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知識學習沒有成效?知識的學習有三種,成人的學習專注在場景與問題解決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知的學習,是從學校與職場得來的。

一種是「Know-What」意即對於基本概念的知識,我們從學校所學習到的知識,大多屬於這類。另一種是「Know-How」意即如何展開行動的知識,當我們出了社會、進入職場,就開始學習著如何將學校所學的知識,應用在工作場景中;或者,做著與學校所學的無關的工作,從基本概念重新學起。

知識的學習,除了「Know-What」與「Know-How」之外,還有第三種,就是「Know-Why」的學習;也就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要如此做的知識

無法學以致用的是技能?還是知識?


有人說,他的工作與過往所唸的科系無關,無法學以致用。我倒不這麼認為,你所學的技能或許沒能直接應用,但是技能對應的思維肯定可以派上用場,甚至是與新領域的技能或思維相結合,這就叫「跨域結合」。

比方說,我是統計背景出身的。說到統計,我想多數人都會認為如果不是為了做問卷調查與分析,這輩子可能都用不到。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被運用最廣泛的統計方法,可能只有敘述統計中的平均數、中位數等等;但是,如果你問我統計思維能做什麼?我會告訴你「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以及「關聯因果性」這兩個思維很重要。

前者是「邏輯思考」的基礎,而後者是「系統思考」的關鍵,這在任何領域都可以讓你有更好的理解與思考。這也是為什麼卓越的科學家或各領域的決策者,你都不難發現他們都具備統計的知識或背景;對他們而言倒不是要像統計學家那樣懂得很多統計方法,因為那些由電腦或統計專家都可以幫你完成。他們學的是統計思維,幫他們做出更好品質的決策。

學以致用的關鍵,就是「Know-Why」的學習


套用到其他領域也是一樣,物理思維、統計思維、哲學思維、空間思維、視覺思維、設計思維等等。這些思維的學習,就是「Know-Why」的知識,也就是為什麼要這樣想?這個知識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存在?思維的核心與本質又是什麼?

為什麼學了一堆知識、技能,看了一堆書,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似乎沒有太大成效?或者覺得沒有太多成長?這是因為從「學」到「用」的過程,有一個很重要的判斷過程就是

「我該在什麼時候、什麼樣的場景之下使用它?」

你曾經問過老師為什麼這個知識會這樣嗎?你曾經問過主管或前輩為什麼這個流程要這樣做嗎?我想很少。

你學了很多「Know-What」也累積了許多「Know-How」但沒有好好學習「Know-Why」導致你無法學以致用。

你習慣在設定好的條件與場景下,運用著你過去所學習到的「Know-What」與「Know-How」來解決問題,於是覺得

「嗯,我是個能解決問題的人。」

然而一旦面對真實世界,沒人給你條件與題目,就不懂得假設條件與設定問題了,你的知識、技能在這一瞬間都派不上用處了。

舉例來說,我最熟悉的簡報這個主題。

有很多的技巧告訴你如何做好簡報架構的構思、簡報內容的視覺化,以及如何在台上表達?你也不難在書上或網路上找到豐富的案例告訴你一些眉角或套路,看到老師的示範與講解,你說你懂了;但回到真實場景中,你還是不知道該如何著手、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什麼情況之下可以這樣做?所以,你應該從「Know-Why」出發,去思考為什麼要簡報?為什麼是由你來做簡報?你又希望對方的反應是什麼?

然後,為了讓對方產生這樣的反應,你又該如何做?具體來說,簡報的內容該呈現什麼?用什麼方式呈現?才能讓對方產生你期望的反應或行動?當你在學習簡報技巧時,要懂得去問、去思考那些方法對應的那些「Know-Why」是什麼,你才真正的學習到一項知識或技巧。

做好「Know-Why」學習從場景與問題情境出發


要如何做到「Know-Why」的學習呢?

從場景與問題情境出發,掌握人事物的脈絡。

比如說工作報告的目的是什麼?要如何讓主管快速掌握,進而認同你的成果價值呢?進而思考會運用到哪些技能?以及如何運用?而不是學了簡報、數據分析、溝通、表達、談判等技能,卻不知道如何運用。

你不該像過去一樣,只停留在「Know-What」與「Know-How」上,而是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在「Know-Why」的思考上,就能有效整合過去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這才是屬於成人真正的學習

而且瞭解了「Know-Why」也能讓你的「Know-What」與「Know-How」的價值最大化,讓不同領域的「Know-What」與「Know-How」得以整合發揮跨域的綜效。

除此之外,建立差異化的過程,也唯有累積夠多的「Know-Why」之後,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Know-What」與「Know-How」,這也是為什麼別人總看到我為什麼可以用常見的工具、方法自創出解決問題的新模型。

