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連載,移居花蓮Q&A_第十一題》三十多歲算老人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原本這週在臺北忙,打算停刊一週,萬萬想不到緣分總是來得若有似無冷不防一陣披麻帶孝的想你,想起那個你。

這個你,是青春時期的我。

工作和工作之間有兩小時空檔,在臺北東門捷運站附近從前常去的咖啡店休息,五分鐘後,隔壁桌來了一長髮俐落潮男跟一平頭嘻哈潮男,兩潮男加上一旁坐著我這阿北正是所謂坐北潮男的完美組合。平頭潮正在向長髮潮諮詢職涯規劃。長髮潮應該已有幾年接案經驗,聽他說自己公私部門案子都接、在趁上廁所撇一眼他筆電畫面內含大量CODING,應該是程式設計師之類。

「除非真的想學東西,不然去上班很浪費時間,不如自己創業。你去上班能賺多少錢?何況老人把位子都卡住了、想法又很死板。如果你想做跟創意有關的工作,絕對不要去上班!」

長髮潮男如是說,心有戚戚同感菸,正想搭話示讚—

「如果你去應徵任何一個創意領域的工作,只要發現你上司超過三五歲就沒救了,超老派的根本不懂現在的流行跟趨勢,也不知道時代已經變了、以前那套不管用了。」

「像我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叫他早點出來他不要,現在老了才在找工作,最後可能聽爸媽勸、去當公務員吧。」

「你哥幾歲?」

「二七。」

MDFK!!!!!!!!!!!!!!!!!!!!!!!!!!!!!!!!!!!!!!

馬上歸回原位北回歸線歸回阿北那條線。原本在臺北的我主要從事藝文領域工作,出沒各大小規模舞台劇演出現場看到誰都叫前輩,怎麼一瞬間我變成哥?好險,這幾年轉做樂齡族群相關文創工作,每位長輩都說我還很年輕啦大有可為啦;好險,移居花蓮,高齡少子化農村生活裡我依舊春風少年。

但冷不防逝去青春披麻帶孝來找我。

先說結論,我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所謂的人設或適性。職業只不過是你此時此地給自己一個得以取暖或安心的標籤,但如果你緊抱著「我就是怎樣怎樣的人」這念頭,當意外發生、你突然無法再做原本那件事,該怎麼辦?

熟齡圈認識的朋友幾乎都60歲以上的長輩,舞台劇圈則有源源不絕科班畢業從學校送出的30歲以下的晚輩;臺北很多地方可以看見滿滿年輕人,花蓮則很容易一整天只看到老人。遊走兩界的我體認到的是,如果你停止學習、停止更新,很快就會老了,無關肉身年齡或歲月痕跡,就是一顆老去的心,不懂的事就靠別人去懂,不會的事就讓別人去做,很快就老了。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已是上個世紀的事,現在是多元斜槓終身學習跨域共創的世紀。這個「域」,可能是指年齡性別、地理範圍、是術業專攻、是使命或認同…。

raw-image

關於「老」還有另件事想分享或建議。無論在農村或都會舉辦活動,先試著勾勒清楚客群對象是誰,年紀多大,腦中有哪些可供取樣的共同印象。

比如阿嬤。

講到阿嬤,大家腦中浮現怎樣的形象?如果是我這年紀的人,可能有人的阿嬤印象類似老牌日劇《阿信》,有人類似李安《囍宴》裡的歸亞蕾,有人則是《孤味》的陳淑芳,也有《鳥來伯與十三姨》的鳥來嬤。

《孤味》的觀眾設定很清楚,就是那四位女兒的年紀,三四十歲,也就是我們;當我們談論「國民阿嬤」,指得也是我們這些最具消費力「三四十歲」世代共同印象裡的阿嬤。

如果我十八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小孩,現在已經讀大學二年級了吧!說不定他聽了幾場地方創生的講座,或者想體驗不同於都市的農村生活,他打開很少用的臉書試著找活動資訊廣告,因為活動主辦單位幾乎都三十多歲愛用臉書,這不打緊,臉書他們不陌生只是不愛用。

他看到廣告上強調去地方接觸長輩可以學習生命智慧、傳承耆老文化—配上幾張阿嬤笑看鏡頭的照片—他知道這是主辦單位想拉近距離的方式,共同印象,我們都有阿嬤,但他在想,這活動是給我爸媽去的吧?我阿嬤不長這樣啊。

raw-image

對於十幾二十年輕人來說,對於我想像中那個已經讀大學的孩子來說,他的阿嬤就是我媽,甚至是比我媽更年輕的媽,根本不是那些阿嬤的共同印象。

據統計,每個人每天平均點擊手機一千五百多次,所謂的流行話題不再以年季計算,早上還是嫩芽晚上就是乏人問津的老梗,我們試著用迷因即時求取框選範圍最大值,但在集體健忘的時代,必須社群崇拜才能擴充集合,必須共感共識才能克服「域」的差異或鴻溝;這個「域」指的可能是年齡性別、地理範圍、是術業專攻、是使命或認同。

共同回憶,也包括對「老」這個字的理解,這時代所謂變老跟過往截然不同,每個人一出生就在錯失恐懼症中成長,渴望永遠年輕,絕不妥於衰老。如果我們想和二十多歲年輕人一起打造地方新社群,必須時時確認哪些部分是我們舊的共同回憶,同時努力創造新的共同回憶,承認你的阿嬤不是我的阿嬤。

