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釋懷:天下萬事難妥當,獨自一人最逍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中國古代文學留派當中,有一流派誕生於壽命167年的北宋,首次出現在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范仲淹筆下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北宋中後期蘇軾大力提倡寫壯詞,欲與柳永、曹元寵分庭抗禮,此流派由此進入第二階段即奠基階段,而第三階段的興盛,則是因為滅了宋國的靖康之亂,繼蘇軾之後,此派文學更是得以猛烈發展。

  這種文學流派中,出了許多傑出的詩人與文人,像是辛棄疾、蘇軾、陳與義、李綱等等在南宋時期統治文壇的能人,他們在愛國理念的基礎下,描繪壯碩山河,歷史遺跡,且在鼎盛時期,也就是靖康之亂之時,更是有同蘇軾一般書寫愛國情懷、渴望國家再度興盛這樣詞風的詩人及其作品。

  不過這樣一個在動盪時期興盛的文學流派,是什麼樣的風格呢?

  豪放派是一反傳統的嚴謹,題材不拘且直言率真的文學風格,它境界宏大,氣勢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為能事,而且喜歡以國事為題材,反應生活,最核心的精神個人認為就在於它直接的表達,不管是對於滅國的憤慨,或是對於遠大國家認同,可以說是沉迷在自身的熱情中,而產生的文字自然是滿滿的情感,瀟灑、桀傲不遜的風格自然是較婉約派來講描寫沒有那麼細膩,比起縝密的文章結構或是綁手綁腳的規則,豪放派更重視將澎湃的情緒表達出來,特別是面對這樣如海浪動盪不停的國家,它的精神可以很豪邁,也能展現出視死如歸的感覺,那是現代人難以體會的決心,是現代人缺乏的種族認同,是什麼樣的一個背景,什麼樣的時代風氣,能夠產生這種保持強烈理想又不畏他人眼光的,心直如箭的文學?

  導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亂,本身就不是突如其來的單一事件,這就必須追溯到這個短命國家不穩固的前世了,那波動的歷史讓人感到五味雜陳,因為他曾是繁盛的大唐王朝,而病情的漫延來自爭奪皇位為目的的安史之亂,當時的問題其實都不離:藩鎮割據、宦黨專權、外族侵入及牛李黨爭這幾種不斷地逼國家走向衰微的原因。當時的領導者,也就是皇帝,因為發現派去地方的軍事將領,在各地自立為王,逐漸的脫離中央管制,就如同各地的小國一樣,已經是半獨立狀態,而在以前的制度來講,是絕對不能容許這樣藩鎮存在的,積極的討伐就開始了,而且節渡使的權力過大,當衝突時便會與中央作對爭執,藩鎮割據中,加速唐朝滅亡的則是黃巢之亂,大規模戰爭及大量死亡人數重創了已經重病在身的唐朝,可以說是被補了一大刀。

  以藩鎮割據來說,不論具體細節,本身動亂的屬性無非就是奪權戰爭或是申訴起義,因為皇帝為了避免權力被奪,對於各地辛勞軍隊的慰勞只有粗茶淡飯,也就是不重視他們,而且顯然皇帝並沒有讓他們擁有願意為國家付出貢獻的心情,比起大國目標,他們只想要藉由你爭我奪獲得同等待遇,所以一切民變或是動亂幾乎都是這兩種理由,而以皇族來說,他們為拱固既有位置,無法顧及民生及計畫的合適性,幾乎將資源都用於自我保護跟攻擊,有時也妥協了最後限度,納入外族的支援,最後變成引狼入室的局面,歷代君王不范嘗試想要改變這情況,但仍然不敵被危險逼逃、被人架空等等失權命運,最後國家在極度脆弱的情況下被藩鎮分食,並且開啟各國林立的五代十國時代。

  宦黨專政,算是內憂外患的內憂,宦官本身就是皇帝的家臣內侍,許多皇室的內部資訊相信他是非常熟悉的,而不論皇帝或是國王,這些權貴對於家奴的信任可謂毫無疑問,也曾有君王因為將資格與權力交管給這些宦官,自然讓它們有趁虛而入的縫隙,自皇帝幼小時便有護駕之功,自然會成為一個破口,引起宦官干政,架空皇帝,所以過於信賴而引發的宦官之亂一直是朝代殺手,唐朝則是最嚴重之一。

