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嘮不用錢
不知道現代人,是不是很常打從心底的認為自己不夠好?又或者,多元個性的人也形塑了這個社會,所以多半不真實的「好」的人卻總自我感覺良好。這之中的差異是什麼?
過往在我的文章裡有非常大量抽象的內容:其一是,關於自我它只能是「很好」的,因為任何隨時隨地自我價值不足、總是自我懷疑的人,一般平衡不好自己生活。
其二是,我們會拿很多別人認為好的東西來「搪塞」自己的生涯,只因為我們通常沒有給寬限自己的空間去安放思考不周的焦慮,導致那些飯來張口的東西,餵飽自己其實也只是消化完、排泄掉,連自己吃下了什麼有時候都還不清不楚的。
在上一集,寫到了關於一個人認識自己的聲音,必須妥妥的來自並相信自己以外,如果我們做一件事總是在期待別人的反饋,於「找到自己」而言,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畢竟自己有哪裡好,未必要別人掏錢買單,才會成立的吧。
本週優質節選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謙虛?現代人連自己哪裡好都講不出來了
- 省思?說說而已,生活繼續失控才是真的
原本這是一個鼓勵大家多多展現自己優點的內容,本文就多加修改成面對不少被「貶抑」的情境,千萬不要因此就踏入別人希望你合群的陷阱,因為真正優秀的人不會被指摘絕對不是因為「不一樣」,只是因為別人還覺得和你處在同個環境而已。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你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或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謙虛?
就算人都知道謙虛和矯情是一線之隔,「裝一下」大概是社會化的一種象徵吧。
我不知道其他學校會怎麼做。以前我在母校參加模擬面試的時候,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時來了一位開南大學的教授,無可厚非的要出一常考題說:請你介紹一下自己。
由於是重考,在練習面試的時候,我還特地找了不少網路上的資料,有的是現任教授接受採訪,寫出來的一篇面試攻略;或者有些教授會親上火線,呼籲現在的學生在面試時可以以什麼樣的態度回答問題。
在看完整體的內容後,我對於面試的想法就是:有什麼說什麼。
所以我整理了過往的成績、作品資料,列點後給自己擬了一份草稿,就這麼用到所有類型的面試結束。
1
第一次模擬面試結束的時候,教授給了我回饋說:
其實你知道華人的社會就是這樣,說話謙虛一點,別人比較容易對你產生好感。
我認真在心裡翻了一個超級大的白眼,老老實實的說話怎麼就變成目中無人了。
在當時我的想法,把成就列點式的展示出來,也總比教授通常不會太認真把備審資料看完,就當做廣播放送一下;雖然可以理解得到這段評語的原因,我卻不認為這就足以說明我是很「自傲」的人。
一方面也是,當然每個領域都有翹楚,一個重考生身分的能力細究起來可以說是「不怎麼樣」,而這些擁有的東西既然放在自介裡說明,當然是給人空間去提問、了解。
事後我不管怎麼想,都想不到要如何刪去自介裡的內容,就這樣記著一路闖關。
或許這是一種風俗民情,有的教授就是比較開放,當然你可以說得天花亂墜,我大可以在被問倒的時候笑笑認賠,也沒什麼。
但比較保守的教授,我只能說對話完,那麼交集還是少些,等同於少給自己惹麻煩。
2
我在中正大學面試的時候被問到了一題:
你覺得人要如何發揮自己的價值?
好像前一陣子我有在社群提到這件事,後來想想我的答案還是沒變:把自己放在對的位子。
回答完,教授的微表情抽動了一下,空氣瞬間凝結的那種感覺,似乎是在暗示對這答案很不以為然:那你覺得要怎麼樣找到自己的位子?
我思考了一下之後,愣愣地回:大概是明白自己的價值吧。
直到面試成績出來就有種暗暗的 os:肯定在這題被扣分了,囧。
解釋一下這一連串很抽象的回答是怎麼回事:阿德勒認為,一個人有價值的點是發生在對群體有貢獻的時候;事實上我一開始對這種說法很不滿意,但這裡的「價值」我覺得講的是「價碼」而非「自我認知」,那麼這樣的說法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那「找到自己的位子」,是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立足之地,一定有一個地方是只要站著就很安然,是一種從「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既定的未來」而來的。
至於為什麼人在生活上總是辛苦居多?如果這裡說的是那種不情不願的勞累,無法從中獲得任何增長或成就感,就說明了自己為自己挑選的環境並不適合嘛,理論上要讓自己過的安逸,不就是得先經過磨難的洗禮嗎?
