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下的一堂課:學獨處,也學著與人健康的連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三級警戒一再延期後,居家防疫、居家工作及帶著孩子線上學習,也讓這日子和日子之間漸漸變得模糊,有時很難分得清今天幾月幾日,每一天似乎都長得太相似:早上是孩子線上學習的時間,下午稍做休息後或是閱讀、或是運動,孩子自己一個人遊戲(當然,是電動)時,則穿插著自己的工作,晚餐過後,常常東摸西摸的,時間就悄悄從細縫中溜走 ,一天,又在這方寸的室內中渡過。慶幸的是,每週一、週三的晚上還有線上課程,為了備課,除了摸索與學習網路硬體外,因應線上的軟體(內容、線上的互動等)部分也是努力做轉化與調整,讓生活中有一個另一個可以施力的重心。

一堂『學孤獨』的課

記得第一天轉線上課時,和同學們共同討論了「孤獨」的話題。
當時,正好收到網路群組轉傳的這則影片:

學會孤獨,和自己在一起--蔣勳

影片中,提到以下幾個點:
  1. 孤獨 solitude 字根sol 太陽 ,有「跟自己在一起」之意
  2. 華人文化下對獨處的影響:人難以獨處
  3. 疫情被迫關在室內時,有哪些好久沒有做的事拿出來做?
  4. 對疫情下 、孤獨的反省:慢下來,少即是多,回到做那些長久要花時間的事
  5. 孤獨中,你如何跟自己對話?
無巧不成書,在看到這則影片的同一個時段裡,正好也聽見了Podcast的這則專題:

關於獨處的各種討論」--三個人的生活對話頻道

在專題中,也分別談到以下:
  1. 三人不同的獨處經驗分享
  2. 對於跟能否獨處的人相處的討論
  3. 獨處型態的討論:放電的、充電的、自我探索的
因此,我們就以這二個影音檔為媒介,共同討論在疫情下的生活,一方面透過交流連結彼此,另一方面也試圖想帶出一些反思。
在線上的課室間,有的同學因為疫情,開始整理居家空間,有的同學反而因為孩子都得在家學習,變得更忙碌,少了自己可以保有的時間與空間,當然,也有另一些同學因為早已習於獨處的生活,疫情對於他的差別僅在休閒生活由戶外轉為室內,每個人因著疫情需要面對的各自不同,卻也有相同的心境:一方面對於疫情間能透過這樣的方式連結彼此而感到溫暖,另一方面,也期待疫情早日結束,回到過往那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

