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史書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書中史教授提到「離散」概念,簡單來說(如果不夠精準請糾正),即是因為歷史變遷,抑或各種錯綜複雜因素導致遠離家鄉,旅居海外的群眾亦然根據生長背景,遵循那一套古老既定的傳統乃至語言。台灣,事實上確實無可置否一切根源承接自中國文化。就算作為一名政治立場鮮明,僅支持台灣獨立的我來說,台灣文學繼承中國文學這點我是不予否認的。在認清這個事實後,接著即使藉由華語語系的概念,如史教授在書中提及:「台灣多元文化的口述、書寫和視覺語言一方面展示了華語語系抵抗中國中心主義,另一方面亦顯示了華語語系如何轉變成台灣性(具有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的特色)。」即表示了,環繞於中國的周圍國家勢必曾其影響,在文化語言制定上,留下深刻歷史性的紀錄,但那終究是過去的時間,特別在中國試圖以個人自居迫害國境內其餘民族生存權益時,文化保存權利便再也無法被讓渡。


  史教授這本《視覺與認同》從第四章作為分水嶺,前面讀了很是挫敗,後面或許因為扯到些許政治概念顯得格外平易近人。當中,我特別喜歡史教授採用大量藝術作品為媒介進行意義拆解,尤其是第二章〈女性主義的跨國性〉這篇。

  以華裔旅美藝術家劉虹的作品進行論證,在劉虹富有集合式的藝術品展示底下,透露了對不同權力的多重對抗。既是女性又是華裔,劉虹的身份標籤並不特殊,然而,在劉虹的詮釋加上史教授的闡述下,劉的一幅《奧林匹亞》展現了女性是如何被閱讀的。這是很弔詭,但又不得居就的窘態,甚至自身為女性的經驗也告訴我,即使我再怎麼想要擺脫女性被附加的弱勢條件,依然無法顛覆所有看待我,即是一名女性的男性眼光。


  除上述舉例,《視覺與認同》本身及包含史教授根據電影、藝術品等得憑藉視覺建立意義,內化成自我認同,亦即自身定位之所在,都是形塑自我的行徑。而史教授又能以「華語語系」的概念去加以解釋台灣與中國的地緣兼文化關係,這也難怪華語語系會成為現下被重點關注的新興學說。只不過,或許因為史教授所受環境影響,書中有些提及台灣現況說法我並非全然認同,總覺得史教授的話中帶有距離,那是不處在這個國家,不是在這裡成長的人未必能全然認可的論述,但要是把史教授的生長脈絡也納入討論,加上世代觀點不同,倒也不會拘泥於意見上的分歧。


  最後,我想分享一段書中的話:

//認同不是任意的,但認同在理論上幫助我們從經驗中獲得意義、並且將經驗轉變成知識。與此同時,我們也依靠經驗來建構認同。認同是可以評估的理論主張、可以帶有社會創造力⋯⋯而且可以讓我們了解認同原來是歷史的建構,而新的認同則不斷產生。//


  這就是我們,以及尋求我們從何而來的重要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聲生生難
87會員
185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南聲生生難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Thumbnail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