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回想過,在你對生命有所自覺的那一刻,你有什麼感覺?
是感覺到自由,覺得自己的生命因此而展開?還是反而感覺到惶恐,覺得生命充滿被限制的焦慮?
重新準備教〈牡丹亭〉的我,在備課時,我想起了「覺醒」與「初衷」。
以前〈牡丹亭〉都放在第六冊,我似乎從未好好上過這一課。前幾年的某天,我就在辦公室嚷嚷,抱怨著少女懷春這種事似乎離我很遠,這文章到底要怎麼教等等。記得是姵君,他就跟我談一談〈牡丹亭〉的內涵與價值,並且給了我一些參考資料。靜下心讀了讀,似乎在那個當下,我似乎稍稍可以感受到〈牡丹亭〉的張力,也覺得如果往後有時間、有機會,應該好好跟學生談一談這作品。
那些在備課想到的事
新課綱把牡丹亭擺在第四冊,這一次,我重新一句一句讀著文本,腦中邊思索幾個問題。
第一,〈遊園〉這段曲文寫得很美,但文字及表層資訊要能掌握就有一點難度,因此,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懂?
第二,這篇文章主題到底在談什麼?是我一直認為的少女懷春?是愛情?還是青春?抑或有其他更深層的概念?如果不是談愛情跟青春,那對每個人來說「青春」這個時間點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第三,不管如何切入,要讓拉近學生對此文本的距離,只有放崑曲給他們看這條路嗎?而崑曲對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度、接受度高嗎?
如何引導學生讀一段曲文
我想,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曲文的涵義,將會是教〈牡丹亭〉的首要任務,過往在講解曲文時,總覺得自己講得撲朔迷離,學生也常常霧裡看花。於是,這次我就在想,其實劇曲的曲文,就是透過一支又一支的曲子,結合動作及對白來推進事件的發展,因此,如何讓學生仔細掌握每一首曲子的內容似乎相當重要。
我發現,〈牡丹亭〉的曲文細膩描繪大量的春景,而杜麗娘藉由觸「景」帶出自己內心的深刻情思。因此,我就試著設計的一張閱讀分析表,讓學生可以在細讀文章時,將該支曲子所描繪的景、事件的發展及文字背後所隱含杜麗娘的情懷逐步分析統整,接著,再帶學生掌握杜麗娘的情緒起伏,並試著與他們討論杜麗娘會有此情緒起伏的原因,如此一來,即使曲文難讀,但學生對於各支曲子所推進的春景、事件、及情感都能有所掌握。
我在〈牡丹亭〉中看見
了解文章的表層意涵後,我就不斷思考,對學生而言,讀這篇文章,究竟要讀到什麼?
連結作者湯顯祖的生平來看,或許杜麗娘的處境是一種寄托,杜麗娘面對禮教的規範與生命的自覺之當口,她遇到了什麼限制,又做出哪些選擇?於是,我就試著從「覺醒」的角度來切入。
因此,我就在課本上寫下這三句話:
「遊園」讓我們看見了生命與青春的可能,但也看見了限制。
其實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一眼就看見了未來。杜麗娘覺醒之後,發現如果沒有辦法突破與改變,就注定要永遠被困在禮教之中了。
〈牡丹亭〉讓我們看見生命覺醒的美好,卻也體認到難以改變的無力。因此,她藉由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突破限制,找回生命的本質。
那談「生命覺醒」又為什麼是「青春」與「愛情」?
或許,青春階段是每個人開始覺醒的初始,也是對於生命充滿各種美好想像與期待的階段,當中,愛情與夢想就是青春時期最常遇到的生命課題。因此,透過青春與愛情或許可以帶給人一種共感,喚醒每一個讀者,讓我們反思自己覺醒的那些片刻。
從〈牡丹亭〉到〈白馬走過天亮〉
釐清了切入點,確定的教學的核心目標後,我就在思考,究竟要如何拉近學生跟文本的距離?可以有哪些材料用來與〈牡丹亭〉做連結?
想著想著,我想起了言叔夏的〈白馬走過天亮〉。
這篇文章寫出了作者在三十歲的當口,回想青春階段感官心智覺醒的且試圖釐清自我的經驗,她道出了青春的焦慮、成長的經驗,以及那些無人知曉,只有自己才懂得的心理變化,並回想起自己在十五歲時對成長的期待等。
在課程設計上,我先讓學生回家閱讀〈白馬走過天亮〉,並完成閱讀單,在閱讀單的設計上,我希望他們能夠從感受出發,進而連結個人經驗,因此設計以下題目:
- 文章中作者提到的哪些經驗,讓你最有感觸?可以說一說自己想到的經驗及感受。
- 在這篇文章中,你覺得作者最想表達的「想法」為何?這想法給你什麼樣的觸發?
- 你認為題目為「白馬走過天亮」,有什麼含意?
以下為學生的相關作品:
Forever Young 教會我們什麼?
學生讀完了〈牡丹亭〉及〈白馬走過天亮〉,在課堂的最後,我決定選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來做總結。
〈牡丹亭〉讓我們看見生命覺醒的美好,卻也體認到難以改變的無力。而我們能不能因為「愛」而突破限制,找回生命的本質?
因此,或許艾怡良的這首Forever Young可以給我們一些提醒。
在課堂上,我先播放這首歌給學生聽,在聽的同時,我請他們感受一下哪句歌詞最有感觸?請用色筆畫下來,並且在旁邊寫下腦中靈光乍現的那一句話。
在讀完〈牡丹亭〉、言叔夏〈白馬走過天亮〉及艾怡良〈Forever Young〉後,試著引導學生思索及書寫,對於「青春」這件事,最焦慮的是什麼?試著描寫自己的心情、思緒。
最後,我跟學生說,〈牡丹亭〉讓我們看見生命覺醒的美好,卻也體認到難以改變的無力。而〈Forever Young〉中提到:「默許時間讓皺紋蔓延了/對在意的事手也握緊了/不願 得過 且過 可無 可有/不是命運 這是我最深愛的」。
也許,Forever Young就是在提醒我們,要永遠記得自己的初衷,永遠對世界保持好奇,永遠對自己的生命選擇有所自覺,永遠都能勇敢突破限制,而這也是〈牡丹亭〉教我們的事。
後記:關於課程設計
關於這些材料在課堂上的安排,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閱讀言叔夏〈白馬走過天亮〉並撰寫閱讀單,課堂上主要帶學生讀〈牡丹亭〉,在課堂最後,才讓學生聽〈Forever Young〉並完成後續個人生命經驗的書寫。在授課時數規劃上,作者介紹及相關背景需要一節,〈牡丹亭〉課文部分大概兩節多,最後以〈Forever Young〉及〈白馬走過天亮〉總結(含學生書寫)大概需2/3節課,因此,約四節課可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