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發肺紋|怎麼樣叫「很棒」|生活隨筆 Ep.3

更新於 2023/08/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的版面想寫什麼就是什麼
寫這些長文之前會打一下草稿,但不是打在網站上,而是土法煉鋼用 Word。
說真的曾經想過,如果這些東西寫完了結果給我來個不見,真的會氣到歪;想說好歹這些東西每一次要刊登前,又是檢查、又是順稿,而且草稿和正式文章有時候思考量還會不一樣,頭很疼吶。
在上一集,有提到和長輩相關的話題。
有陣子有些長輩會對部分議題表達反對,確實心情有受影響停筆一段時間,後來重新寫文,主要是覺得:我的版面我愛幹嘛就幹嘛;雖然會被詬病說話的語氣很刺,但我錯了。
人家其實是想說:不管你口氣怎麼樣,你說的我都不愛聽
所以就連續二週文章都有提到「品味」這件事:細細篩選,就是過濾掉哪些才是有用的訊息,不需要吃進去的東西就丟掉吧,必要的時候,不重要的人也一併丟開,哪有什麼關係呢。
...

本週隨筆摘錄

但放棄某些人又是另一回事了 (喂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三樣:

  • 尊嚴?這似乎和很多關係是一種 Trade-off
  • 很棒?自我懷疑真的很傷心
  • 正能量?剛剛好就好了真的
說實在,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足夠好的前提下,不論別人會有如何的聲音,照道理說是不容易被撼動的,但有時候我們會把這些不好的東西內化,內化成個性,變成不值錢的面子,或不再對自己溫柔,以上都不太理想。

尊嚴?

其實到現在還是不懂,為什麼有人寧可在關係和尊嚴之間,選擇了尊嚴。
原來我挺有國際觀的 (x
最近幾年常聽到玻璃心,舊文系列主打「拒絕玻璃心」,今天的主題寫來就很合適;有時候都不知道是人有沒有真的在進化,以前我碰到的人如果被指責,確實多半礙於面子很難放下身段,還不分老少,先不理我再說。
但這世界沒有完美的人啊,還是別人不完美就只是他們自個兒的事。
我們的存在與價值似乎一直被放大檢視,這一、二年來,對方有錯就「先抓你漏洞,指摘你人品有問題」的情形變多了,如此一來「錯的就不是只有自己了」的感覺。
反正你不也一樣,那就少說二句吧。
這麼說吧,不只是學術當中有理論,生活習慣也有,所以多半的時間我都會慣性察覺自己的一舉一動,也習慣把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化作自己的經驗,知道有些事情會必然的往某些方向前去
為什麼會在這裡提: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因為自身意識是清楚的、表達出發點也很簡明,我可以因為表達過程帶來不好的感受表示抱歉,但沒有錯到必須把自己的人格拿出來給大眾消費,或自貶身價,這麼做沒有什麼意義。
在原文,我指摘了很多大人的作為:說一套、做一套讓人難以信服。
時至今日還是讓我反感,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更加霸道、變本加厲,然後把手段包裝的文明些而已,加上很多大人會把做錯事和自尊連結在一起,人很多時候要的只是一個表態,它並不會因此減損有能者的格調。
什麼樣的表態呢,不是沒有誠意的認輸,也不是不帶情感的一句道歉。
認知到做錯了,其實我也只想看到:改了,然後不給人添亂,比起事後天花亂墜說了很多,或時不時要為一直做錯同一件事而道歉,就是:
拿出誠意,事情就會到此為止。
以前在上國文課的時候老師聊到,有些西方國家的人會指摘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嘴巴實在是比身體厲害
這其實和儒家思想傳達的概念很矛盾,一件對的事情因為是對的,所以必須說、也必須做,只是如此就會被絞成肉泥,反正能傳誦千古也不算遺憾,就是沒有這個勇氣而已。
那我的話當然會聰明點,對的事情也要對的時間做,才會是對的囉。

很棒?