  外族侵入,則是基於前兩種禍害的奠基,給外族製造了空間,外族諸如像是游牧民族,缺乏資源,因此覬覦中原豐富的資產很久了,自然是會趁人之危。

  而牛李黨爭,則代表政治敗壞,社會因為昏君我行我素的作為而貧富差距太大,民不聊生,曾也有過度徵稅而引起的爆亂。

  歷史的長流川流不息,其實我們無法以現有的情報跟價值觀去論斷古人的選擇,但其實人性是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去了解,這樣一個文明的生滅無常,展現了人類的哪些特質。單單一段中晚唐,經歷五代十國,到宋朝的時期,我們其實能夠發現,只要有權力有堅持,自然不可能天下太平,我們華夏文明擁有五千年歷史,皇帝更是上百位,朝代更迭了八十三次,昏君不會是唯一滅亡的元兇,我們看看唐宋的生命晚期,本就是在內憂外患的影響下死亡的,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問題,說穿了就是各自想要自立為王的心態,因為有權力就有人覬覦,而在位者除了缺乏經驗、情報情報外,就是顧此失彼,我們很容易看的出來,他們其實在保住自身與信賴他人搖擺,像是藩鎮割據跟民變的原因是因為上頭態度不佳,對於這些報忠孝國的軍隊不予鼓勵犒賞,但如果太過縱容又會擔心他們反噬,如同宦官之亂一樣,也就是橫豎幾乎都無可避免這種爭執,國家只能一直選擇用戰爭的方式,犧牲人民掏空國庫,只求繼續茍沿殘喘,而之後也會出現嘗試避免這種分裂權力的局面的人,但他們建立起的防護很快就會因為壽命將至,或是被人鬥跨而隨之回到動盪的狀態,等於幾乎沒有人能夠穩住這江山,五代十國中各小國的興盛本就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因為各種勢力的破壞而消失,可以說基本上沒有辦法確定到底怎麼做能夠平定天下,這番的不確定感,這樣的緊張焦慮,大概是當時人們常態的心理吧?為了奪得曾經的王座,或是為了複甦自己所認同的王國,如同李克用一樣,交拖給兒子的三箭之仇中,就有報朱溫一仇,類似這種動力是當時人行事的動機,其他還有很多很多,但也都跟個人有關罷了,但這些動亂底下的,還有這些渴望平安的百姓,他們一直在承受很大限度的摧殘,財務被剝削被掠奪,一切都是為了上面的人的爭鬥,已經死多少人了呢?後來的豪放派文學並沒有辦法提出平安的做法,因為實際上也沒有人能夠將一切做到最好,只能盡可能避免或是減緩,讓平民受了這麼久的摧殘後得以暫時舒緩,因此豪放派文學就是將這無法實現的夢想寄託於文字,他們率真直白的表達,他們只想要一個平穩的生活,而不是再次動盪不安。

