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遠距上課老師很輕鬆? 陳時中呼「別出門」老師卻被要求到學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教育部宣布因國內疫情警戒升級,為降低群聚感染之風險,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改成線上教學,老師的上班時數,多了原來的兩倍,並且教育部規定,教師不停班,改採彈性教學,如學生都未到校,老師與學生都採線上教學,但一有學生到校,老師必須也來學校,除非有特殊情況者。
全台灣已經進入三級緊戒,如此嚴峻的情況之下,教育部的緊急措施,只把學生的命擺第一,老師的命不是命嗎?
並且班級導師因應線上課程,無法現場指導,所花的時間、精力都是原來的兩倍,幾乎一整天都待在電腦前教學、關心孩子,每天還得寫教學紀錄,編輯適性教材,超時的部分,有人要給老師加班費嗎?

但有一名學校教助員因應教育部政策,屬於無法請假,但家中有12歲以下孩童,能夠請防疫假,但還一直來學校上班,家中小孩是同一個工作場所學校的學生,因此把學生帶過來,符合規定,但不符合道理。
因大部分的學生,都因為疫情待在家裡,因此教助員沒有要照顧的學生,把家中孩子帶過來,就丟給導師照顧,坐在旁邊看研習影片,導師也為了配合教育部規定,只能到校教學,也不能違反教學倫理,依然用心的一邊實體教學一邊線上教學,所以,老師只是沒有權益的保母嗎?

疫情嚴峻,身為台灣人民,要全力防堵疫情擴散,教育部分不能停歇,每一位老師都在改變教學方式,每間學校為了配合教育部,都有不同的措施,應該將家中有在12歲以下孩童可請防疫假的部分,快速推廣,並且保證請假者權益,不應造成漏洞,本末倒置成為防疫破口,增加外出染疫的風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這個資訊爆炸、網路發達的時代,人們的心理健康逐漸受到重視,今年高中職身心調適假全面上路,學生每學期有3天可以請,每次以半天或一天為單位,惟定期評量及學期補考期間不適用身心調適假,經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方得請假。有時滑滑學生社群,會看見對身心調適假各式各樣的聲音……
Thumbnail
台灣現行教育體制大多是這樣的景象:學生只能乖乖坐在座位上,聽著老師因備課時的方便而不曾改變的課程內容,並且學生全然相信老師所教授的內容,無論正確與否全盤接收,沒有求證與獨立思考習慣,只因為內容會納入考試範圍。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這個資訊爆炸、網路發達的時代,人們的心理健康逐漸受到重視,今年高中職身心調適假全面上路,學生每學期有3天可以請,每次以半天或一天為單位,惟定期評量及學期補考期間不適用身心調適假,經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方得請假。有時滑滑學生社群,會看見對身心調適假各式各樣的聲音……
Thumbnail
台灣現行教育體制大多是這樣的景象:學生只能乖乖坐在座位上,聽著老師因備課時的方便而不曾改變的課程內容,並且學生全然相信老師所教授的內容,無論正確與否全盤接收,沒有求證與獨立思考習慣,只因為內容會納入考試範圍。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