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狀態與內在孩童的相遇」工作坊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也是去年參加的工作坊,我真的參加過很多類似的課程(笑)。這個工作坊相較之下比較多的團體活動,留下的講義資料較少,事隔許久,我也有些想不起來課程的內容,僅就我印象深刻的部分紀錄。
課程中有一項活動,是對不同年齡層的內在小孩說出肯定、喜悅及接納的話語,老師發下幾張講義,分別是給嬰兒期的內在小孩、幼兒期的內在小孩、學齡前期的內在小孩、學齡期的內在小孩,活動方式是三到四人一組,其中一人閉上眼睛,讓自己回想起那個時期的、幼小的自己,其他人則是輪流唸出那些溫柔肯定的話語。
這個活動給我的感觸很深,尤其是給嬰兒時期的那一句「歡迎你來到世上來,我一直在等著你、期待與你相遇」,那是一種全然被接受的感動,光是存在著就值得被愛、就足夠美好。我聽到這句話忍不住哭了出來,一個嬰兒真的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否是被悅納的,尤其做為家中第二個女兒,出生在家裡經濟並不寬裕的時候,可以想見我的出生,壓力多於喜悅、與上一輩的爭執大於接納,所以可以感覺到純粹的被愛、被接受的感覺真的很美好,美好得仿佛這是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
「不管怎樣,我都不會離開你」、「我喜歡餵你吃、幫你洗澡、替你更衣,我喜歡照顧你、跟你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也是讓我大淚崩的句子。我一直覺得我對嬰兒時期完全沒有印象,但是透過這幾句話給我的感受,加上過去聽父母說過的隻字片語,我幾乎可以勾勒出嬰兒時期的樣子,當時我想著什麼、需要什麼、哭鬧什麼,我有哪些地方沒有被滿足,我不懂為什麼我不能被滿足,大概就像我父母不懂我在哭什麼一樣吧。
接著來到幼兒時期的練習,在此幼兒的定義是兩到三歲的孩童,也是我不太有記憶的時期。但是當夥伴們唸到「我管怎樣都不會離開你」的時候,我又忍不住哭了起來,我似乎對某人「離開」,而我被「拋下」的感受特別強烈,我想不起有類似的經驗,唯一能想到的是小時候父母都去上班,姐姐去上幼兒園,我被托給外婆照顧,但是外婆家離我母親工作地方非常近,幾乎是她有空就能來看我,所以也不確定是不是這樣造成的。
「我喜歡看著你學習走路和說話」、「我喜歡看著你脫離父母,開始長大」這兩句也令我淚流不止,更多的是不捨的感覺,好像有一部分的自己極度害怕與人分離,想永遠與最愛、最信賴的人再一起,永遠都不分開。我有點驚訝自己居然有這種嬰兒式的幻想,但是回頭想想又覺得不意外,或許可以說,我越是希望將人際界線拉遠、希望不要與人親近,一部分也是害怕與人親近,是不是正是因為有太多的失望和受傷,所以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好讓自己不再受傷。
我對太過年幼的時期全無記憶,所以暫時找不出情緒感受原因,但我想等時機到了,我也可以慢慢療癒那個部分的自己。
在工作坊的最後,我寫了一封信給我的內在小孩:
「親愛的孩子,
我不知道該說初次見面,還是好久不見,你和我共存許久,而我卻一直忘了你、忽視了你,又或者不敢看見你。
我知道你過得不好,有時你睜著眼,無辜又痛苦,看著我,彷彿在問我為什麼?
為什麼你不看我?為什麼你忽視我?為什麼你看不到我的痛?為什麼你聽不到我呼救?為什麼為什麼······我們是一起的,不是嗎?
孩子,我必須向你道歉,也許我知道你的存在,只是太痛了,那些傷太血淋淋的,那些呼救聲太痛徹心扉了,所以我怕了,裝作看不到。
你或許生我的氣,我情願你生我的氣,氣到想走,氣到再也不見我。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是一起的呀。
你看我的眼神中,我知道你的痛苦,是我不夠勇敢,我不敢為自己負責,甚至想將你切割,但我做不到。
兩個人痛,比一個人痛還好一些吧,那樣我們就能緊緊抱著、安慰著彼此了。現在不會遲,也許永遠都不會太遲,逃避是人的本性,但我想和你在一起。
不論如何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說來簡單,卻很沉重。永遠不離開很難,但我們本來就是一起的呀,我看得見你,你看得見我。
所以我永遠不會離開你了,不論發生什麼事,在何種情況下,我都會和你在一起。」
這是我給他的信,也是我給那個害怕被拋下的孩子的承諾。
avatar-img
6會員
14內容數
除了正式的課程,我也喜歡做很多體驗活動,紀錄摸索喜好和找回感受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奇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這是去年參加的工作坊,近期開始整理這幾年參加的各種課程資料,剛好最近正在閱讀〈立下界線〉,就將當時的講義拿出來複習、整理心得。
趁著剛上完蘇絢慧老師「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一日工作坊不久,來紀錄一下自己的感受。
其實這是去年參加的工作坊,近期開始整理這幾年參加的各種課程資料,剛好最近正在閱讀〈立下界線〉,就將當時的講義拿出來複習、整理心得。
趁著剛上完蘇絢慧老師「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一日工作坊不久,來紀錄一下自己的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上次與內在小孩聊天時,他與我說他培育了好多花,想送給其他存在,但過了一周,我再次看見內在小孩時,他的花都還在,表情也變得很苦惱與洩氣,原來他努力養這些花兒,但不知道要送誰,這時小我就跑出來了,聽到小我說:「你的花沒人要」時,內在小孩更洩氣了,我第一時間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句話,但馬上想到……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上次與內在小孩聊天時,他與我說他培育了好多花,想送給其他存在,但過了一周,我再次看見內在小孩時,他的花都還在,表情也變得很苦惱與洩氣,原來他努力養這些花兒,但不知道要送誰,這時小我就跑出來了,聽到小我說:「你的花沒人要」時,內在小孩更洩氣了,我第一時間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句話,但馬上想到……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