  那這跟現代人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想想看,這樣各方皆是顧此失彼的情況,我們並不陌生,因為我們的人生就是如此,同樣的如同這般亂世,我們不需要是領導階層的人物,就有夠多事情可以擔憂煩心了,何況上頭的人們。現在這個小島的處境,好似這些本為中原一員的藩鎮,為了要空范的獨立而選擇脫離母族,我們說別人有野望不顧平民,那我們是不是也一樣呢?應該說,很多東西幾乎都是不可控,以國家為單位,就是我們不願意選擇妥協,而在皇帝的領導下前進,而這一切都沒有辦法和諧,因為還是像以前一樣,有堅持就不可能太平。那我們再拉回到個人所能感受到的範圍,像是是你的人生目標,不論想了甚麼策略,一定有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不要說一帆風順,多少波折一定有的,我自己最有感覺的就是人際之間看不清的線,總是想著自己的貢獻能夠換得他們的賞識,但如同將軍與皇帝的關係一樣,不過是個動搖政權的隱患,若沒有武力沒有對他們而言的價值,很難說到底怎麼做,皇上才會提拔你,到底怎麼安排,臣子才會聽話,只能每天每天想著,今天要玩什麼梗呢?這就是這種不可控不可逆性,家庭也是事業也是,國家也是,也不知道為甚麼可以那麼堅持那個選擇,因為覬覦嗎?其實這樣遮騰下來,到底要什麼,為什麼嘗試統治卻總是沒有辦法,不過是統治國家統治財產統治人際統治家庭,我們一直嘗試把局勢往我們希望的方向拉過去,為此焦頭爛額,為什麼放不下?因為就是放了不知何去何從,或者要是更加辛苦才能得到應得的待遇,那我們寧可走捷徑,就如同以前打仗一樣,這個國家的人民想要什麼呢?或者我們自己要什麼呢?以前是因為國家爭鬥,人民不得逃離,被迫承受,那現在誰逼我們?生活、家人還是個人潔癖,這美麗的星空底下,人類的文明不斷成長又滅亡,我們壽終以後還不如青山的一輪年歲,憂愁的理由已不是離鄉而是求不得控不得,何苦為難自己呢?但,我們要甘願這樣過活,因為只要想著眼前的美景,而非身後的質問。

  在佛滅二百年後,有一位曾經殘酷無情但被感化後非常尊敬佛法及出家眾的國王,對於僧團都大賜供養飲食,而那時候有許多外道嫉妒僧團的待遇,因為他們自身得到的供養沒那麼豐富,而他們竟選擇剃去頭髮,穿上架沙模仿出家人,跟僧眾一起住,一起頌戒持戒,然而這些外道並不願意腳踏實地的落實解脫教法,他們用外道的道理去解釋佛法,用自己的觀點理解佛法,所以當時僧團的純脆就受到他們的擾亂,第三次的集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基於重新明確化佛法的道理跟僧團的純粹而做的,這些外道如同嘗試架空皇帝的宦官家臣,他們期待著僧眾的待遇,而不願意自己遵守解脫法,從而真正配得這些福報,他們也許會想:那是佛法太嚴格,如果寬鬆些,不是很好嗎?同樣也能有福報啊!但佛法跟動盪的古代朝代不同,跟勾心鬥角的國際不一樣,佛法並不會真正被鬥跨,並且不可能因為無法達到程度的外道妥協,之所以不會妥協,是因為在佛法而言,它教導的是讓人們從這些歷史、生活、煩惱以及因緣去看出,如同朝代一樣,不可能有人能夠真正制理這亂世,因為每個人自身的困難跟狹隘,會讓我們的眼界如瓶口,偏重一方而不能放手那些享受與頭銜,這跟古代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政等等問題,是一樣的理由的,而這些外道也是,他們都想要,獲得不屬於自己的福報,其實佛法是希望我們說出口,我們的祈求,好能夠幫助我們,看是能怎麼去改變或是達成,因為隱藏是動亂的溫床,地方將軍以為皇上容許冒犯,父母以為了解孩子,個人認為能夠融入群體,這當中也是許多不清楚的決定與認定,所以才會希望如果願意的話,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目標有所了解,行動不要快於想法,若是希望得到尊敬,要用正確的方式而不是自認為能行得方式,佛法希望我們都能自己明白自己的習氣與善根,盡量栽培善業,才能讓自己的處境安全,說實在的,個人的經驗多少都能一窺,那種失重感。這就是限於習氣與輪迴的,我們的狀態,所以何不釋懷呢?已經知道了,別人就是這樣阿,就是這樣每次每次,都為這些摸不透的暗潮煩心,那自己還要為了什麼而堅持呢?沒辦法知道為什麼別人那麼堅持那麼血淋淋,那就自己說,說為什麼還在堅持從這不知何時會結甘露的樹下等待,修行的確是捨棄,因為沒有辦法在現有的基礎上去改變,太難了,一切都是如同藩鎮與宦官一樣的雄起,所以並沒有要當王,而是脫離這個玩不完的遊戲,所以希望藉由學習,去了解自己的結,也知道別人的結。

