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總是考驗著母親的耐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BDP 沒有脈絡

這一是種斷裂的人格障礙
他會隨著遇到的不同對象、環境,改變他的態度、狀態、心情、乃至於價值觀。
他們很需要將身邊的人和環境,安排成他喜歡的樣子,來讓自己獲得些許的安全感,
也就是所謂的「改變他人,影響自己」。
他需要身邊的人,能夠把他設定給對方的角色和功能,都執行得非常完美
這樣子,透過這種完美,他終於可以感受到自己有價值的了!

這不見得是他們的主觀意識所願意的
更多時候,這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

如果很不幸地,你被期待了、被設定了
千萬不要告訴他你不行。
他無法理解。

任何客觀的因素,都會是「你家的事,你應該要努力克服才對啊」
他無法理解,什麼叫做「對事不對人」,
因為既然他都信任你可以做這件事了,你應該感到無上的光榮才對啊
如果你拒絕他的任務,就是推託。
你怎麼可以推託呢?!無能!

如果他開始生氣,那會是因為你真的太「朽木不可雕」了
你騙得了他的信任,然後卻(因為某些外部的客觀因素而)無法完成任務。
你有一千個不得已,他都聽不到。
在他耳裡,你簡直是在跟他說,他連合理的正常待遇都不配得到。
他心裡的對白只有:「我這麼相信你,你怎麼可以對我這麼壞。」
他們多麼無助,都已經降下身段告訴你了,他們多麽需要你的協助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他,你怎麼忍心這麼壞!
他看走眼,錯看了你,他怎麼這麼失敗!

有時候我會忘記
這種認知不是他們的主觀意識所能夠控制的
一旦他們在情緒上對你產生了某些程度的依賴,
他們渴望被愛、被接納
他們沒有界線
下意識裡就是會不知不覺地希望你提供更多價值
填滿他們內心的虛無
讓他們可以在你的完美成就裡面,看到自己的價值

有時候我真的會忘記
他不是故意的
所以我也生氣了

我氣他總是忘記我的脈絡
我氣他一直試探我的底線
我氣他是不是根本沒在聽

但是
我錯了
我會生氣是因為我開始有期待了
我期待他會理解我了

其實
當我終於又想起來
他是BPD啊!
我就會想起來,我應該要溫柔地引導,要對待嬰兒一樣的耐心啊
所有的辯解都沒有意義
他聽不懂
也不想聽

我們的認知,從來就完全的不同
從來就不在對等的位置啊

我錯了
我不該生氣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seret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雛鳥破殼後的第一眼定情、心裡永遠的那朵玫瑰,隨著年紀增長,在虛無縹緲之中逐漸忘卻。多年之後偶然重逢,恍若隔世,卻發現一直以來,所有問題的鑰匙、所有創傷的解藥,都必須從這份關係入手,才能徹底療癒,獲得新生。原來他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距離該怎麼拿捏?到底該如何陪伴?這裡紀錄著關係裡的煎熬,透過文字創作而自我療癒的過程。
kasere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8
「你到底想要什麼?!」 我聽到了我最不願意聽到的 崩潰的聲音 卻又無能為力 我開始理解了 BPD的思想典型 他們非常希望被他們認為很強的人所需要 所以他們會非常努力 變得可以提供價值給這些強人們 「到底想要什麼?」 說穿了,我只想要你開心 不過,我知道這不是你想聽的了 你想要聽到的訊息是...
Thumbnail
2021/06/08
「你到底想要什麼?!」 我聽到了我最不願意聽到的 崩潰的聲音 卻又無能為力 我開始理解了 BPD的思想典型 他們非常希望被他們認為很強的人所需要 所以他們會非常努力 變得可以提供價值給這些強人們 「到底想要什麼?」 說穿了,我只想要你開心 不過,我知道這不是你想聽的了 你想要聽到的訊息是...
Thumbnail
2021/06/06
「這樣就不會打擾到任何人了...」 早早安排好身後事,你輕輕地跟我傾訴著那些細節, 鉅細靡遺地, 連「抱著愛犬一起死」這樣的情境,都預設好了。 聽得我的心都碎了...。
Thumbnail
2021/06/06
「這樣就不會打擾到任何人了...」 早早安排好身後事,你輕輕地跟我傾訴著那些細節, 鉅細靡遺地, 連「抱著愛犬一起死」這樣的情境,都預設好了。 聽得我的心都碎了...。
Thumbnail
2021/06/04
他說了長長一串,有關工作上的計劃的事。 貌似對著我說,實際上,更像是在喃喃自語。 這時候,從他口中冒出來的聲線,像是會自動編織似的,編成了長長的繩索,好讓他可以拉著拉著,從深淵裡走出來。
Thumbnail
2021/06/04
他說了長長一串,有關工作上的計劃的事。 貌似對著我說,實際上,更像是在喃喃自語。 這時候,從他口中冒出來的聲線,像是會自動編織似的,編成了長長的繩索,好讓他可以拉著拉著,從深淵裡走出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哪有這麼誇張?那我不是更該難過?不要想那麼多。大家都是這樣啊!你應該...」以傷心當事人的角度,回應糟糕應答。
Thumbnail
「哪有這麼誇張?那我不是更該難過?不要想那麼多。大家都是這樣啊!你應該...」以傷心當事人的角度,回應糟糕應答。
Thumbnail
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造就了對待世界的基礎。 每個人都有創傷,創傷使得某部分的我們停留在那,這樣的停留會使我們無意識地複製過去的相處模式(親子關係),雖然看似不適應,因我們潛意識總想修復過童年的傷,通常,長大的親密關係正是對親子關係的複製。若我們對此無意識,則會一直落入負向的關係樣態......
Thumbnail
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造就了對待世界的基礎。 每個人都有創傷,創傷使得某部分的我們停留在那,這樣的停留會使我們無意識地複製過去的相處模式(親子關係),雖然看似不適應,因我們潛意識總想修復過童年的傷,通常,長大的親密關係正是對親子關係的複製。若我們對此無意識,則會一直落入負向的關係樣態......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Thumbnail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Thumbnail
這一是種斷裂的人格障礙, 他會隨著遇到的不同對象、環境,改變他的態度、狀態、心情、乃至於價值觀。 他們很需要將身邊的人和環境,安排成他喜歡的樣子,來讓自己獲得些許的安全感。 如果你拒絕他的任務,你有一千個不得已他都聽不到,他心裡的對白只有:「我這麼相信你,你怎麼可以對我這麼壞。」
Thumbnail
這一是種斷裂的人格障礙, 他會隨著遇到的不同對象、環境,改變他的態度、狀態、心情、乃至於價值觀。 他們很需要將身邊的人和環境,安排成他喜歡的樣子,來讓自己獲得些許的安全感。 如果你拒絕他的任務,你有一千個不得已他都聽不到,他心裡的對白只有:「我這麼相信你,你怎麼可以對我這麼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