學獨處,也學著與人健康的連結

能透過這樣的方式連結彼此而感到溫暖
不知怎地,在這堂課結束過了二週後的此時,重新看到這句話時,有一種不同的感覺由心中浮現。好像,在疫情之初,談著學習孤獨後,也看到連結彼此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學會孤獨,它是天秤的兩端,可能有的人可以獨處多一點,有的人需要連結多一些,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在這二者極端值之間,也都需要學習和練習自己並不習慣的另一面,如此一來,才既能保有自己的空間沈澱、省思,同時也能自由、健康地與人產生連結。
這樣的看見,或許也出於三級警戒近一個月後,有一些獨居、獨處的長者開始有種窒息感,鎮日的新聞都傳遞著不安的消息(但我總覺得在新聞眼之外,一定也有不同於漫罵、口水戰,彼此支持打氣,好的那一面,只是闔家歡樂的平和劇情沒人愛看?)(啊,不小心備註太長),不安的消息讓這群人的身心備感壓力,於是乎,這份人際連結似乎變得更為重要了,特別在那些還沒來得及學會獨處的長者身上,如何在疫情期間也能好好地陪伴,似乎也成為當前的課題之一?
看著線上同學們彼此交流著疫情期間的心情、日常生活等,忽然間,這樣的畫面,讓人心中升起一股美好的感覺,一如這本英文小故事書裡提到的:外在與內在的世界或許都有一點大的變化,但內在有一些仍是一樣的,而春天,也將會來到。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贊助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忙拍拍手!更歡迎訂閱我的專欄或追蹤我專欄訂閱請點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brother.scholastica/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若把人類長長的歷史用縮時方式觀看,會發現這些災難不過是重複又重複的循環,由於疫情是全球性的,不像過去是區域性,因此,在地球的角度,就有屬於整體的意圖,如果能看穿這看似造成恐慌、不安的過程裡,其實⋯⋯
本書談及的,不僅是性的面向,更包含一個老人的性,在社會之中會如何被看待,以及一個人年老後,因另一半離世,才看見自己原來面對死亡的束手無策、對身為父親角色的失職、以及諸多無能為力的感覺,為了逃避與麻痺,於是躲進「性」裡面。過程中,卻又因著諮商歷程抽絲剝繭而展開許多精采而動人的對話⋯⋯
在成長及社會化的過程裡,會有很多規範,小至父母顯性或隱而未說的規則,大至所處社會文化不成文的習俗與約定,都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地加添了原本不屬於自己樣子的面具,及至長大成人,有的人麻木於厚厚的面具,有的人⋯⋯
生命就像這些道路一樣,有高低起伏時、有看似無路卻又柳暗花明時、有像迷宮打轉的時刻,也一定有康莊大道的片刻。回顧過去,目的是⋯⋯
成長,絕對是疼痛的。但是同時,我們都不會否認,疼痛也讓我們更加成長。你深切地感受過內心的害怕與掙扎,「可不可以就這麼放棄了」、「還是乾脆算了?」你心中總有好多難解的問號,你害怕、你掙扎、你想逃避,你不知道下一步還能怎麼走。但其實害怕又何嘗不是改變的第一步?
人說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是溫飽,更有記憶、文化等豐富的面向,不知在回憶裡,又是哪一個滋味讓你最難忘懷?裡面,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若把人類長長的歷史用縮時方式觀看,會發現這些災難不過是重複又重複的循環,由於疫情是全球性的,不像過去是區域性,因此,在地球的角度,就有屬於整體的意圖,如果能看穿這看似造成恐慌、不安的過程裡,其實⋯⋯
本書談及的,不僅是性的面向,更包含一個老人的性,在社會之中會如何被看待,以及一個人年老後,因另一半離世,才看見自己原來面對死亡的束手無策、對身為父親角色的失職、以及諸多無能為力的感覺,為了逃避與麻痺,於是躲進「性」裡面。過程中,卻又因著諮商歷程抽絲剝繭而展開許多精采而動人的對話⋯⋯
在成長及社會化的過程裡,會有很多規範,小至父母顯性或隱而未說的規則,大至所處社會文化不成文的習俗與約定,都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地加添了原本不屬於自己樣子的面具,及至長大成人,有的人麻木於厚厚的面具,有的人⋯⋯
生命就像這些道路一樣,有高低起伏時、有看似無路卻又柳暗花明時、有像迷宮打轉的時刻,也一定有康莊大道的片刻。回顧過去,目的是⋯⋯
成長,絕對是疼痛的。但是同時,我們都不會否認,疼痛也讓我們更加成長。你深切地感受過內心的害怕與掙扎,「可不可以就這麼放棄了」、「還是乾脆算了?」你心中總有好多難解的問號,你害怕、你掙扎、你想逃避,你不知道下一步還能怎麼走。但其實害怕又何嘗不是改變的第一步?
人說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是溫飽,更有記憶、文化等豐富的面向,不知在回憶裡,又是哪一個滋味讓你最難忘懷?裡面,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要變得更堅強的、讓心變得更柔軟、變得能夠突破自己、變成理想的自己,而且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Thumbnail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你的外在身分就像一面灰塵滿布的鏡子。 第一次照鏡子,看不到被掩蓋了的真我和價值。 清除這層身分可能會感到不愉快,但唯有灰塵消失以後, 你才能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僧人心態》/ 傑,謝帝
Thumbnail
「毫無收穫的一天看似沒有生產性、對任何事都沒有幫助,就只是平凡的度過而已,但這才是真正能讓情緒變得成熟,也是成長所必須的東西」 寫完這一段,我不禁莞爾。 「原來我們根本不需要長大」。
Thumbnail
自國中開始,我的總總蛻變,使我深刻感受到這所學校的價值,也看見了在這樣教育環境下許多同學的成長,我覺得「包容」是一個在尊重個體、接納不同的環境中,很可貴的產物。在這裡真的可以看見學生主體性的體現,這樣的教育視學生為學習與教育的主體,鼓勵學生成為自己,也因此讓許多人慢慢找到獨特的自我價值。  然而好景
Thumbnail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要變得更堅強的、讓心變得更柔軟、變得能夠突破自己、變成理想的自己,而且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Thumbnail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你的外在身分就像一面灰塵滿布的鏡子。 第一次照鏡子,看不到被掩蓋了的真我和價值。 清除這層身分可能會感到不愉快,但唯有灰塵消失以後, 你才能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僧人心態》/ 傑,謝帝
Thumbnail
「毫無收穫的一天看似沒有生產性、對任何事都沒有幫助,就只是平凡的度過而已,但這才是真正能讓情緒變得成熟,也是成長所必須的東西」 寫完這一段,我不禁莞爾。 「原來我們根本不需要長大」。
Thumbnail
自國中開始,我的總總蛻變,使我深刻感受到這所學校的價值,也看見了在這樣教育環境下許多同學的成長,我覺得「包容」是一個在尊重個體、接納不同的環境中,很可貴的產物。在這裡真的可以看見學生主體性的體現,這樣的教育視學生為學習與教育的主體,鼓勵學生成為自己,也因此讓許多人慢慢找到獨特的自我價值。  然而好景
Thumbnail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