習慣稱讚自己其實很重要;如果想要一事無成,那就每天記得批判自己唷。
告訴我誰一生下來就會工作
很多事的完成並不像呼吸、進食那樣信手拈來,有時候是因為對年齡層的要求程度增加了,做不到之下相形見絀,造成自己不夠好的錯覺;這我想也是近年心理健康書籍,大多會提到事情與人格區分開來的原因。
只是沒有把事情做好,這與你的人好、壞無關。
除非不想改善就算了,麻煩到別人還不知道,就真的是沒有自知之明;當然有的人更惡劣,打擊你才能從你身上獲得對方要的東西,如果我們將來可以不被這種伎倆撼動,那也是一種得來不易的成長。
那怎麼樣可以界定自己是很棒的。
單談作為,我認為任何讓生活起色的舉動都值得給自己一個鼓勵,至少以台灣環境來說停在原地的人可多,不事生產的吸血鬼也多,庸庸碌碌、罵政府罵一生的人又更多。
這麼看來只要我們不是那個給社會添麻煩的人,值得給自己一個肯定啊。
如果涉及的是「自我價值」?
自我被人否定不要緊,最怕是自我懷疑
人比人氣死人,如果目前為止的你覺得自我是一種與人相較而來才有價值的話,既然價值前面要冠上「自我」二字,代表這件事只與自己有關,不會是交給別人來評斷的。
近年來我很常批判自己,覺得自己的作為在這個年紀不應該只有這樣子。
但捫心自問:這樣批判並沒有為自己創造長遠的價值,也沒有因此帶來進步,還讓自己裹足不前;那麼就必須接受自己的能力底線在哪裡,因為只有接受,才能為下一階段的轉化提供動力。
這種由內而外的想法,比起外力去推動成長,要來的有力量。
為什麼不要總讓外力去推動自己,當年我們習慣課業給老師督導,成績、升學都是讓人幫我們設定目標,如何前行、要走多久都有一個目標和期望值,確實我們因此在短期內有所收穫。
但這些基於人的外力,它只負責過渡每個階段,長遠是看不到人生目標的

正能量?

真正有用的東西,都不需要特地表現出來。
平靜不是無聊,正能量也並非痛苦的特效藥
這題和上一個「很棒?」的環節很牴觸,立基點是不太一樣的。
對於個人保持正向的原因,是因為人的本質是孤獨的,我們不用接受太多外來的東西;而把這份應該能繼續前進的「孤獨」抹成「寂寞」,寂寞會讓人不甘於自己行動,久了看似在人群中游刃有餘,更多的是心裡黑洞填不滿。
因此我對正能量的篩選,是非常挑剔的
記得林育聖老師,在 2017 經營的《每天來點負能量》粉專非常有趣,時至今日的我依然討厭不實用的正能量,因為有些正能量的產生,是掩蓋和不正視事實的藉口
今時今日,我認為生活最終極的目標是追求平靜
這裡的平靜不是虛假的安穩保守,是一種正、負能量的交替的過程,不會有一方過度傾斜,最終產生的一個平衡,也就是說:接受生活本來就充斥很多值得情緒反應的事,不對負面情緒抱有罪惡感,也不過度幻想景仰正能量。
有了認知,人當然會難過,然後記住這個感覺:下次不要掉入一樣的循環。
事件是資訊量、是事實,產生的對應情緒會很自然的有正、有負,但這依然不能解釋自我價值就得被社會聲音貶成負面的理由,判別方法還很容易:就用情緒來斷定自我的界線,不用跟個機器人一樣過日子。
我們身為人是會比較想和率性的人,還是和慣性壓抑、欺騙自己的人相處呢?
我所謂的平衡、理想狀態,就是把負能量當成警鐘,提醒要照顧自己了;把正能量當成維護做事動力的方法,不過度追求,以免精神匱乏。

