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讀經|屬靈習慣2:默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提摩太後書 2:7)

今日說到的是「默想」,也就是思考。

思考經上所記載的一切,要不斷的「思考」,而不是「無腦相信」,基督教信仰絕對經得起「理性檢視」。不可否認的,有人會「走偏」,但是就你自己本身,你是用怎樣的理智來思考這些事的發生?今天早上,很巧的是,自由時報刊登了一則新聞:狼師淫兩女童 校安通報拖4年/佛教小學狂言「被性侵是業報」

你會如何去理解?

因為它不是講基督教,所以這種事就屬於「個人所為」?不是佛教教義有問題?又或者因為它不是講基督教,所以這種標題屬於「刻意誤導」,不是佛教教義本身的意義? ^^

我以前常常被「反基督教」團體踼出來,就是因為我經常PO這些「“符合”他們所謂的邪教定義」的新聞來論證他們邏輯是有問題的,當他們無法聚焦討論,而開始攻擊其它事時,我就知道【他們輸了】,跟二週前「PM護衛隊」的行為是一樣的,當他們無法在原先的論點上進一步討論,開始攻擊你的年紀,開始出現訕笑的口吻時,你就知道【他們的潛意識很清楚他們輸了,只是他們不願承認,所以要在其它點上貶低羞辱你來突顯自己】.......諸如此類。這樣的人是「理性」的嗎?這樣的人能「深度思考」嗎?

所以我經常感慨,「不思考的人,不論信什麼、做什麼,都會走偏的」。

而願意思考的人,永遠會「走回」正路。是「走回」哦~~~「走回」的意思是即便你曾「走偏過」,你都會走回來。所以從來就不是說你「不能跌倒,不能失敗」,要做完美無缺的人。

那些會抓住一位「已悔改的人所曾經犯過的失誤」,加以撻伐攻擊的人,是有病的,因為人生歷程是長長的一條線,而你只專注在某一點上,無法前進。我這一段也是指那些會「自責內咎到走不出來」的人。

因此當有些人說「基督徒虛偽」時,我會嘆氣,這又是「邏輯不好」的問題。因為不同的角度和情境,無法概括而論。不否認的,有些人確實就是「自己不管好自己」,一天到晚用高標準要求別人,這種人到哪都有,不是因為讀了聖經變這樣,這就是性格和思考的問題。其它宗教難道就沒有這樣的人嗎?

那又有些人呢?單純就是「軟弱」,我們一直期望做到那個樣子,可是生命還是有很多的軟弱無法越過。比如「聖靈的九個果子:愛、喜樂、和平、良善、恩慈、忍耐、信實、溫柔、節制」,我根本沒有集滿過,有些還撿了又掉,掉了又撿。


啊有的人又會不滿,說「所以靠信仰如果改變不了,那還要信仰幹嘛」?哇咧,你以為「信仰=變魔術」嗎?你認為基督教信仰是「沒有自由意志」的信仰嗎?我就告訴你,讀通100本書你就能考上台大,你買了書啊「不讀」、「不讀通」,所以考不上,你會怪誰?你以為你買了書然後昭告大聲說「我買書了」,就代表你考上了嗎?(翻白眼)

即使你考上了之後,你若不經常複習,時間久了,有些知識點也會被你遺忘,不是嗎?

這也是為何我一直覺得「無法正確理解基督教教義」的人,有很大的機率都是因為「邏輯不好」。這不單指對基督教教議有誤解的非基督徒,也指那些很多信到走火入魔的基督徒。你「信/不信」、「認同/不認同」是一回事,但你「誤解,又自以為是的大加撻伐」就有問題了。


以上這些,就是不斷默想來的。因為我自己就是屬於「完美主義者」,我對很多事都看不順眼,在以前,「道德」凌駕在「信仰」之上時,我完全就是個「道德魔人」。

幸運的是,我還能覺得「有點怪怪的」,然後持續讀經,在讀經時默想,如靈修本文所說的「聖經中所教導的默想,是幫助我們從聖潔的角度去看待環境,因為我們接受聖靈來影響我們的想法。當我們選擇分別一段時間來默想經文時,我們就是選擇把焦點轉移到神和祂的話語上,不再看自己和世界。我們接受神來轉變我們的想法,重新塑造我們的世界觀。」

