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如何不孤獨死去】|Something to Live For

2021/06/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名原文是 Something to Live For,我建議用原文書名去理解故事會比較妥適。
故事緣起於英國1984年公共衛生法案一節:「若地方當局判定遺體沒有被、或不會被妥當地安排處置,地方當局有義務介入,負責埋葬或焚化其轄區內任何死亡或被發現死亡的遺體。」
故事主角安德魯在市政府的公共衛生單位工作,負責處理孤獨死去的人的後事,包含簡單的現場清理、財產清點(以找出一些錢供政府辦理後續喪葬儀式)、親友聯繫(如果有找到親友的話)及喪禮舉辦,而安德魯還會親自去參加死者喪禮,雖然常常只有他一個人在座。
安德魯是個十分封閉自我的人,有嚴重的社交恐懼,跟家人疏遠,幾乎沒什麼朋友。因為個人彆扭的因素,面試時欺騙上司自己已經結婚、育有一兒一女,老婆黛安、女兒史黛芬妮、兒子大衛,但實則是孤家寡人一個,唯一陪伴他的是他收藏的火車鐵路模型。
後來新同事佩姬的加入,讓安德魯冰封的心逐漸融化,也開始試圖找機會澄清謊言,希望能用真心交一個朋友(或女朋友)。在許多共同處理遺體後事、尋找死者家人或朋友的過程中,安德魯藉由這些故事,藉由與佩姬相處的過程,開始認真面對過往的一段傷痛。
因為那段傷痛,導致安德魯多年來不敢真正面對自己的感情,不敢對他人打開心房,甚至不敢觸碰跟那段傷痛有關的任何記憶。他將一切埋藏起來,從來不曾真正哀悼過去並原諒自己。而直到他提起勇氣面對那段過往,不再逃避,願意將那段記憶再次重現,並且接受事實,給予過去一個尊重的哀悼,並且放下一切加諸於自我的罪惡感,封閉的心才能重新接納這個世界、接納身邊的人,也接納自己。
我不是不能理解社交恐懼的部分,不過還是覺得安德魯個性真的太悶了,讓謊言像滾雪球愈滾愈大,通篇故事有太多機會可以說出口,但總是有各種藉口不說。我想應該也是想把這個謊言的緣由,跟故事後來揭發的過往記憶在最後收束並做個連結。
喔不但我還是覺得看安德魯不斷糾結這個謊言真的很累。只能說愛真的會改變一個人,不管是往好的,或壞的方向。

但有些時候──當他看到成群朋友在酒館長椅上坐成整齊對稱的行列,或在街上牽著手的情侶,他會感到一陣尷尬,自己四十二歲了,好幾年來卻連跟熟人喝杯茶、或跟火車上的人互相微笑調個情都很罕見──他會被自己感覺渴望的強烈程度給嚇到,或許實際上,他真的也想要找人親近,想交朋友,甚至找個人來共度餘生。他很擅長盡快掃除那種感覺,告訴自己那只會讓人不快樂。但萬一他順其自然──甚至真正去培養它呢?或許那是前進的唯一方法。過去都過去了,但或許這次,他可以永遠阻止過去繼續主宰他的人生。

ps. 書封外套下的書「本人」,真的很可愛,跟故事情節相呼應的鴨鴨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金
阿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