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學習的痛點之一「如何衡量學習成效」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們最近發出的調查問卷,收到了近百位 UX 學習者的回饋,非常感謝大家撥空提供寶貴的意見。

今天繼續來討論在這一波調查之中,經常被提及的 UX 學習痛點,這個話題在分析的時候,我們也發生許多熱烈討論。

UX 學習痛點「無法學以致用」

常見的痛點描述是這樣:

  • 參加線上課,也買了很多書回家,但是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切入
  • 覺得不容易評估UX設計/學習成效
  • 不知道要學到甚麼程度才是有鑑別度的
  • 很難確定自己學的UX是不是正確的方法
  • 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東西是不是正確的,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
  • 不同狀況下不清楚適合那種理論方法

在這類描述中,通常有幾種因素存在,主要是 - 不知道學習到什麼程度才夠用 - 無法辨認學習的內容如何應用到實際場景

這些議題的類型我都歸納在「無法學以致用」的情況。

如果你看過我過去的文章,會知道按照慣例,當我們分析議題的時候,會盡量整理成為「正向表述」,因為討論如何讓事情成功,可以明確的聚焦。

所以重新思考上述的議題,可以整理成為:

「如何讓學習 UX 的人辨認自己的程度,以達到學以致用?」

認知的六個層次

在這邊我要導入學習理論中,關於認知的六個層次來協助思考這個議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在 2001 年修訂了教學活動中認知目標的層次,他們將認知一個領域的學習目標定義如下,我以學習「易用性」這個 UX 概念作為舉例:

  1. 知道:例如能回憶或直接說出「易用性」的定義。
  2. 理解:能向他人解釋「易用性」,並可以在情境中辨識。
  3. 應用:能夠進行「易用性」的調查。
  4. 分析:能夠對「易用性」的情境分類,並區別不同的狀況。
  5. 評價:能夠論述「易用性」對整體的影響,提出理想的論點或討論標準。
  6. 創造:能夠重新組合「易用性」的概念,根據情境提出新的模式或結構。

一般來說,只憑網路文章或者書本的閱讀,我們頂多能達到第一階段「知道」的程度。

根據這次調查,大多數人的學習目標可以依據程度分為兩類

已經在產業之中工作的朋友,渴望「掌握具體方法如何落地執行」以及「如何在公司推動」

而還在業界門檻之外,累積經驗的朋友,痛點集中在「如何掌握具體方法」以證明自己的程度

以上述認知的六個層次而言,「掌握具體方法」是比較簡單的,大概要介於 3~4之間。

在業界工作的朋友,可能需要到第四階段「分析」的程度,才有機會應用自如,因為要應用在商業場景之中,往往需要彈性的應變不同公司組織的文化或實際需求。

為了求職而正在努力學習的朋友,能透過作品集證明自己有達到第三階段「應用」,多半已經足夠。

初學者缺乏刻意練習的規劃能力

但是就現況來說,在業界門檻之外自學的朋友,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光是第一階段「知道」,就很容易搞不清楚,揪竟有哪些知識或技能是必須掌握的,而且有些理論還每個大神都說得不太一樣。

