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欣賞心得】 《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一、 幸福與快樂 (Happiness) 的研究:
馬丁.賽里格曼 (Martin E. Seligman,2002)任職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表示,過去心理學的研究,著重在於治療心理疾病與負面情緒的改善,研究的面向以負向的心理疾患及行為改善;包含如何對應及治療心理疾病及人格變異的改善。雖然研究重點放在如何使人脫離負面與痛苦;但對於人們如何取得正向人生觀,為何有人樂天知命,積極自信創造生命意義及當中的轉折卻少有研究。
Seligman所提出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重點從關注快樂和滿足的人本主義心理學那裡找到根源。即近年來心理學發展的新趨勢,或稱正面思考、或積極思考。系指人們希望找出自己的長處、自己的生命意義。探討(1)人們如何「享受生命」─人們的最佳體驗,並體會正常和健康的生活中正向的情感和情緒(如關係,愛好,興趣,娛樂等)。(2)人們如何「參與生命」─正向地投入主要活動時的體驗,沉浸在忘我的快樂中。(3)人們的「生命歸屬」,如何體悟及創造有意義的人生(例如在大自然,社會團體,組織,運動,傳統,信仰上的參與和貢獻)。(資料來源:王沂釗(2005) 。幽谷中的曙光~正向心理學發展與希望理論在輔導上的應用。 教育研究月刊, 134 期, 106-117 頁。)
本次分享的電影即藉由一位倫敦的心理醫生Hector,尋找快樂的歷程來說明何謂快樂,是自尋或者他覓。
電影改編自法國作家法蘭斯瓦萊洛(Francois Lelord)的暢銷療癒小說《艾克托的幸福筆記》。主角Hector擁有優渥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生活井然有序。但在與心理諮商個案互動的過程中,Hector隱然覺得自己的生活乏味,且內心情緒難以抒發有所壓抑。Hector喜歡比利時畫家喬治·勒米所創作的一系列漫畫作品《丁丁歷險記》。其故事的靈感即來自於丹麥作家和演員帕勒·哈爾德的環球旅行經歷,敘述當時年僅15歲的他44天環遊了世界。如同《丁丁歷險記》中《藍蓮花》一輯在中國的旅程,Hector決定從中國開始,他想看看是否能在遊歷中找到快樂人生的答案。
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二、 成功的定義:
何謂成功,掌握讀書的訣竅名列前芧,工作一帆風順升官發財,婚姻情感相契恩愛終生,子孫賢達出將入相。身而為人,我們面臨著自我的認同、自我的追尋、社會的評價。如社會心理學家 Peter Weinreich (1939–2016) 定義的個人自我認同,也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建構過程。同時,自我認同也承接著自我過去社會、文化、族群經歷和未來期許的一個整合。如同社會認同(social identity),個體認識到他屬於特定的社會群體,同時也認識到作爲群體成員帶給他的情感和價值意義。這麼多的自我及社會認同需求,再加上自我期許與評價標準。查爾斯·庫利(1902)根據他的鏡中自我理論主張:「我不是你以為的我;我不是我以為的我;我是我以為你以為的我。」那麼,在這麼多自我認同、期許當中,如何覺知真實自我的展現,並取得真實與認定的平衡。
Hector從前往中國的飛機上遇見富裕的商人,去體會何謂紙醉金迷的生活及金錢可以買得到的快樂。快樂也的確可以透過金錢的力量迅速買到及擁有。但是一旦達到了需求了之後,新的需求、新的欲望也不斷地崛起,隨著生活的富足,我們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過得愈是舒適,我們就會把標準往更高處推。
但也因著不斷拉昇的期待而產生矛盾,讓我們陷入了無底洞一般,要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而將目光定睛在未竟的目標之上,而無法感受到當下應有的歡喜,幸福感反而消失了,或者陷入與他人較量的沮喪當中。也因此Hector在筆記本裡寫道:
1、人比人,氣死人(Making comparisons can spoil your happiness.)
