


探源苦的原生之地

患者自己不懂,醫療教育體系對這類的通識認知太薄弱,我覺得真的很可惜。如果大學時的通識課程有情緒教育、幸福認知、冥想、靈魂醫療...的課程,這些大學的孩子在結婚生子前,就能知道自己的情緒與原生家庭有關,與身體化學物質有關,與腦內的思想認知習慣有關…。


人們也就能體認到自己會動輒過敏的情境,然後自己慢慢減敏。


步入婚姻前,甚至在大學時期就先努力提升自己愛與光的能量,當然日後結婚與伴侶、孩子所營造的家庭,就不會是變成「類似」的負面情緒閉環的原生家庭,然後不斷輪迴下去。


孩子未來的伴侶、後代不會因他(她)而受苦,將來孩子也不會再次在自己無意識中製造一個充滿負面能量的家庭。相反的,愛的能量將提升整個台灣的意識維度,這對整體的健康、生產力都有莫大的好處。


多麼希望這個負面能量的迴圈,能從根本上停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斯媽蘿拉掏💗觀星
122會員
45內容數
孩子雖有很多“標籤”,但我累的很快樂!💟自幼最愛玄學,在重建親子關係時讀了數百本書,而擷取精華過程中,是孩子強化自己的靈性道途。 💜想把更多覺知分享給更多的父母,也許,我們可以一起走,避免崎嶇的辛苦路? 🍷也分享給想調校情緒或擴展意識的成年人,我們現在幸福,孩子之後組成的家庭更幸福!💜我當房仲啦!一起資產生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身邊陸續被憂鬱症、躁鬱症所苦的人愈來愈多,有一面之緣的鄰居,有同事,有家人,甚至是自己的房客。嚴重的,被憂鬱症帶走了。 明星也是經常被憂鬱症call到的一群。嚴重的也是抵不過,選擇:那就先走吧。 想想台灣每年約有3000人因為憂鬱症而走。那整個世界有多少呢? 其實想到這這群人,心很痛,
Thumbnail
身邊陸續被憂鬱症、躁鬱症所苦的人愈來愈多,有一面之緣的鄰居,有同事,有家人,甚至是自己的房客。嚴重的,被憂鬱症帶走了。 明星也是經常被憂鬱症call到的一群。嚴重的也是抵不過,選擇:那就先走吧。 想想台灣每年約有3000人因為憂鬱症而走。那整個世界有多少呢? 其實想到這這群人,心很痛,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她自身憂鬱症的經歷和探討憂鬱症症狀的主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她自身憂鬱症的經歷和探討憂鬱症症狀的主題。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Thumbnail
因為疫情,現在國際情勢緊張,加上天氣燠熱難耐,經常一個不小心就行事衝動,更遑論有些人本身就身心問題⋯⋯比方說憂鬱症。 這大概是我最理解也距離最遙遠的病症了(老玄是樂觀過頭的ADHD),其實從小到大沒少遇過憂鬱症患者,有先天型跟後天型等等,如果在條件許可,養寵物其實的可以有效撫慰並改善憂鬱症患者的身
Thumbnail
因為疫情,現在國際情勢緊張,加上天氣燠熱難耐,經常一個不小心就行事衝動,更遑論有些人本身就身心問題⋯⋯比方說憂鬱症。 這大概是我最理解也距離最遙遠的病症了(老玄是樂觀過頭的ADHD),其實從小到大沒少遇過憂鬱症患者,有先天型跟後天型等等,如果在條件許可,養寵物其實的可以有效撫慰並改善憂鬱症患者的身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