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最佳方法 - 打造你的MVP以及實做心得

創業最佳方法 - 打造你的MVP以及實做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中文翻做最小可行產品,大概是大家創業中必須依定會用到的概念。他的概念就是用最低的成本來驗證你的產品的可行性。這句話說起來輕巧,但事實上有很多重點隱藏在之中。

From: https://thestartupfactory.tech/how-to-define-your-minimum-viable-product/

From: https://thestartupfactory.tech/how-to-define-your-minimum-viable-product/

驗證可行性是在驗甚麼?怎麼驗?

如果今天把MVP當作傻傻做出第一版產品,然後丟去賣 - 那就大錯特錯了,畢竟這樣很可能就是賣不出去,然後啥都不知道。所以今天要從根本去檢驗你的產品概念,也就是一層一層去檢查

需求 > 產品 > 通路

要知道一個產品要賣出去,中間有三個階段
1.有沒有在做到別人的需求
2.這需求有沒有被你的產品很好解決
3.你的通路能不能好好的賣出這產品

所以MVP最好可以先驗證你的需求,這點聽起來怪異但是真的。太多人都在做其實沒有需求(痛點)的產品了,我們根本沒搞用用戶有甚麼問題、缺了甚麼,就只覺得我們做出一個很棒的產品。

關於開始思考創業題目,請參考YC的如何選擇新創題目


MVP必須設計成能夠被驗證

這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做完MVP就會大賣的,都是必須從第一版的MVP中學習到用戶想要甚麼、怎麼解決更好,然後回去修改成第二版的MVP......這樣的循環中不斷的精進,所以在設計MVP時也要記得,要怎麼拿來理解客戶真正需求才是重點。也就是上圖中的Build - measure - learn的正向循環。

像精實創業書中介紹的廣告MVP,就是把你的訴求寫成文案拿去打廣告。使用數位廣就會知道有多少次曝光,轉換成多少點擊,甚至在廣告中放個預訂的按鈕,有多少人按下去呢? 這就是你真正的購買率。

或是做完MVP進行用戶訪談,用戶覺得好不好用、有沒有解決想像中要解決的問題等......總之,MVP並不是用最小的預算亂槍打鳥,而是有計畫的去收斂答案。

想想在玩猜數字遊戲,如果每次猜完都會說1A3B,告訴你離答案有多遠,那沒幾次可能就會猜中了,可如果每次猜完都只會說猜對或猜錯,哇~那有多難猜。所以夠被驗證就是這麼重要。

實作心得

以下是幾個自己對MVP的幾個看法,給創業資金小於100萬的人的建議,當個人經驗談看待就好,並不是從任何一本書中看來的。

1.MVP必須能解決痛點,而非需求
2.MVP解決痛點的方式必須不證自明
3.使用MVP的收費方式必須是直接收費

第一點,要解決痛點而非需求的原因是,如果做到痛點,這產品就一定賣得出去(注意是賣得出去不是大賣),這樣至少會有早回報,而且也會比較清楚自己的方向是對是錯

第二點解決痛點的方式必須不證自明,我們想想兩個創業題目,第一是解決不想出門就能買到食物的外送平台,第二個是可以讓你看起來很帥的眼鏡,我們會覺得一在唬爛還是二? 這事情很簡單,我們外送平台可以解決我們懶惰的痛點,但自然的不相信有眼鏡可以讓我們變得很帥。可實際上搞不好外送平台超慢,而且食物送來都摔爛,但我們不會第一眼就這樣想對吧,這就是不證自明。

第三點很有趣,並不是產品解決了你的痛點,用戶就會乖乖直接付錢,很多痛點是不能收錢的,而這時這間公司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多的資金,才能等到回報。像google map就是一個例子,解決找不到路的問題夠痛吧? 告訴你哪條路線比較省時間也是超痛的痛點,可如果查一次google map要5元? 你確定會用嗎?這就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不是能解決問題就能直接賺到錢


希望上面的內容對想創業的各位有幫助

喜歡這篇或看完覺得有收穫的請不吝按下愛心鼓勵~
或是留言跟我聊聊你的意見吧!
也歡迎加入工作經驗智慧交流群組一起交流

avatar-img
酒吧七 看見一切並快樂的活著
51會員
237內容數
認真雜學與思想,最近認真研究總經的創業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跟朋友聊投資問題就聊到了房市,而朋友就跳出這問題,到底是誰在炒房? 政府也限制要持有六年賣增值稅才低,也不能轉紅單,理當來說投資客應該都消失了才對,不過很明顯的,房價依然一直漲,只是有時慢有時快,那到底是誰一直在墊高房價? 先給大家一個結論: 這環境造成任何一個有房的人都在炒房
最近接到一個新平台的邀稿,說可以給固定底薪的讓我把創作放上去,有人斗內或訂閱再不抽成的給分潤,大概就是流量低的方格子+給底薪的玩法。後來發現他們也是看創作速度來給薪水,給的不至於可以靠寫作生活但就是加減可以多跑幾次酒吧。 想到很多人在呼籲創作有價,不過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創作是無價的(真的是收不到錢的
其他國家匯率相對難預測,但如果是長期的美金匯率還真容易,我們google一下看一個歷史匯率就知道了 大家應該一看就知道,美金對台幣就是上上下下,匯率其實穩的不得了,這也廢話,因為台灣中央銀的策略就是要穩,手上又拿著超多美金,要穩也是對美金穩。20年來最高~35,最低也有27.6,不過實際上大多在3
跟朋友聊投資問題就聊到了房市,而朋友就跳出這問題,到底是誰在炒房? 政府也限制要持有六年賣增值稅才低,也不能轉紅單,理當來說投資客應該都消失了才對,不過很明顯的,房價依然一直漲,只是有時慢有時快,那到底是誰一直在墊高房價? 先給大家一個結論: 這環境造成任何一個有房的人都在炒房
最近接到一個新平台的邀稿,說可以給固定底薪的讓我把創作放上去,有人斗內或訂閱再不抽成的給分潤,大概就是流量低的方格子+給底薪的玩法。後來發現他們也是看創作速度來給薪水,給的不至於可以靠寫作生活但就是加減可以多跑幾次酒吧。 想到很多人在呼籲創作有價,不過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創作是無價的(真的是收不到錢的
其他國家匯率相對難預測,但如果是長期的美金匯率還真容易,我們google一下看一個歷史匯率就知道了 大家應該一看就知道,美金對台幣就是上上下下,匯率其實穩的不得了,這也廢話,因為台灣中央銀的策略就是要穩,手上又拿著超多美金,要穩也是對美金穩。20年來最高~35,最低也有27.6,不過實際上大多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