2、許多人認為快樂就是有財有權有勢(A lot of people think happiness is being rich or important.)
3、快樂是有可以左擁右抱的自由(Happiness could be the freedom to love more than one woman at the same time.)
Hector在夢醒之後發現金錢所帶來的,只是一時的歡愉而非真誠的美好,可以擁有一時但卻因無法落實在生活中,無法持續太久。寄望於未來並無法確保現下的美好,快樂來得虛幻自然消散的速度也快,這種快樂只能算是折衷後的自我安慰而非快樂。
4、許多人只在未來看到快樂(Many people see happiness only in their future.)
5、快樂有時得睜隻眼閉隻眼(Sometimes happiness is not knowing the whole story.)
當然也有人可以從與他人較量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脫身,對於自我的認知與社會期待取得平衡。這些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物質條件下,都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除了自己的生活稱心如意,也讓週邊的人變得快樂。這些人總是充滿著活力,願意嘗試各種新體驗,與他人有緊密的關係,並對他人或所處的環境有使命感。無論面對何種困境都盡力而為掌控自己的生命。
China
三、 自我決擇的考量:
那麼,人生歷程當中,一定會遇到挑戰及挫折,為何有些人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不斷的練習、調整作法改變思路,強化正向力量迎接挑戰。而有些人會陷入思考的盲點無法自制,甚至進入負向憂鬱的無限迴圈。精神分析強調個體自我覺查、頓悟、詮釋與修通;客體關係說明依附及分離個體化的歷程;個人中心提及真誠一致,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存在主義論及真實的存在,人有選擇的自由以負責追求人生意義;認知學派強調理性思考,覺查自我內在對話的偏誤,促進行為及情緒改變。似乎人有諸多待學習、待修正、待覺查的生命歷程必須經歷,才能勘透人生意義的真諦,覺察真實人生應該如何前行。
羅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迪西(Edward Deci)和理查.萊恩(Richard Ryan)提出「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我們的行動所帶來的物質後果,並非行為的主要誘因,而是這些行為能給我們何種內在意義(或稱「內在動機」)。而持續的正向信念會反覆出現,來達成個體的優良表現與健康。而自我決定論亦包含三個基本的心理需求必須被滿足:(1)勝任感 (Competence):嘗試去了解個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個人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效能。(2)自主的 (Autonomy):這個行為與動機是發自內心,而且是自我決策而非受他人影響的(3)有歸屬 (Relatedness):這個行為是基於想與他人互動的。
電影劇情中,接著Hector轉往西藏去學習何謂快樂,他問藏人:「為什麼你歷經苦難,卻仍然覺得快樂?」藏人回答:「就是因為我歷劫歸來啊!」藏人住在很高的山上,需架設天線才能擁有網路。起風後,辛苦架設的天線倒了,但眾人卻為了起風的美景及「當下的一切」而歡欣鼓舞。他寫道:
6、逃避不快樂並不會使你快樂(Avoiding unhappiness is not the road to happiness.)
再飛往非洲的過程中,破舊的飛機上遇見亂流,凡事心存感激且樂觀的婦人告訴他:「這飛機看起來那麼舊,代表已經飛了很多次還沒摔爛,就放心吧」。婦人要Hector觀察自己身邊的人,那些人可以帶給自己快樂,多接近那些帶來正向情緒的朋友。真正到達非洲後,找到了從事國際醫療救援的同學,發現同學因為專注於發揮自己的天賦,並做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件事,所呈現出來的正向思維是多麼的幸福。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他寫下:
7、你身邊的人到底是讓你向上或向下?(Does the person you're with bring predominately Up or Down?)
8、快樂是做你擅長的事(Happiness is answering your calling.)
9、快樂是遇到真正欣賞你的人(Happiness is being loved for who you are.)
10、燉地瓜(Sweet Potato Stew.)