換言之,一個能發揮自己價值的所在,不就是自己付出的能力能發揮得當,別人也受的歡歡喜喜嗎?
就好像,當我今天並不需要一個人的付出,你會請他轉頭去服務別人就好;對我而言此刻的他沒有「價值」,也就是這個人一旦很多人都用不上他,那他還要如何發揮自己的所長呢?
雖然教授嗤之以鼻的面貌我仍歷歷在目,我對一些面試規則也是暗暗的謾罵:不是都說表現出有在思考的感覺就好嗎?
虧我每道題都很誠懇的在想答案,呿。
省思?
以靈性的角度來說就是「清理內在」,但我想現代人應該是沒什麼時間的。
我最近很常和朋友分享到:我覺得現在的世道過得非常的「頭腦」。關於這個「非常頭腦」的感覺,之後會再用一篇文章好好說明。
其中一種非常頭腦的體現,在之前我寫了一個類似的感覺就是:一般人對於沒有科學根據的東西,通常沒有太多容忍度,或總是持一個保留態度。
我現實生活中也確實見過這種非常高傲的人,我只會覺得跟這樣的人話不投機,因為我自認可以聊非常非常多的話題,每個主題它都是好玩有趣的,就連「星座學」都有它的規則在裡面,我覺得只是有些人類把自己過得太無聊而不自知而已。
那,關於「自省」網路上就有非常多文章,以前剛讀大學的時候還會偶爾看看,現在基本上是不太關注這些內容。
因為我會很任性的覺得:過得好不好我自己清楚,不去沿用某些成功人士的習慣,是基於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也不會因為自己的生活型態和所謂的成功人士不同,就覺得自己「欠撿討」,而會認同這樣的想法,我想是出於很深沉的「認為自己就是比不上別人」,事實上沒必要。
因為這個社會總有很多種手段去洗腦一個人,只要說服對方價值感不足,就能輕易的為人所用,而這些東西多半都被藏在各式各樣的雞湯文當中,基本上你找不到任何一篇文章是在教你:其實你不用做什麼,就已經很好了。
我們的腦袋也時常會給自己灌輸悲觀訊息:真的是這樣嗎?我可以不用做任何事就很好嗎?別人又會怎麼看我?
所謂的很頭腦,就是把「情緒」弄得很妖魔化,還告訴你「率性」是值得追求的。
我也在標題上動刀許多次,確實關於一個人內在的標題,比如:清掃過去,這樣的文章觀看數肯定下降,同時我幾乎敢保證改成「斷捨離」又會升上去。
但對我而言它又是一篇很重要的「整理」,有點像雖然萬物世界的物質是很豐盛的,這些東西一樣接一樣的放回家裡塞,也總得要有清掃出去的時候。
又像是物質世界的清理有許多種職業,有收納師、有清潔工;內在世界的清掃有心理醫生、生涯諮詢,但大部分的人其實很能夠清理外在,相形之下對內在的困擾反而是「諱疾忌醫」。
如果你已經是時常性的、沒來由的感到焦慮,就已經是內在超載的訊號。
只是一般人都不太會理會,恨不得把世俗枷鎖、成就功名通通往身上疊,最後在萬重金飾,跟著傷痕累累的自我之下,走完這一世。
話不中聽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有人和我說,最近的文章好像都像是在批評別人;我就回應說:如果批評人能不帶髒字的話,我是該喜還是悲呀?
原本我一直在想說要不要專門開篇幅解釋這件事,後來覺得不必的原因,就和以前一樣,當我今天已經認真斟酌過用字的時候,寫我想寫的,以及揭露我想告訴志同道合朋友的訊息,是這一系列主題的目標。
而「安撫」一個人不穩定的內在,市面上就有很多東西在做這樣的事,我就不把大好青春也「摻落」。
或許這正好和我面試的時候想法一樣:有什麼說什麼;我就是當成一次愉快的交流,因為並沒有人說面試者就專職面試,應徵的我也同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地方呀。
又這麼說好了,那些時常把「不謙虛就等於無禮」,當作人生座右銘或是生活規則的人,真的有因此過上與一般人無異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