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追求個體的卓越,其實,可能是造就悲劇的背景

2021/04/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灌籃高手
願逝者安息,願生者的傷痛能被撫平,然後,其他人必須繼續前行
所謂前行,是指正視問題後,盡可能降低遺憾發生的機率
昨天的出軌意外,在我的同溫層已經有多篇文章探討未來我們該如何改進,包含從更宏觀的角度,去降低這種「系統性風險」
有許多文章都寫的非常好,我這邊僅轉載此篇:
而我想就這些立論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為什麼華人普遍對於系統性風險的重視程度較低?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分享一個漫畫(?)裡的小片段
[灌籃高手]裡的湘北隊,在成功從神奈川縣脫穎而出邁向全國後,隊上的王牌流川楓也因此想挑戰更高殿堂:美國籃球
不料,卻被自己的總教練安西老爹當頭潑了一桶冷水「你還不如仙道」
心高氣傲的流川怎麼咽得下這口氣,於是在路上找到仙道後,把他拖進籃球場一對一鬥牛直至天黑
打了幾百個回合都難分勝負的兩人,仙道 – 可能是覺得再不回家吃飯要被媽媽罵了 – 最後給出了對流川的評語:
「如果籃球是一對一,也許沒有人贏得了你」
「但是,現實中的籃球比賽,注重的是團隊」
「所以……你卓越的單打能力,反而會阻礙湘北得到勝利」
這段堪稱是整部漫畫裡經典轉折,可我想說的是:同樣的邏輯,其實也是造成系統性風險的原因
不單是這次的意外,而是幾乎所有的意外,都是來自漫不經心的疏忽
但諷刺的是,生成這種疏忽的土壤,其實並不是來自無能,而是對於「個體」卓越的過度追求
反而是不特意強調個體能力、設計成「笨蛋也同樣可以完成」的制度,反而可大可久
以麥當勞為例,幾乎每一個任職的員工,不會認為「在麥當勞上班好困難,有一些技術怎麼樣都學不會」
從進貨、點餐、炸薯條到按可樂,每一個步驟都被精確細分後,再透過科技輔助,使完成度可以趨近「0意外」
換句話說,找一個哈佛的超級天才去炸薯條,也不會比只有國小畢業的胖大叔炸的好吃
因為系統與制度,平衡了個體能力上的差異。
但有得必有失,系統與制度的完備所導致的負面因素,則是優秀的個體能力會被埋沒
但這卻是華人家長們最心心念念所追求的
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開始,我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人,有多少家長可以抗拒「讓孩子追求卓越」的誘惑?
追求卓越本身當然不是壞事,甚至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但過度執著於「個體能力的傑出」,則會導致對於自身能力的傲慢,以及對於建構完整制度的漠視
因為在培育優秀人才的過程中,如果可以讓個體優先於系統甚至整個法治制度,那當個體能力確實被培養起來的時候,你很難再回頭去要求這些「優秀人才」去尊重制度
就如同現今,當大家在評估總統候選人的時候,在意的還是這個人本身的光環及能力,而不是他的團隊,更不是目前的政治制度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
西方其實不是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意外。
在訴求個人能力至上的交易室,就發生過個別交易員過度槓桿,導致一間百年銀行被一個交易員「玩垮」了的慘劇。
但相較於個體智識的追求,西方更注重的是群體智慧,也就是「雖然我一個人可能不行,但是我們一群人就沒問題」的這種概念。
不論個體能力多麼出眾,也始終不能凌駕於系統 ---- 頂多是我另闢一個專門給資優生的系統,讓你們這些天才在裡面自由發揮。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群眾智慧為基礎的陪審團制度。
對於甚至可能影響一人生死的法院判決,西方法律的決策模式是交給盡可能多的個體去決策,而不是把這個決定權交到「一個英明睿智的法官」手上。
董事會其實也是同樣的概念。「集體決策」必然會造成某些突出意見被打壓,但卻也因此可以得到,對於過於單一決策模式所可能衍生的重大意外。
而這類重大意外,很可能只要發生一次,就足以讓前面99次對的決策所累積起來的成果付之闕如。
回到主題,華人社會什麼時候可以稍稍放下對個體卓越的追求,就什麼時候可以痛切的意識到,真正有效降低風險的策略,只能從制度面進行改革。
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讓悲劇不再上演」這句話,可以不再是只是一句口號。
    國際之男 - Man Lives in Offshore
    國際之男 - Man Lives in Offshor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