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提問是不是都變成FBI問犯人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管你是要推銷、還是認識新朋友,在對話過程中,總會有那個時刻,是會向對方提問的。​
懂得問法、就能夠更了解對方,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但,這些需要提問的時刻,如果你覺得、阿不就是問嗎?那可就太可惜了。​
因為你可能不知不覺的,讓這些客戶、新朋友流失!​
不但沒有增加熟稔度、反而還大扣分喔!​
問問題的技巧很多、但只要讓人家沒有壓力、舒服,那就是最好的提問方式。​
而我今天,就要讓你帶走3種、問話同時還能讓人舒服的觀念和方法。​
​一樣是提問,常見一些業務的提問方式就是連珠炮:​
​「你家幾個人呢?」、「目前有保險嗎?」「你有那些保單呢?」​
「規劃多少的保額呢?」​
不管你談話目的是什麼、你這樣問就不要怪客戶把你看得很勢利眼--​
因為是你自己把對話扭到這個方向去的嘛!​
請你一定要展現出對她的好奇、把這位新朋友、新客戶當人看。​
​好奇他的理念、尊重他的想法、跟他站在同一片山頭看這個世界​
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理由是什麼?​
我知道很多人在這個環節,會只想快速蒐集到自己想要的資訊,來決定下一步要不要跟眼前這個人深交。​
​但,就像我說的:多點好奇、尊重彼此,並把這樣的想法貫徹到言語上。​
​將對方對你的信任度及好感值提升到最高,並在這樣的前提下才開始對對方提問。​
​你就能只用一半的時間、得到加倍的資訊內容​
在一段對話中,被提問的人很常反感、抽離,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他不斷在回答、但卻什麼東西都沒得到。​
​被問的人,感覺就是不斷把情報及個人資訊送出去。​
​如果今天你是要幫他諮詢、他知道要提供資訊,讓你來幫助他,那也就算了。​
​(就算是如此、顧問及諮詢都還是會相當有技巧的使用提問)​
但如果今天雙方在一個平起平坐的出發點、交朋友、談生意,那憑什麼要我不斷給你資訊呢?​
​所以要讓對方感受到被你提問的過程,他也能有所收穫,你就能把要給對方的「好處」,設計成下面三種:​
1.實質得到東西​
​這比較常見的是建立在商業關係上,提供金錢、贈品來換取情報、​
提供小禮物給問卷調查的人等等的。​
​這類不必多提,因為大部分這種狀況不會出現在日常的互動中。​
​我們就先暫且不提。​
2.提供對方彰顯自我的機會​
​如果你明確感受到,對方是極度缺乏自我認同的人,那這招必學。​
​(常在言談中說自己很棒、很厲害、習慣糾正你的言論、展現知識)​
​遇到這種人,要適時送他一點馬屁。​
​這類型的人就是喜歡倚老賣老、也喜歡假借跟你溝通的名義聽你恭維他。​
​偏偏這個世道都強調快速溝通、恭維已經沒什麼人在做了,所以你逆勢而行、反而又有效!​
(看啊!連溝通技巧都在走復古流行。)​
​能做到這點,將會讓對方的這段對話非常舒服。因為他充沛的獲得了自我認同。​
​他會越來越想延長對話過程、你就能得到更多你想要的情報。​
​(你舒不舒服不是這篇的重點喔!你想要他的資訊對吧?)​
3.得到更多你的資訊​
​恭喜你遇到比較正常的人了!​
​這跟上面第二點完全相反,也比較正常。日常的互動大部分都是遇到這類型的人居多。​
​「對方也同樣對你感到好奇及在意」​
在一段交友關係中,雙方會逐漸了解彼此。​
​所以最適合的對話/提問方式,就是雙方聊到什麼話題、在你要提問前,你就先主動提供一點小故事。​
​一方面讓對方有對價感、讓他覺得對話有收穫。​
​第二方面也是暗示對方,等下回答你的問題的方法,也可以用跟你相同的方式。​
​「過門」是爵士鼓在樂曲中的表現。​
​概念就像是電影中的轉場、或是主菜之間的小菜。​
​目的是重整整場對話節奏和氛圍。​
在NLP及催眠中、這樣的運用方式叫做「類比標記」。​
​而普通的對話中,也可以用下面這些例子,重整對話節奏。​
​避免讓對方感覺自己一直在被問問題。不但過程緊張不舒服、也很容易發悶。​
​運用下面四種提問的過門方式、把它放在對話中,你會發現你的提問對聽者而言、含金量瞬間飆高!​
1.「你剛剛提的部分我有點想法、這跟你的XX(下個問題的關鍵人事物)是不是也有關係呢?」​
→從問題1切到問題2的過門法​
2.「我對你講的這部份很有興趣、那你覺得這有怎麼樣的影響到你/激勵到你/幫助到你/嗎?」​
→同一個問題請對方更加深入回答的過門法​
3.「阿你看我這樣理解對不對。你說的XXX是不是就是OOO的意思?」​
​→故意設計錯誤的理解、讓對方糾正你、反駁你、進而更加深入的過門法。​
4.「好的這樣我理解OOO了。我預計下一個問題要問你的是XXX,但我們假設一下、假設OOO對你而言和XXX有關係、那你覺得會是什麼?」​