  之前提到這種歷史上的問題也發生在個人或家庭,因為我們依賴外界,所以別人的不給予跟態度,一切都會壓著自己喘不過氣,不習掏出所有而求滿足,但是我們的想法通常單線,也就是不會讀空氣,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實際上別人不會當你是回事,每人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但實際上是我們根本無法知道到底什麼是規則,只有對立或交換,沒有情誼。所以才會放棄啊,已經沒有必要了,也沒有辦法了。

  佛法是要單純化,因為單純才能避免陷入漩渦

  佛法是要要求,因為要求才能面對問題

  佛法是要檢討,檢討才能發現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佛法是要解脫,解脫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感謝他們的分享

https://kknews.cc/history/n9vq2o5.amp
https://kknews.cc/history/zajmya3.amp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6%96%87%E5%AD%A6%E6%B5%81%E6%B4%BE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B1%AA%E6%94%BE%E6%B4%BE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8C%97%E5%AE%8B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9%9D%96%E5%BA%B7%E4%B9%8B%E5%8F%98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94%90%E6%9C%9D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9%BB%83%E5%B7%A2%E4%B9%8B%E4%BA%82
https://kknews.cc/culture/aazlaon.amp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48982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B1%AA%E6%94%BE%E6%B4%BE
https://www.juduo.cc/club/3136332.html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B0%8F%E8%AA%AA
https://youtu.be/K36f_WmoRxc
https://youtu.be/-O640_JqYeI
https://youtu.be/tS95e6Z3nis
https://youtu.be/SgN6rykJEqk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貼心提醒:文中同人即為同好之人原本詞意,而二創則是衍生創作之意。另,角色=腳色* 在年輕人的文化當中,同人創作為相當常見的一門學問,而位於同人創作產業末端的,讀者我們,也會是一個早期興趣之一。繼承年輕世代的社交文化,在我們而言這看似是容易入手的技能。   我們對於同人的解釋,大部分都是「同好者在
我問你,你了解自己嗎? 如果我被這樣問到,一開始我可能會毫不猶豫的道出,我的興趣,我的人際,我的癖好,我的雷點,我的個性,我的學校,我的朋友,我的擁有物,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 但如今成長到16歲的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了解,或者我說的這些是否代表我了解自己。而當然也是因為這當中的糾結,在被人
將自己之前寫下的文章做閱讀的話,才會發現自己無論怎麼想要換個風格,其實都還是跳脫不出原本深沉而負面的情緒的。或者說,其實並沒有想要換過,這個在自己的喜好裡面很容易看得出來,音樂總是像是“幽靈法則”、“rolling girl”、“mind bard”、“細菌污染”、“不要走” 諸如此類包含自我厭惡
我希望老師當初不要對於自己“破壞規則”的行為賦予負面標籤,像是當初自己因為上課玩到遲到,而被老師處罰而示眾,我就會希望老師對於這個殺雞儆猴的行為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應該藉由這樣讓你覺得感覺很不好,感覺被刻意當成誤解的對象”。 因為在那時候自己原本就認為上學不需要這麼緊張,而且在自己眼中的搗亂只是在