肺紋可以收尾了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同學問我說:你是不是很討厭假的正能量;我當時回說:真的是發自內心排斥,我舉幾個近期看過的例子:
  1. 碰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要分享詔告天下
  2. 「成功人士」發表自己篩選任人的評判標準
  3. 好像生活完全沒有壞事發生的人
當然問說我會不會分享貼文之類的,一定會,但好、壞比例一半一半,不會全然講好的事情;只是現實的是當我講好的,別人就覺得沒什麼了不起;講不好的,別人又覺得難搞、尖銳、不想來往。
一、三類型就是同款,純粹有點擾人,這種噪音感是來自於:我認為那些正向的東西不是真的你,然後我也不想花時間去戳破對方;第二類型十分印象深刻,我非常不樂見看到這類過濾、篩選人類的快手資訊
每個人都是個體,「你」是因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成為「你」。
沒有必要成功人士說什麼就當成標竿、人生絕學;因為再怎麼學,我們都不會變成和他一樣的人,又或者很像,然後呢。
用別人的眼光看世界,就是走在別人後頭的一種表現,我是不太甘願。
avatar-img
19會員
298內容數
致力於做內容的專題,專注書寫人際觀察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好、壞是基於自我在成長過程中的認知,也就是做一件事情得到的結果好、壞如人飲水,然而有些結果卻未必會在做的當下就顯現。
當我們花時間賺取這些富麗堂皇、值得褒獎的標籤,可是這些標籤不會貼著自己一輩子。
所謂的好、壞是基於自我在成長過程中的認知,也就是做一件事情得到的結果好、壞如人飲水,然而有些結果卻未必會在做的當下就顯現。
當我們花時間賺取這些富麗堂皇、值得褒獎的標籤,可是這些標籤不會貼著自己一輩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分手後,仍忍不住想看對方的社群動態,看到他過得比我還好,還有了新戀情,真的很不是滋味,甚至會去看他現任的社群動態,大家會這樣自虐嗎?」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大部分的網友表示也都做過這些事「很正常啊!人總有好奇心,更何況是曾經相愛的人。」
Thumbnail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日本社會逐漸有人宣揚高齡性生活有益健康和頭腦機能。 去年日本75歲以上的人口首度超過兩千萬,65歲以上的高齡化率達29%。
Thumbnail
最近練習品鑑了兩款茶葉。 來啦,我要看到血流成河!修旦幾勒,我們文明一點,好好感受一下這兩款的不同就好了。 畢竟喝茶感受很主觀,不必真的要找碴啦。
在自閉症者有開發潛能,像是音樂、繪畫、體育等,就要求自閉症者參加賽事。 因此,就開始為自閉症者積極找賽事讓自閉症者發揮所長。 當然,我認為,這太絕對了。 因為,見到有獎牌的自閉症者,不就引起迷思? 認為自閉症就是天才,是因為自閉症者的特有能力導致 其實,自閉症者的固著性,才是比地球人更加努
Thumbnail
寫作就像任何一項技能一樣,需要不斷刻意練習。有邏輯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並寫下成為文章,是現在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相信大家都聽過批評性思考,首爾大學朴注勇教授即時將這套方式運用在寫作上。能夠讓大家,邏輯正確,有憑有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發表個人主張之前,應該先參考前人思考的脈絡 教授說:在開始
Thumbnail
你好,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為了成為多產的數位寫作者, 從2022年4月開始,實踐原子短文(Atomic Essay) 已經有7+個月。這段期間我輸出了120+篇原子短文,幫助我很有效率地完成平日作為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我也
今天的標題好像比以往更為聳動了:) 其實也不是說我想成為什麼很偉大的作家,而是在看完「午夜。巴黎」後,內心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只是我心裡的「文章」,一如既往的替換成「人生」。
Thumbnail
在記敘或抒情類書寫開端,拋出一個故事或畫面,揉合平日累積的生活觀察,善用感官摹寫,以示現手法來呈現符合題旨的情境,達到使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或引發好奇,願意繼續閱讀的效果。這類「情境式開頭」,在文學作品以及會考寫作測驗所公布六級分樣卷中,都是常能見到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習慣被一種思維受限:別人怎麼做有效果,我們就照著做,應該會有用吧? 對,我相信有些適用,但事實上,事情不完全是這樣子運作。 在未知的道路上,你也可以發揮創意,彈性的嘗試不同的方法,因為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單一制式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分手後,仍忍不住想看對方的社群動態,看到他過得比我還好,還有了新戀情,真的很不是滋味,甚至會去看他現任的社群動態,大家會這樣自虐嗎?」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大部分的網友表示也都做過這些事「很正常啊!人總有好奇心,更何況是曾經相愛的人。」
Thumbnail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日本社會逐漸有人宣揚高齡性生活有益健康和頭腦機能。 去年日本75歲以上的人口首度超過兩千萬,65歲以上的高齡化率達29%。
Thumbnail
最近練習品鑑了兩款茶葉。 來啦,我要看到血流成河!修旦幾勒,我們文明一點,好好感受一下這兩款的不同就好了。 畢竟喝茶感受很主觀,不必真的要找碴啦。
在自閉症者有開發潛能,像是音樂、繪畫、體育等,就要求自閉症者參加賽事。 因此,就開始為自閉症者積極找賽事讓自閉症者發揮所長。 當然,我認為,這太絕對了。 因為,見到有獎牌的自閉症者,不就引起迷思? 認為自閉症就是天才,是因為自閉症者的特有能力導致 其實,自閉症者的固著性,才是比地球人更加努
Thumbnail
寫作就像任何一項技能一樣,需要不斷刻意練習。有邏輯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並寫下成為文章,是現在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相信大家都聽過批評性思考,首爾大學朴注勇教授即時將這套方式運用在寫作上。能夠讓大家,邏輯正確,有憑有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發表個人主張之前,應該先參考前人思考的脈絡 教授說:在開始
Thumbnail
你好,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為了成為多產的數位寫作者, 從2022年4月開始,實踐原子短文(Atomic Essay) 已經有7+個月。這段期間我輸出了120+篇原子短文,幫助我很有效率地完成平日作為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我也
今天的標題好像比以往更為聳動了:) 其實也不是說我想成為什麼很偉大的作家,而是在看完「午夜。巴黎」後,內心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只是我心裡的「文章」,一如既往的替換成「人生」。
Thumbnail
在記敘或抒情類書寫開端,拋出一個故事或畫面,揉合平日累積的生活觀察,善用感官摹寫,以示現手法來呈現符合題旨的情境,達到使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或引發好奇,願意繼續閱讀的效果。這類「情境式開頭」,在文學作品以及會考寫作測驗所公布六級分樣卷中,都是常能見到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習慣被一種思維受限:別人怎麼做有效果,我們就照著做,應該會有用吧? 對,我相信有些適用,但事實上,事情不完全是這樣子運作。 在未知的道路上,你也可以發揮創意,彈性的嘗試不同的方法,因為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單一制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