​→從問題1切到問題2的過門法,同時展現出對人的好奇、及誘發對方深入思考更加進入這段對話回饋圈。​
提問不會是審問,如果你能善用上面的方法、甚至能讓人覺得被你問問題還很舒服、甚至很有收穫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當然不是那位七億老闆。而這個故事要從一頓飯開始說起。
【#催眠式溝通術】催眠10大解密QA​ ​ NLP的思維及技巧應用,運用了很多「催眠」在其中​ ​那因為電視啊、電影啊,一堆媒體的渲染的關係,​ ​大家對催眠是覺得又屌又害怕​ ​這裡幫你整理10大最容易對催眠產生的誤解~​ ​ 1.催眠有睡著嗎?​ ​沒有喔!催眠式全程清醒的,只是身體極度放
在早年,傳統銷售、說服領域的工作者,會相當注重「話術」的應用。 阿最近,各大心理學流派、商業課程,如雨後春筍,啵啵啵冒出來後,這個現象稍微有點轉變。 大家注重的不再是話術,而是話術的根源---人性的運用。 所以,各種人性探討課程、人格分類、
【為何我們總對親近的人苛刻、對陌生人友善?】​ ​ 你曾有這樣的經驗過嗎?​ ​潑你冷水、滅你威風、不給面子的通通都是自己人。​ ​願意相信你的、給你機會的、拉你一把的都是外人?​
【為什麼你該學習叛逆?】​ 「順從」,都是我選擇後的結果,而不是不明究理的機械化。​ 我根本就是個叛逆者。​
阿布拉的故事​ ​想像一下,你是個富翁,你很喜歡一個拳擊手阿布拉。​ ​阿布拉剛完成一場比賽,被對手打得鼻青眼腫。這個結果,讓你自己也虧損了不少錢。因為你一向都是壓阿布拉贏的。而且是大把大把ALL IN。​ ​對手的拳路很刁鑽,阿布拉再次對上他的時間會是在三個月後。​ ​因為你跟阿布拉有點私交,所以
我當然不是那位七億老闆。而這個故事要從一頓飯開始說起。
【#催眠式溝通術】催眠10大解密QA​ ​ NLP的思維及技巧應用,運用了很多「催眠」在其中​ ​那因為電視啊、電影啊,一堆媒體的渲染的關係,​ ​大家對催眠是覺得又屌又害怕​ ​這裡幫你整理10大最容易對催眠產生的誤解~​ ​ 1.催眠有睡著嗎?​ ​沒有喔!催眠式全程清醒的,只是身體極度放
在早年,傳統銷售、說服領域的工作者,會相當注重「話術」的應用。 阿最近,各大心理學流派、商業課程,如雨後春筍,啵啵啵冒出來後,這個現象稍微有點轉變。 大家注重的不再是話術,而是話術的根源---人性的運用。 所以,各種人性探討課程、人格分類、
【為何我們總對親近的人苛刻、對陌生人友善?】​ ​ 你曾有這樣的經驗過嗎?​ ​潑你冷水、滅你威風、不給面子的通通都是自己人。​ ​願意相信你的、給你機會的、拉你一把的都是外人?​
【為什麼你該學習叛逆?】​ 「順從」,都是我選擇後的結果,而不是不明究理的機械化。​ 我根本就是個叛逆者。​
阿布拉的故事​ ​想像一下,你是個富翁,你很喜歡一個拳擊手阿布拉。​ ​阿布拉剛完成一場比賽,被對手打得鼻青眼腫。這個結果,讓你自己也虧損了不少錢。因為你一向都是壓阿布拉贏的。而且是大把大把ALL IN。​ ​對手的拳路很刁鑽,阿布拉再次對上他的時間會是在三個月後。​ ​因為你跟阿布拉有點私交,所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問對問題的重要性 「你週末有什麼計劃?要不要一起去看電影?你覺得哪部電影好?」 有沒有遇過這種經驗?跟人對談時,對方拋過來的問題很不好回答,導致交流起來相當消耗能量。像前面這種就是典型的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是包含三個完全不同的問題:預定計畫、活動邀約、跟電影偏好的多重問題。在日常熟識人間的
Thumbnail
文章中提到了四個問題,包括需求、預算、權限和時間,並提供了設定問題框架的方式。閱讀本文可幫助業務人員提高提問技巧,篩選出潛在成交率高的案子,避免浪費時間。持續追蹤專欄內容,掌握最新的B2B業務實務案例和方法。
Thumbnail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問對問題的重要性 「你週末有什麼計劃?要不要一起去看電影?你覺得哪部電影好?」 有沒有遇過這種經驗?跟人對談時,對方拋過來的問題很不好回答,導致交流起來相當消耗能量。像前面這種就是典型的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是包含三個完全不同的問題:預定計畫、活動邀約、跟電影偏好的多重問題。在日常熟識人間的
Thumbnail
文章中提到了四個問題,包括需求、預算、權限和時間,並提供了設定問題框架的方式。閱讀本文可幫助業務人員提高提問技巧,篩選出潛在成交率高的案子,避免浪費時間。持續追蹤專欄內容,掌握最新的B2B業務實務案例和方法。
Thumbnail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