讓我們同樣年輕也同樣衰老,讓阿嬤再次偉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JIpapa的沙龍
30會員
29內容數
MAJIpap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7
決定新開個專欄,用原本要開Podcast節目的名稱《會越開越會》,致敬每一場有用無用有效無效或有病呻吟無疾而終的會議,希望自己會越開越會。
Thumbnail
2024/07/27
決定新開個專欄,用原本要開Podcast節目的名稱《會越開越會》,致敬每一場有用無用有效無效或有病呻吟無疾而終的會議,希望自己會越開越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前幾天看到個統計數據,國發會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是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Thumbnail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前幾天看到個統計數據,國發會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是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Thumbnail
文/少女老王 「是不是我,還有社會的長輩們,毀了這個世界,害得年輕⼈去抑制生育的本能呢?」——米蘭阿嬤 張明淑 我們身邊,一直都有很多個70歲。 從剛開始有記憶起,遇到的第一個70歲,是我的奶奶。 曾經生活在北京的她,不只活得像個老佛爺,同時也把整個家族活成了紫禁城。 晚輩進家門第一件事,是要向比自
Thumbnail
文/少女老王 「是不是我,還有社會的長輩們,毀了這個世界,害得年輕⼈去抑制生育的本能呢?」——米蘭阿嬤 張明淑 我們身邊,一直都有很多個70歲。 從剛開始有記憶起,遇到的第一個70歲,是我的奶奶。 曾經生活在北京的她,不只活得像個老佛爺,同時也把整個家族活成了紫禁城。 晚輩進家門第一件事,是要向比自
Thumbnail
我的靈魂住了一個老男孩,幼稚的心至老方休吧。撰稿文章以自我生活經驗抒發延伸,加入我奇幻神遊如夢似真的錯覺,期待能成為專欄作家。人生七十才開始,這樣的話我還有時間展開第二人生的夢,歡迎大家閱讀、瀏覽、互動,期許各位都成為我的涓流。
Thumbnail
我的靈魂住了一個老男孩,幼稚的心至老方休吧。撰稿文章以自我生活經驗抒發延伸,加入我奇幻神遊如夢似真的錯覺,期待能成為專欄作家。人生七十才開始,這樣的話我還有時間展開第二人生的夢,歡迎大家閱讀、瀏覽、互動,期許各位都成為我的涓流。
Thumbnail
從沒想過卻又像是意料之中,我在人生接近半百之際,又開始了求職的生活。尷尬的中年以上、老年未滿的年紀,有人叫我們中高齡,有人說我們是高年級生‧‧‧這些刻意友善的字眼,顯得有些欲蓋彌彰的刻意與矯情。 還想抓著中年的小尾巴的我,倔強的只肯承認自己是個半熟歐巴桑,距離全熟還是有那麼點距離。
Thumbnail
從沒想過卻又像是意料之中,我在人生接近半百之際,又開始了求職的生活。尷尬的中年以上、老年未滿的年紀,有人叫我們中高齡,有人說我們是高年級生‧‧‧這些刻意友善的字眼,顯得有些欲蓋彌彰的刻意與矯情。 還想抓著中年的小尾巴的我,倔強的只肯承認自己是個半熟歐巴桑,距離全熟還是有那麼點距離。
Thumbnail
原本這週在臺北忙,打算停刊一週,萬萬想不到緣分總是來得若有似無冷不防一陣披麻帶孝的想你,想起那個你。這個你,是青春時期的我。
Thumbnail
原本這週在臺北忙,打算停刊一週,萬萬想不到緣分總是來得若有似無冷不防一陣披麻帶孝的想你,想起那個你。這個你,是青春時期的我。
Thumbnail
常常,當我把老頭、老太婆這種話說出口時,總有人睜大眼睛看著我,好像沒說熟齡、高齡、長者就是不對的。不過,我還是喜歡說自己是老頭呀。有人說,希望可以保持活力,到老都不變。可是務實想想,這真的很難嘛。從生理到心理,該變的就會變。我五、六十歲的時候,打起羽球還算身手矯健,但現在時常腰酸背痛。每個星期,
Thumbnail
常常,當我把老頭、老太婆這種話說出口時,總有人睜大眼睛看著我,好像沒說熟齡、高齡、長者就是不對的。不過,我還是喜歡說自己是老頭呀。有人說,希望可以保持活力,到老都不變。可是務實想想,這真的很難嘛。從生理到心理,該變的就會變。我五、六十歲的時候,打起羽球還算身手矯健,但現在時常腰酸背痛。每個星期,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Thumbnail
因為年前一直找不到收入來源,年後拼命亂接Case跟稿件,只要是人家給我機會都答應,又一堆工讀面試,接果以前沒有接案的經驗,又一口氣接太多,最後開了兩個天窗,搞的自己身心俱疲。 昨天聽牧師大兒子分享過去
Thumbnail
因為年前一直找不到收入來源,年後拼命亂接Case跟稿件,只要是人家給我機會都答應,又一堆工讀面試,接果以前沒有接案的經驗,又一口氣接太多,最後開了兩個天窗,搞的自己身心俱疲。 昨天聽牧師大兒子分享過去
Thumbnail
  📷📷 中年油、禿頭老、依老賣老,這樣的中年形像似乎已經深入職場人心。那麼,還是青年的你,是不是也會一路作到老呢? #依據Wikipedia的敘文,青壯年一般是指年齡在20至39歲(或40歲)的
Thumbnail
  📷📷 中年油、禿頭老、依老賣老,這樣的中年形像似乎已經深入職場人心。那麼,還是青年的你,是不是也會一路作到老呢? #依據Wikipedia的敘文,青壯年一般是指年齡在20至39歲(或40歲)的
Thumbnail
我跟你說 我這邊 雨一直下 一直下 你問雨勢 我說好像 那一年我試圖 把你放下 的樣子 ───陳昌遠〈雨〉
Thumbnail
我跟你說 我這邊 雨一直下 一直下 你問雨勢 我說好像 那一年我試圖 把你放下 的樣子 ───陳昌遠〈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