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調教臉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高敏感人而言,現在的臉書簡直是「數位版能量吸血鬼」,分分鐘貪婪吃光我們的注意力。講得玄一點,每次上臉書,我甚至覺得可以「聽到」背後演算法的聲音:

嘰嘰沙沙...... 嘰嘰沙沙......(伊藤潤二風)

raw-image

這使得我對各種動態或發文開始盡量不予以回應,不讓系統有機會學習我的意向。動態牆方面則像曲家瑞老師回IG留言那樣,只看前十則左右(笑)(不要誤會,我愛曲老師!)

目前更刻意少上臉書,只有偶爾打開看看通知而已。關閉了聊天室的上線狀態,嗜好類社團的追蹤通知也大都取消掉。 結果隔沒多久,演算法就很緊張地幫我用其他內容補好補滿。不僅如此,平台對於互動頻繁的聯絡人,還會擅自調高動態出現的頻率,加上我原本使用時間就很短,所以漸漸變得幾乎完全看不到其他人的消息......

就這樣逐漸習慣被動地成為演算法餵養的標的,讓臉書透過各種演算機制,試圖把我們留在上面更久一點,以獲取更多每日活躍用戶,來投入更多廣告或者從事各種宣傳。這個情況趨於顯著後,很容易造成使用者精神上的疲勞與耗損,讓人不得不刻意控制,主動調整使用臉書的時間。

尤其高敏人們更需要隨時關照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天生習慣大量且全面地接收各種來自感官的訊息,「數位過勞」在身上發作的所需時間,比起一般人短很多。盡量讓自己的數位生活單純化,迴避容易消磨心力或引發負面情緒的資訊,好好運用珍貴的注意力,來滋養我們的真實人生吧。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愛心給我鼓勵吧!
有任何想與我討論的,歡迎你們留言跟我互動 ;- 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眠書生 Scholar Sleep™的沙龍
37會員
13內容數
從無浪漫/無性戀的光譜輻射出去,我擅長不斷從自己身上驗證知識。用共感的靈魂,理深埋的思緒。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作為一個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現代人,除了現實面對面的交際應酬,還要在社群軟體內的時不時地作社交互動,喜怒哀樂等過量的情緒反應都消耗著人們的時間跟精神。究竟怎樣才是「做自己」?怎樣才能過得開心?都成了現今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作為一個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現代人,除了現實面對面的交際應酬,還要在社群軟體內的時不時地作社交互動,喜怒哀樂等過量的情緒反應都消耗著人們的時間跟精神。究竟怎樣才是「做自己」?怎樣才能過得開心?都成了現今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各位晚安 不瞞各位說,我其實是個重度手機沉癮的人大概是在2021或是2022開始染上這個惡習 近期...恩,其實也不算近期,我大概已經執行了6個月以上了 我開始封鎖了某些好友的現實動態,為甚麼? 因為我實在是太在意那些人的動態了 那些人裡面有好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我追蹤的部落客像是那些
Thumbnail
各位晚安 不瞞各位說,我其實是個重度手機沉癮的人大概是在2021或是2022開始染上這個惡習 近期...恩,其實也不算近期,我大概已經執行了6個月以上了 我開始封鎖了某些好友的現實動態,為甚麼? 因為我實在是太在意那些人的動態了 那些人裡面有好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我追蹤的部落客像是那些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年輕時一直覺得心中所想 害怕或不想面對的事 總是會躲不掉的實現 難道我是帶衰人嗎?! 當時只想是種業力也就是因果論 現在知道這是種引力帶來的磁場能量 吸引力是種直覺也是第六感的呈現 是種吸引好壞同頻能量的結果 能量吸引同頻磁場 但不代表其他雷同屬性不相吸 只是頻率小就無法
Thumbnail
年輕時一直覺得心中所想 害怕或不想面對的事 總是會躲不掉的實現 難道我是帶衰人嗎?! 當時只想是種業力也就是因果論 現在知道這是種引力帶來的磁場能量 吸引力是種直覺也是第六感的呈現 是種吸引好壞同頻能量的結果 能量吸引同頻磁場 但不代表其他雷同屬性不相吸 只是頻率小就無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