道理很簡單,當你瞭解知識與方法的本質,就可以運用到各個領域中。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900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4/01/20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在奧美的創意經驗和心得,以及心理奇襲策略和破框思考法則。他主張要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4/01/20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在奧美的創意經驗和心得,以及心理奇襲策略和破框思考法則。他主張要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4/01/19
學會如何建立合作關係和協作完成任務,是在現實職場中很重要的能力。 書本提到了一些觀點,協作對象不該一視同仁,一個偏好獨立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要如何與一位合作型的產品經理一起協作開發一個新功能?一個協調型的培訓人員,如何和一個獨立型的老師協作改善教學品質?書中的案例或許能幫你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2024/01/19
學會如何建立合作關係和協作完成任務,是在現實職場中很重要的能力。 書本提到了一些觀點,協作對象不該一視同仁,一個偏好獨立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要如何與一位合作型的產品經理一起協作開發一個新功能?一個協調型的培訓人員,如何和一個獨立型的老師協作改善教學品質?書中的案例或許能幫你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2023/12/22
如何做好數據分析?我被詢問這個問題的次數,不亞於如何做好簡報、如何高效產出這類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拆解這個問題,告訴你如何思考與掌握三個關鍵,拿出符合期待、令人滿意的結果。
Thumbnail
2023/12/22
如何做好數據分析?我被詢問這個問題的次數,不亞於如何做好簡報、如何高效產出這類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拆解這個問題,告訴你如何思考與掌握三個關鍵,拿出符合期待、令人滿意的結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訴我們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的學習有思考嗎?還是你都在思考而沒有去學習呢?更何況在資訊爆炸的AI時代,因流行而學習的技能,常常也是在3~5年就退流行了,所以請你要廣泛閱讀,深度思考,遇到盲點,再回學習。 廣泛閱讀 當然不是因為我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訴我們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的學習有思考嗎?還是你都在思考而沒有去學習呢?更何況在資訊爆炸的AI時代,因流行而學習的技能,常常也是在3~5年就退流行了,所以請你要廣泛閱讀,深度思考,遇到盲點,再回學習。 廣泛閱讀 當然不是因為我
Thumbnail
你是喜歡學習的人嗎? 我是。而且總喜歡到處東沾一點、西看一點;要說三分鐘熱度也不完全,但在初識新事物總是奮發期待,而學到某個段落時就不探究深耕,我常覺得懂了就好,也不擅於記錄。 而這種喜愛學習的心態,也偶爾讓我思考:那些聽過的廣播、看過就忘了的書、曾花錢上過就忘的課,真的有用嗎? 學習的看法 Bry
Thumbnail
你是喜歡學習的人嗎? 我是。而且總喜歡到處東沾一點、西看一點;要說三分鐘熱度也不完全,但在初識新事物總是奮發期待,而學到某個段落時就不探究深耕,我常覺得懂了就好,也不擅於記錄。 而這種喜愛學習的心態,也偶爾讓我思考:那些聽過的廣播、看過就忘了的書、曾花錢上過就忘的課,真的有用嗎? 學習的看法 Bry
Thumbnail
為何安排這麼多學習課程,還是沒學會呢? 我歸納3個學習有效果與改變的關鍵成功因素 1.學習動機與目的 2.學習專注與提問 3.學習演練與回饋
Thumbnail
為何安排這麼多學習課程,還是沒學會呢? 我歸納3個學習有效果與改變的關鍵成功因素 1.學習動機與目的 2.學習專注與提問 3.學習演練與回饋
Thumbnail
我們最近發出的調查問卷,收到了近百位 UX 學習者的回饋,非常感謝大家撥空提供寶貴的意見。 今天繼續來討論在這一波調查之中,經常被提及的 UX 學習痛點,這個話題在分析的時候,我們也發生許多熱烈討論。 ​UX 學習痛點「無法學以致用」 常見的痛點描述是這樣: 覺得不容易評估UX設計/學習成效 ​
Thumbnail
我們最近發出的調查問卷,收到了近百位 UX 學習者的回饋,非常感謝大家撥空提供寶貴的意見。 今天繼續來討論在這一波調查之中,經常被提及的 UX 學習痛點,這個話題在分析的時候,我們也發生許多熱烈討論。 ​UX 學習痛點「無法學以致用」 常見的痛點描述是這樣: 覺得不容易評估UX設計/學習成效 ​
Thumbnail
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愚蠢,這裡的戰術指的是方法,戰略指的是心態,在方法開始之前,你必須先把你的學習心態調整好,心態對了,方法對了,學習效益才會逐漸成長,因此在這我必須先告訴你3個,學習經常會犯下的迷思 迷思1學習就是輸入再輸,學習並非只有輸入再輸出,如果少了思考,那麼會陷入,盲目學習。
Thumbnail
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愚蠢,這裡的戰術指的是方法,戰略指的是心態,在方法開始之前,你必須先把你的學習心態調整好,心態對了,方法對了,學習效益才會逐漸成長,因此在這我必須先告訴你3個,學習經常會犯下的迷思 迷思1學習就是輸入再輸,學習並非只有輸入再輸出,如果少了思考,那麼會陷入,盲目學習。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知識、技能,看了一堆書,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似乎沒有太大成效?或者覺得沒有太多成長? 你學了很多「Know-What」也累積了許多「Know-How」但沒有好好學習「Know-Why」導致你無法學以致用。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知識、技能,看了一堆書,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似乎沒有太大成效?或者覺得沒有太多成長? 你學了很多「Know-What」也累積了許多「Know-How」但沒有好好學習「Know-Why」導致你無法學以致用。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麼,怎麼學,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用提問學習,用連線思考,用輸出整合。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麼,怎麼學,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用提問學習,用連線思考,用輸出整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