多接近那些帶來正向情緒的朋友
四、 生命意義的追尋:
奧地利心理學家Victor Frankl在《活出意義來》(Men’s search for meaning)一書中提及當一切的痛苦都是無法改變的,一切的悲傷也都是註定的,一切反抗也是徒勞的,但是人類仍然有一個自由,即是:「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的自由,而這就是人類的終極自由。
另存在主義哲學家也以另一角度來看待人生計劃,人生計劃可以分成真實的計劃與非真實的計劃,前者指的是一個人知道自己有選擇的自由後,根據經驗上的理性評估,做出個人的決定,這個決定呈現了個人的真實感受和信念。非真實計劃則是指一個人做這個決定,是因為他認為這是他應該做的,或者是他人都這麼做,所以自己沒有選擇的餘地。真實計劃的動力來自計劃本身,也是人們選擇他們的原因;而非真實計劃是需藉外力來推動,而扮演一個預先決定的角色。那麼如何覺知自己所賦予的人生意義,是真實的計劃且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為生命創造意義。
影片中的Hector在歡聚後,歷經了恐怖經歷差點客死異鄉,獲救後的他經歷了九死一生,再一次體認到能夠擁有自由及生命就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快樂無需等待,快樂即是活著的每一刻,快樂在於覺知自己的生命存在而做出有意義的選擇。他寫道:
11、恐懼阻礙了快樂(Fear is an impediment to happiness.)
12、活著真好(Happiness is feeling completely alive.)
13、快樂是懂得慶祝(Happiness is knowing how to celebrate.)
快樂是懂得慶祝
五、 真實的存在:
而Victor Frankl在《活出意義來》亦指出:「別以成功為目標,當你愈是針對它,以他為標的,就愈容易錯過他。成功,就像幸福一樣,不是追求而來的,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而忘卻自我的副產品。」
匈牙利的心理學者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更以「心流」一詞來說明:人們在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即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米哈里以最優體驗(optimal experience)來形容,表示我們一定也有這種經驗,雖然置身在各種不知名的力量中,但我們仍感受到事情都在我們的掌控中,自己就是生命的主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感到心曠神怡,那種深沈的喜悅,會在記憶中留下重要指標,認為人生理當如此。
Hector的最後一段行程前往美國,在飛機上照料一名腦部開刀患者,並陪伴其到達目的地。在此過程中Hector真誠且溫暖地傾聽其敘說,此間一反其在英國診間對於個案狀況與問題的未接納與無法同理(Hector在筆記本上畫畫,或者無法真誠地同理對方的無奈無助與無趣)。機上患者離開時告知Hector,真誠的傾聽就是愛的呈現。而Hector工作的熱情亦被自我所表現的真誠所喚醒。
14、傾聽是愛(Listening is loving.)
