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四十一則大哉問 Yahoo知識+才沒消失!只是換個地方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一陣子Yahoo知識+關閉的消息,讓人想到小時候有什麼不懂也會去查一下 ,上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各種疑難雜症、生活瑣事都會有人丟上去,很多人把那邊當萬事屋,雖然已經要步入歷史,但其實相同的網路生態並沒有消失,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跑到臉書跟Instagram裡,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會被發上去,然後就會有熱心人士給予意見,不過有些時候也會被人斥責,最近發現這個現象感覺很有趣。

Yahoo知識+才沒消失!只是換個地方了?

為什麼我要問這個問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5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大哉問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1
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Thumbnail
2023/05/11
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Thumbnail
2021/10/03
看一部劇,切入的角度不同獲得的感受也會不同。老實說,若從世上無所謂絕對是非切入,這部劇比不上《我們與惡的距離》,而若從刻劃人性的善良與醜陋來看,《Law School》更勝一疇,這齣血腥程度較低,但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一樣,以大逃殺為主軸的劇集,讓故事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我認為是滿滿的矛盾與諷刺。
Thumbnail
2021/10/03
看一部劇,切入的角度不同獲得的感受也會不同。老實說,若從世上無所謂絕對是非切入,這部劇比不上《我們與惡的距離》,而若從刻劃人性的善良與醜陋來看,《Law School》更勝一疇,這齣血腥程度較低,但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一樣,以大逃殺為主軸的劇集,讓故事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我認為是滿滿的矛盾與諷刺。
Thumbnail
2021/09/04
最近在Netflix上看了兩季的《一拳超人》,超熱血好看,其中有一處設定很有趣,主角琦玉,不管遇到多強的對手總是一拳解決,無疑是此世界觀下最強的人,但他卻只是個因興趣使然的英雄,拯救他人的動機既不是期冀喝采,也不是天生的使命感跟正義感,只是因為他有興趣。
Thumbnail
2021/09/04
最近在Netflix上看了兩季的《一拳超人》,超熱血好看,其中有一處設定很有趣,主角琦玉,不管遇到多強的對手總是一拳解決,無疑是此世界觀下最強的人,但他卻只是個因興趣使然的英雄,拯救他人的動機既不是期冀喝采,也不是天生的使命感跟正義感,只是因為他有興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知識與常識的分享,多半是用來幫別人解決問題的,或是提供經驗值給其他人少走點冤枉路,若經常需要「透過別人的不知道,去表現自己知道很多」,很容易在「其實我知道的事別人也都知道」而失去了成就感,或者在別人沒有表現「你怎麼那麼厲害什麼都知道」的反應時,感覺自己的存在感失去了!
Thumbnail
知識與常識的分享,多半是用來幫別人解決問題的,或是提供經驗值給其他人少走點冤枉路,若經常需要「透過別人的不知道,去表現自己知道很多」,很容易在「其實我知道的事別人也都知道」而失去了成就感,或者在別人沒有表現「你怎麼那麼厲害什麼都知道」的反應時,感覺自己的存在感失去了!
Thumbnail
以前聽過一個講法很有趣:你覺得自己 (的身體) 健康嗎?我記得在課堂上小愣了一下,很直覺的想說「當然是健康的」;後來老師說:不過,誰身上沒有一點毛病,只是你沒有倒下而已。
Thumbnail
以前聽過一個講法很有趣:你覺得自己 (的身體) 健康嗎?我記得在課堂上小愣了一下,很直覺的想說「當然是健康的」;後來老師說:不過,誰身上沒有一點毛病,只是你沒有倒下而已。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孩子們在科技發達的現代與電子產品一同成長,口罩、消毒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的看得清楚,卻遠的摸不踏實。 時代樣貌的改變,記憶的不再共享, 雖然很難說好或壞, 只是——突然有了一點點的感慨罷了。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孩子們在科技發達的現代與電子產品一同成長,口罩、消毒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的看得清楚,卻遠的摸不踏實。 時代樣貌的改變,記憶的不再共享, 雖然很難說好或壞, 只是——突然有了一點點的感慨罷了。
Thumbnail
相較於通訊軟體的即時性,匿名問答更像是寫信,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也有更多的時間沉澱。
Thumbnail
相較於通訊軟體的即時性,匿名問答更像是寫信,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也有更多的時間沉澱。
Thumbnail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Thumbnail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Thumbnail
管你是要推銷、還是認識新朋友,在對話過程中,總會有那個時刻,是會向對方提問的。​ 懂得問法、就能夠更了解對方,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但,這些需要提問的時刻,如果你覺得、阿不就是問嗎?那可就太可惜了。​ 因為你可能不知不覺的,讓這些客戶、新朋友流失!​ 不但沒有增加熟稔度、反而還大扣分喔!​ ​
Thumbnail
管你是要推銷、還是認識新朋友,在對話過程中,總會有那個時刻,是會向對方提問的。​ 懂得問法、就能夠更了解對方,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但,這些需要提問的時刻,如果你覺得、阿不就是問嗎?那可就太可惜了。​ 因為你可能不知不覺的,讓這些客戶、新朋友流失!​ 不但沒有增加熟稔度、反而還大扣分喔!​ ​
Thumbnail
前一陣子Yahoo知識+關閉的消息,讓人想到小時候有什麼不懂也會去查一下 ,上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各種疑難雜症、生活瑣事都會有人丟上去,很多人把那邊當萬事屋,雖然已經要步入歷史,但其實相同的網路生態並沒有消失,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跑到臉書跟Instagram裡。
Thumbnail
前一陣子Yahoo知識+關閉的消息,讓人想到小時候有什麼不懂也會去查一下 ,上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各種疑難雜症、生活瑣事都會有人丟上去,很多人把那邊當萬事屋,雖然已經要步入歷史,但其實相同的網路生態並沒有消失,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跑到臉書跟Instagram裡。
Thumbnail
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Yahoo奇摩知識+的,只記得當時剛從師大中等學校英文第二專長班結業,即將從熟悉的電腦領域轉任英文教師,全新的教材和差異頗大的教學模式,讓已經任教十多年的我,重回到菜鳥老師的緊張與不安,忽然我找到了奇摩知識+這個數位幫手。
Thumbnail
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Yahoo奇摩知識+的,只記得當時剛從師大中等學校英文第二專長班結業,即將從熟悉的電腦領域轉任英文教師,全新的教材和差異頗大的教學模式,讓已經任教十多年的我,重回到菜鳥老師的緊張與不安,忽然我找到了奇摩知識+這個數位幫手。
Thumbnail
對於論述自己的想法,我依然覺得很支持,大方向是沒有想法上的交流就不會有社會進步。 記得在我小時候,老師常常說,台灣學生都不愛舉手問問題,應該多學學外國學生,有問題就要提出。確實我小時候也會發生明明有點疑問,但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具體說明清楚這個疑問,所以就不敢舉手發言。擔心被評論也好,擔心問錯問題造成尷
Thumbnail
對於論述自己的想法,我依然覺得很支持,大方向是沒有想法上的交流就不會有社會進步。 記得在我小時候,老師常常說,台灣學生都不愛舉手問問題,應該多學學外國學生,有問題就要提出。確實我小時候也會發生明明有點疑問,但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具體說明清楚這個疑問,所以就不敢舉手發言。擔心被評論也好,擔心問錯問題造成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