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訓誨的必要
所羅門王在《箴言》3:19-21說:「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祂離開你的眼目。」實在很有道理!
許多自認為社會經驗豐富的人,經常自信滿滿,認為老早具備獨立分析判斷的能力,所以既不缺智慧、也不乏謀略。問題在於:世間的「智慧」,只適用於有限的人群社會生活;凡夫俗子的所謂「謀略」,更由於他既非全智、也無全能,必然百密一疏,無法回應這個世界所有的變化。中國人所說的「人算不如天算」,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然而屬靈的、超世間的智慧,唯獨上帝方能賜與,而且,祂僅賜與願意聆聽教誨的人;上帝所賜的智慧,既包括世俗所說的謀略,也包括從上帝的教導、訓練與管教而來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終極的知識」,吾人實踐這些知識與真理,必然獲得超世間的「真知灼見」。
《箴言》4:1-2說:「眾子啊,要聽父親的教訓,留心得知聰明。因我所給你們的是好教訓,不可離棄我的法則(註:或作“指教”)。」所羅門王代言上帝的聖諭正是:「聆聽訓誨之必要」。現代人很厭煩管教,總想自我稱聖、自作聰明,誤以為世間一切「由人作主」,而非「由天作主」,這自然是個迷思。
在《箴言》第四章,反覆提醒:「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走正直的路」、「不可行惡人的路」,因為「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惡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甚麼跌倒。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4:18-20)其實很多外邦人之所以不信主,是懼怕智慮受限制,變得思想不能自由;更有許多信徒,雖信主卻不願交託,遇事仍想自我作主。這也是不小的迷思。
試想:當吾人服膺上帝的管教,信守祂的戒律,懷抱「終極的關懷」,吾人的思慮向無限的時空展開;我們踐履的是「終極的真理」,追求的是「終極的知識」,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撐開一個更為寬廣的「精神空間」。
善哉!《箴言》說得真好:「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註: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4:23)心靈主宰我們的行為,影響我們的認知,假如我們願意順服上帝的管教,閉上邪僻乖謬的口、眼目向前看,必能行走於義路上。
尤有進者,吾人還應改變「一切自我作主」的觀念。因為,憑藉人智我們永遠無法準確預測世界的變化、解決世間所有的問題。吾人如果願意謙卑地專注在那些保守我們永遠行於正道的意念上,就必能確信吾人走的是「智慧的道路」。(完)
《箴言》靈修心得(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5K會員
997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2025/04/29
本章集中在天國群體的生活準則,從謙卑成為主的門徒、關懷失喪者、處理肢體間的衝突,到活出真實的饒恕。耶穌揭示,屬天的價值觀與世俗不同,信徒要以孩子般的單純、僕人的心態與無限的饒恕,來活出合神心意的群體見證。

2025/04/29
本章集中在天國群體的生活準則,從謙卑成為主的門徒、關懷失喪者、處理肢體間的衝突,到活出真實的饒恕。耶穌揭示,屬天的價值觀與世俗不同,信徒要以孩子般的單純、僕人的心態與無限的饒恕,來活出合神心意的群體見證。

2025/04/29
本章記載了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預告撒拉將生子,以及神將審判所多瑪的消息,亞伯拉罕因此為義人代求。這一章揭示了信仰生活中三個核心:與神親密相交的生活、對神應許的信心,以及為世界代求的責任。

2025/04/29
本章記載了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預告撒拉將生子,以及神將審判所多瑪的消息,亞伯拉罕因此為義人代求。這一章揭示了信仰生活中三個核心:與神親密相交的生活、對神應許的信心,以及為世界代求的責任。

你可能也想看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考魔章第六
「蓋有真道,即有真考。考所以驗真偽,魔所以改過失。」修道的人第一發願成真,第二悔心解冤,魔考來臨時自然動心,知止定性,才能增進自己原先所不能的。考由天降,魔由人招,人若發願修行,自然要堅決意志,忍辱持戒,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考魔章第六
「蓋有真道,即有真考。考所以驗真偽,魔所以改過失。」修道的人第一發願成真,第二悔心解冤,魔考來臨時自然動心,知止定性,才能增進自己原先所不能的。考由天降,魔由人招,人若發願修行,自然要堅決意志,忍辱持戒,

活佛老師曾在《道脈傳承路》慈悲:「誠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你明理之上。」本書用淺顯的文字,幫助有志學道的人破解迷惑,行走於菩提覺路,在閱讀過程中,能一步步反思、修改、調整自身狀態,使智慧成澄明。
西元二○○二年,光慧文化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示出版《覺路指南─白話譯註》,

活佛老師曾在《道脈傳承路》慈悲:「誠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你明理之上。」本書用淺顯的文字,幫助有志學道的人破解迷惑,行走於菩提覺路,在閱讀過程中,能一步步反思、修改、調整自身狀態,使智慧成澄明。
西元二○○二年,光慧文化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示出版《覺路指南─白話譯註》,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所有的干擾來的時候,都會從您最脆弱的部分下手。
2.隨緣,精進,唸到一念不生、一念不起。
3.勿過度寵溺小孩,以免造成社會的負擔。
4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所有的干擾來的時候,都會從您最脆弱的部分下手。
2.隨緣,精進,唸到一念不生、一念不起。
3.勿過度寵溺小孩,以免造成社會的負擔。
4

○凡人行善皆是以自己的錯謬想法去做,表面上好像是行善,事實上卻是作惡,等遇到災禍、困難、詐騙、失財等不如意之事,就說行善是無用功,父母所教導、祖宗經典、佛法皆是騙人之語。
但真是這樣嗎? 實則應該以聖賢經典為標準,因天地鬼神與聖人同是非、同取捨,想要事事如意,就該學習孝親尊師,忠信誠實等聖人知見!

○凡人行善皆是以自己的錯謬想法去做,表面上好像是行善,事實上卻是作惡,等遇到災禍、困難、詐騙、失財等不如意之事,就說行善是無用功,父母所教導、祖宗經典、佛法皆是騙人之語。
但真是這樣嗎? 實則應該以聖賢經典為標準,因天地鬼神與聖人同是非、同取捨,想要事事如意,就該學習孝親尊師,忠信誠實等聖人知見!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法)
【原文】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故凡見聖賢廟貌。經書典籍。皆當敬重而修飭之。至於舉揚正法。上報佛恩。猶當勉勵。
正法是苦難人間的燈塔,只有它能指引正確方向;能解答各種命運問題的疑惑!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法)
【原文】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故凡見聖賢廟貌。經書典籍。皆當敬重而修飭之。至於舉揚正法。上報佛恩。猶當勉勵。
正法是苦難人間的燈塔,只有它能指引正確方向;能解答各種命運問題的疑惑!

聆聽訓誨的必要
所羅門王在《箴言》3:19-21說:「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祂離開你的眼目。」實在很有道理!
許多自認為社會經驗豐富的人,經常自信滿滿,認為老早具備獨

聆聽訓誨的必要
所羅門王在《箴言》3:19-21說:「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祂離開你的眼目。」實在很有道理!
許多自認為社會經驗豐富的人,經常自信滿滿,認為老早具備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