懷念不代表要回到過去
五、 讓自己快樂的義務:
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社會學習理論中強調,透過觀察學習和社會經驗,個人發展出對於自己實現某一領域行動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或稱為個人效能(Personal efficacy),是個人衡量對於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能力的信念的程度或強度。高自我效能的人,就是那些認為自己能表現出色的人,往往更容易把困難的任務看成是需要掌握的東西,而不是要避開。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在其完成目標、任務和挑戰時扮演著主要角色。
Hector的美國之行主要是探望年輕時的前女友,前女友已為人母且有著充實美好的家庭生活,她指陳Hector並未真實地活在當下,而是懷念著當年的美好,若是一直沒有活在當下,那麼如何能感受生命的豐盈?Hector對自我的不肯定,導致對於愛的能力也自我質疑,愈將將年想像得愈美好,愈沒有能力真實面對現下的自我,而傾向避開。
15、懷念不代表要回到過去。Nostalogia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
最後,Hector在實驗室中與剛吵架的未婚妻連繫,在彼此說出內心的愛,Hector並想起這趟旅程的經歷時,理解到對凡事感恩、能夠真實地活著並體驗愛就是一切美好。如同大學教授在講堂上的一番話:「在這個世上,所有的東西都在增加,只有快樂正在逐漸減少。還有幾個人能記得童年時,光是存在就能夠感到幸福的那種快樂?那是一種純粹的喜悅,在那一刻世間萬物一切都好。但是,長大成人後的我們變得諸事不順。我們為尋回快樂而進行遠征,但越著重於個人幸福,幸福就離我們越遠。事實上,當我們專注於生活本身,就能感受到快樂。所以,快樂是真實人生的附加。我們應該不要只顧著尋找快樂,而忽略了體驗生命歷程裡的各種快樂。」
尾聲,Hector離開美國,在機場與西藏喇嘛視訊,說道追求快樂這件事的體悟:不僅在於「我們都有快樂的能力(We all have capacity to be happy),我們都有快樂的權利(We have the right to be happy),而是「我們都有讓自己快樂的義務!(We All have an oblligation to be happy!)」同時也與自我共勉之。
我們都有讓自己快樂的義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螞蟻皇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些在諮商歷程中的二三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愉悅的音樂專輯》丁海寅、金高銀甜滋滋的螢幕情侶│電影心得"有好消息再聯絡吧"__彌穗 《愉悅的音樂專輯》2019年。
    Thumbnail
    avatar
    海包包 x Seal
    2021-09-27
    尋找電影的初衷-《當代名導的電影大師課》譯序其實不管是哪一類觀眾,哪一種導演,面對「創作者──觀眾者」關係時所選擇的態度,都沒有錯。然而,如何處理觀眾面對導演,是個非常微妙的工作。有些材料,觀眾沒興趣知道;有些題目,導演不想講。法國導演/作家勞倫‧帝拉德的著作《當代名導的電影大師課》是一個完美的平衡,呈現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生動而有趣的互動。
    Thumbnail
    avatar
    原點出版社
    2021-04-15
    【職場讀書人選書】神給了人能夠欣賞音樂的耳朵 從此讓人陷入「尋找共鳴」的詛咒—《尋琴者》一位鋼琴教師逝去,讓曾經是鋼琴界明日之星的調音師,與絲毫不懂音樂的生意人產生交集,在緬懷亡者的路上他們結伴同行,甚至決定合夥開啟新事業。然而,他們的交會,卻撞擊出了調音師最深層的回憶,與最不堪的過去⋯⋯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11-27
    《你的情歌》電影心得終曲:人生篇【《你的情歌》終曲:人生篇】 系列心得劃下休止符🎼 內含劇透,請小心服用🙈 🙈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12(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avatar
    Smile
    2020-02-06
    《你的情歌》電影心得二部曲:教育篇【《你的情歌》二部曲:教育篇】 內含劇透,請小心服用🙈 關心教育議題或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入觀看哦👇👇👇 預告🤗《你的情歌》終曲:人生篇,將於後天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avatar
    Smile
    2020-02-04
    《你的情歌》電影心得首部曲:愛情篇【《你的情歌》首部曲:愛情篇】 首部電影心得登場🥳 內含劇透,請小心服用🙈 🙈 此部電影共計「三」部曲,若喜歡,歡迎持續鎖定❤️ ❤️ ❤️
    Thumbnail
    avatar
    Smile
    2020-01-30
    2020奧斯卡|最佳女電影|150歲的小婦人《她們 Little Women》永恆的少女心文學經典《小婦人》問世至今超過150年,作者露意莎.梅.奧爾柯特在1868年的提出了「女人可不可以不結婚?」的世代之聲,至今被七度翻拍成電影,《她們》更成為史上獲得最多奧斯卡提名的Little Women。電影不僅沒有過時,更超越了經典,從女性走向性別,導演葛莉塔.潔薇重新詮釋了四姊妹的人生哲學。
    Thumbnail
    avatar
    鹿刻Luke
    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