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出的本事》改變思維模型,用高效輸出讓世界看見你
方格精選

《高產出的本事》改變思維模型,用高效輸出讓世界看見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自從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奉為神書,這不僅僅是一本有問題就可以找它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調整思維方式的書,劉奕酉老師整本書透著一種冷靜感,簡潔明快地將大家的誤區與誤解一一解決,其實單從書名就可窺知一二,短短六個字就將三個重點囊括在內:為何高效、為何產出、如何達到高效產出的本事。

raw-image

其實以前我沒有輸出的習慣(輸出=產出),往往都是網路上的潛水員,雖然會看很多雜七雜八的資訊,但看過即忘,速度快的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金魚,然而自從接觸到商業寫作、甚至隔日更後,因為必須輸入資訊、吸收咀嚼、輸出知識,這些資訊彷彿生了根似的,在我腦海裡久久不散;就算時間久了沒用、感覺有些模糊,但一看當初自己產出的內容也就想起了八九成。

這就像是練肌肉一樣,光吃高蛋白不會長肉,只有在吃了高蛋白又勤練健身之後,你的肌肉才會明顯的長出來,大腦也是一樣的,資訊進來若沒有經過吸收輸出,怎麼會長成知識留在腦海裡呢?

raw-image

另外,輸出也是為了提高能見度,常聽人忿忿不平:「某某人都是靠他那張嘴在升遷!」,然而可以問問自己,若現在眼前有兩間外表看起來差不多的餐館,一間A餐廳有在Google地圖上、也有網紅撰文分享,另一間B餐廳則完全沒有,你會去哪一間用餐?

這是一樣的道理,有能力固然是好事,但悶不吭聲或產出不佳(比如簡報做不好、老闆總是說這不是他要的...),也就不能怪別人不識貨囉。

raw-image

如同前一段說的,輸出形式也不限於書面、簡報,說話溝通其實也算在內,很多人講話會想著要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所以鉅細靡遺地訴說自己想說的話,卻忽略了對方想知道的是什麼,把對方希望的搞清楚、擇重點講,就可以大幅縮短溝通、與時間上的成本,不僅節省對方的時間,也省去了自己多做解釋的時間。

同時也是為了現代人的注意力稀缺,若講太多廢話,對方腦袋就會開始神遊,到最後只會進行一場無效溝通。

raw-image
raw-image
書中有提到八種表達框架,運用得宜、表達簡潔明瞭的話,對方一定會認為你和別人不一樣

書中有提到八種表達框架,運用得宜、表達簡潔明瞭的話,對方一定會認為你和別人不一樣

聽起來高效輸出好處多多,但該怎麼做到呢?老師在書中提出了優勢輸出模型:

  • 定位方向(Position)-釐清目的與受眾
  • 重組架構(Restructure)-選擇框架組織內容
  • 產出內容(Output)-利用鑽石架構產出
  • 場景應用(Scenario)-文章、簡報、圖解和閱讀

我自己是覺得,在釐清目的與受眾的同時,會同步考慮到場景與呈現方式,因此我自己又再濃縮成三個部分:

raw-image

帶著問題去看書、帶著論點找佐證,除了來自老師書中的概念外,《打造超人大腦》也有提到過,其實大家求學時期都有經歷過找資料這回事,應該就會知道有沒有目的性的查找,那效率一定是差非常多的。

在還不確定自己要表達什麼的情況下,一定是先廣納百川找靈感,然而優勢輸出就不是了,當我們帶著論點去找佐證時,直接找關鍵字、一下子要的資訊就出來了,效率上孰優孰劣一眼便知。

raw-image

不是說廣泛找資料不好,只是在時間不足、追求高效的情況下,我們自然是會選擇近路去走,對吧?

raw-image

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本工具書,還是教我們怎麼抓重點、給誰看的重點、怎麼說重點的一本思維訓練書,而且不分職業工作都能運用。

raw-image

為什麼呢?因為以下三點:

raw-image

人類生活需要溝通,不管做什麼工作都需要溝通,即便是咖啡店的工讀生,也需要對客戶說話、向老闆說話,可以說工作生活即輸出,只差別於輸出的質與速度,而我們的表現與成就上的差異,往往就。

raw-image
raw-image

練習久了我們就會內化成為技能,不過也許要小心因為太習慣了,會讓另一半談心時惱火哦XD。

raw-image

輸出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我認為《高產出的本事》真的很適合每個人閱讀。

raw-image

其實這次我有偷偷用到「主題框架」跟「議題框架」,前者抓整體重點,後者講論點,都有公式可以套用,這裡我就不多講,大家還是直接看書最清楚哦!

raw-image

劉奕酉老師曾說過一句話:「量變帶來質變。」

當我們長期有意識的訓練輸出,不論是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上,大家都會看到我們的改變,也會知道原來我們懂這麼多事,這不是為了吹噓我們自己,而是希望在芸芸眾生中有辨識度,沒有許多的產出、文章、作品,誰還能知道我們的特別之處?

我們的特別就由我們自己證明,善用書的力量,一起提升在世界的能見度吧!

raw-image

看完了這篇不買書來看很可惜,看了不行動更可惜,如果想要讓自己改變,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是不可能引發改變的,只要每天都比昨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後就會發現自己驚人的變化,從入手這本書開始,給自己一個前進的機會吧!(購書連結如下)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哦。^_^



avatar-img
陳沛孺的沙龍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