更別提第二階段「理解」,必須要在情境中辨識。

因為在業界門檻之外自學的人,最大的困擾就是缺乏實務經驗,不知道在商業環境中的專案,到底是因為什麼情境所以需要用哪種方法論來應對。

理論上這些情況,應該要透過 Side project 或者自發性的練習來解決。

但實際情況上,初學者是沒辦法幫自己有效的規劃練習素材。就像一個人連韓文的字母都不會辨識,就要他聽歌學韓文一樣,認知程度落差太大的練習往往是無效率的。

這是許多自學 UX 的朋友感受到無力與挫敗的原因。

--

今天的自學痛點分享就討論到這邊,在解決問題之前,先辨認問題的成因非常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獸群之心 / Soking的沙龍
82會員
47內容數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教學的成效可以簡單區分為四個層次, 知道→學到→做到→創造 ​ 分享的話就差不多是在「知道」, 最多有一部分「學到」的層次, ​ 但教學就至少應該要以學員能夠「學到」起跳, 依照實際的主題、可運用時間與教學設計, 可能會再達到「做到」或「創造」的層次, ​ 以下分別對這四個層次簡單說明
Thumbnail
教學的成效可以簡單區分為四個層次, 知道→學到→做到→創造 ​ 分享的話就差不多是在「知道」, 最多有一部分「學到」的層次, ​ 但教學就至少應該要以學員能夠「學到」起跳, 依照實際的主題、可運用時間與教學設計, 可能會再達到「做到」或「創造」的層次, ​ 以下分別對這四個層次簡單說明
Thumbnail
講師的教學並不只是把腦中會的知識技能一股腦倒出來給學員, 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設計出清晰、有效的學習路徑, 讓學員經歷一段學習的歷程而真的學到、學會。
Thumbnail
講師的教學並不只是把腦中會的知識技能一股腦倒出來給學員, 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設計出清晰、有效的學習路徑, 讓學員經歷一段學習的歷程而真的學到、學會。
Thumbnail
你是喜歡學習的人嗎? 我是。而且總喜歡到處東沾一點、西看一點;要說三分鐘熱度也不完全,但在初識新事物總是奮發期待,而學到某個段落時就不探究深耕,我常覺得懂了就好,也不擅於記錄。 而這種喜愛學習的心態,也偶爾讓我思考:那些聽過的廣播、看過就忘了的書、曾花錢上過就忘的課,真的有用嗎? 學習的看法 Bry
Thumbnail
你是喜歡學習的人嗎? 我是。而且總喜歡到處東沾一點、西看一點;要說三分鐘熱度也不完全,但在初識新事物總是奮發期待,而學到某個段落時就不探究深耕,我常覺得懂了就好,也不擅於記錄。 而這種喜愛學習的心態,也偶爾讓我思考:那些聽過的廣播、看過就忘了的書、曾花錢上過就忘的課,真的有用嗎? 學習的看法 Bry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教人如何學習的書,先從打破學習迷思–天份、方法、動機及時間開始,引出人人都可學習的好的概念,再提出幫助學習的技巧。從宏觀–制定計畫,到微觀–執行細節,最後再提出如何改善影響學習的壞心態。本書算是一本相當完整的教授學習法的書籍。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教人如何學習的書,先從打破學習迷思–天份、方法、動機及時間開始,引出人人都可學習的好的概念,再提出幫助學習的技巧。從宏觀–制定計畫,到微觀–執行細節,最後再提出如何改善影響學習的壞心態。本書算是一本相當完整的教授學習法的書籍。
Thumbnail
為何安排這麼多學習課程,還是沒學會呢? 我歸納3個學習有效果與改變的關鍵成功因素 1.學習動機與目的 2.學習專注與提問 3.學習演練與回饋
Thumbnail
為何安排這麼多學習課程,還是沒學會呢? 我歸納3個學習有效果與改變的關鍵成功因素 1.學習動機與目的 2.學習專注與提問 3.學習演練與回饋
Thumbnail
我們最近發出的調查問卷,收到了近百位 UX 學習者的回饋,非常感謝大家撥空提供寶貴的意見。 今天繼續來討論在這一波調查之中,經常被提及的 UX 學習痛點,這個話題在分析的時候,我們也發生許多熱烈討論。 ​UX 學習痛點「無法學以致用」 常見的痛點描述是這樣: 覺得不容易評估UX設計/學習成效 ​
Thumbnail
我們最近發出的調查問卷,收到了近百位 UX 學習者的回饋,非常感謝大家撥空提供寶貴的意見。 今天繼續來討論在這一波調查之中,經常被提及的 UX 學習痛點,這個話題在分析的時候,我們也發生許多熱烈討論。 ​UX 學習痛點「無法學以致用」 常見的痛點描述是這樣: 覺得不容易評估UX設計/學習成效 ​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知識、技能,看了一堆書,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似乎沒有太大成效?或者覺得沒有太多成長? 你學了很多「Know-What」也累積了許多「Know-How」但沒有好好學習「Know-Why」導致你無法學以致用。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知識、技能,看了一堆書,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似乎沒有太大成效?或者覺得沒有太多成長? 你學了很多「Know-What」也累積了許多「Know-How」但沒有好好學習「Know-Why」導致你無法學以致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