埼玉,一個強大到不真實,但同時也失去了熱情的及情感的男人。 這是原本在原作中所表達的,埼玉的現狀。 以及按照番外篇,12歲的埼玉就開始具備與他人不同的想法,他對於學業或者未來沒有太多的報復及信心,而且似乎不喜愛人際交往。 對於老師的質問,將自己無心重視學業的原因表達出來,但並未遭到諒解,反而是一頓責
genos,杰諾斯英文名稱。genocid ,種族滅絕。 是個名稱與命運連動的少年呢。 在一開始初見埼玉,並拜其為師後。就濤濤不絕的道出自己的身世 15歲,遭受家破人亡,自己也面臨死亡危機。而年僅15歲的他,承受身心劇烈的苦痛,也要活下去,以復仇之名。直到遇見老師。 這些訊息其實在一擊的劇情
*貼心提醒:文中同人即為同好之人原本詞意,而二創則是衍生創作之意。另,角色=腳色* 在年輕人的文化當中,同人創作為相當常見的一門學問,而位於同人創作產業末端的,讀者我們,也會是一個早期興趣之一。繼承年輕世代的社交文化,在我們而言這看似是容易入手的技能。   我們對於同人的解釋,大部分都是「同好者在
我問你,你了解自己嗎? 如果我被這樣問到,一開始我可能會毫不猶豫的道出,我的興趣,我的人際,我的癖好,我的雷點,我的個性,我的學校,我的朋友,我的擁有物,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 但如今成長到16歲的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了解,或者我說的這些是否代表我了解自己。而當然也是因為這當中的糾結,在被人
將自己之前寫下的文章做閱讀的話,才會發現自己無論怎麼想要換個風格,其實都還是跳脫不出原本深沉而負面的情緒的。或者說,其實並沒有想要換過,這個在自己的喜好裡面很容易看得出來,音樂總是像是“幽靈法則”、“rolling girl”、“mind bard”、“細菌污染”、“不要走” 諸如此類包含自我厭惡
我希望老師當初不要對於自己“破壞規則”的行為賦予負面標籤,像是當初自己因為上課玩到遲到,而被老師處罰而示眾,我就會希望老師對於這個殺雞儆猴的行為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應該藉由這樣讓你覺得感覺很不好,感覺被刻意當成誤解的對象”。 因為在那時候自己原本就認為上學不需要這麼緊張,而且在自己眼中的搗亂只是在
埼玉,一個強大到不真實,但同時也失去了熱情的及情感的男人。 這是原本在原作中所表達的,埼玉的現狀。 以及按照番外篇,12歲的埼玉就開始具備與他人不同的想法,他對於學業或者未來沒有太多的報復及信心,而且似乎不喜愛人際交往。 對於老師的質問,將自己無心重視學業的原因表達出來,但並未遭到諒解,反而是一頓責
genos,杰諾斯英文名稱。genocid ,種族滅絕。 是個名稱與命運連動的少年呢。 在一開始初見埼玉,並拜其為師後。就濤濤不絕的道出自己的身世 15歲,遭受家破人亡,自己也面臨死亡危機。而年僅15歲的他,承受身心劇烈的苦痛,也要活下去,以復仇之名。直到遇見老師。 這些訊息其實在一擊的劇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Thumbnail
看到格友說想到台灣與南宋有連結很難過,主要是南宋最後的國運不佳。 好消息是,歷史上南宋並不是被北方「大金國」滅掉的,相反的,一意孤行想要滅掉南宋「統一」南方的「大金國」,反而在想方設法滅掉南宋的道路中,被「徹底消失」了。被哪一國或哪個朝代呢?還真不是個國,也不是個朝代,是被「外來」民族蒙古人。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蘇軾經歷了兩次打擊:先是髮妻王弗去世,而後是父親蘇洵去世。 宋英宗素來仰慕蘇軾之才,特予禮遇,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返回蜀地。蘇軾一定想不到,日後政敵竟以此事攻擊他。 蘇軾與弟弟在蜀地守孝,度過平靜的三年,卻在熙寧二年(1069)返回汴京時,直接撞進了「王安石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Thumbnail
看到格友說想到台灣與南宋有連結很難過,主要是南宋最後的國運不佳。 好消息是,歷史上南宋並不是被北方「大金國」滅掉的,相反的,一意孤行想要滅掉南宋「統一」南方的「大金國」,反而在想方設法滅掉南宋的道路中,被「徹底消失」了。被哪一國或哪個朝代呢?還真不是個國,也不是個朝代,是被「外來」民族蒙古人。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蘇軾經歷了兩次打擊:先是髮妻王弗去世,而後是父親蘇洵去世。 宋英宗素來仰慕蘇軾之才,特予禮遇,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返回蜀地。蘇軾一定想不到,日後政敵竟以此事攻擊他。 蘇軾與弟弟在蜀地守孝,度過平靜的三年,卻在熙寧二年(1069)返回汴京時,直接撞進了「王安石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