從「聖潔的角度」,這句話很重要。

於是漸漸理解「靈命與身命」的不同、漸漸理解「神的計劃無可測度」,漸漸理解「何謂交託」,漸漸理解「相信與等候」,漸漸理解「神的愛」,然後終於理解「為何有人可以去愛那不可愛的人」,「為何有人可以放下仇恨」,理解「放手、不干涉的愛」,理解「自卑、退讓的愛」......

有些僅只「理解」,但自己不見得做得到,那就是學習囉~~~反正神就是很那個嘛,祂真的想要你做到時,祂絕對會給你很多張試卷讓你考到會為止。


靈修文中亦提到「工作、課業、人際關係、健康問題、帳單、全球疫情。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問題,讓我們很容易就從真正想過的生活中分心」,這確實是,有太多的困難、期望或對未來的不安,會讓我們不自覺的想要伸手去掌控,那些問題都是考驗。

「問題」和「信仰」是對立的嗎?好像選擇「處理問題」,就等於要「放棄信仰」一樣。或許它們其實就是同一件事,「用信仰去處理問題」,然後我們憑藉默想時,心中從神而來的感動做事,事情就會成就了。

有時,「心中的感動」不見得和「你的問題」是有關的。這點我以前有提過。

比如,可能你現在煩惱的是「下個月要交年度的保費」,但因為生意差,收入只夠平日開銷,沒有準備足夠的保費,你為此感到愁煩。但你禱告時,心中的感動是叫你去「曬衣服」,但「曬衣服」不會有錢啊,完全跟你祈求的沒有半毛關係。但你就是要去。然後事情就會成就了,可能公司突然發紅利,可能政府突然發錢,甚至可能是保險公司自己有推方案體恤疫情期間大家生活上的不容易,甚至有可能就是逼你直接解保險,因為再下個月你需要用到錢,而你解保險的時間點適用的是較優惠的美金匯率。諸如此類。

你願意憑藉信心去曬那些「神叫你要曬的衣服」嗎?

Canva+Moonshot+新新的魔法指令

Canva+Moonshot+新新的魔法指令


🍀Youversion系列:大齋期的五個屬靈操練

🍀2023/4/3 原發佈在其它平台,於2023/10/31遭到不合理對待後,決定將文章遷移至此。

🍀此專題依序目錄及所附推薦詩歌清單,見→再談一次「新新約」

🍀要找我請到→傻有理的LinkBy

🍀我展開雙臂,誠摯的歡迎及感謝您「贊助我」,大感謝,嗯嘛!!

🍀更多文章:傻有理的新新約新新的潘朵拉寶盒職場捉妖記旅程該如何選擇優秀並尊重創作者的寫作平台

avatar-img
108會員
448內容數
讓我想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理雜貨店★ 的其他內容
初到貴寶地,在「搬了」許多篇文章後,才想起還沒寫「自我介紹」,趕緊趁空了解一下別人的自我介紹是長咋樣。其實我就是一個愛講話(愛靠北)的人而己。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 4:6)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一直說「神是大能大力的」、「祂掌管萬有」、「祂已知道一切」、「祂再乎我們的心裡誠實」,然後結果我們設了很多的限制去限制祂。我們「無法測度」,這些明明都是經上有記載的,可是有限的人腦,就喜歡讀一讀就把神給讀小了。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着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 5:21)
神察看內心,祂知道我的心思意念是如何思考的。在神面前,我不需要假裝,因為祂看得到。
初到貴寶地,在「搬了」許多篇文章後,才想起還沒寫「自我介紹」,趕緊趁空了解一下別人的自我介紹是長咋樣。其實我就是一個愛講話(愛靠北)的人而己。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 4:6)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一直說「神是大能大力的」、「祂掌管萬有」、「祂已知道一切」、「祂再乎我們的心裡誠實」,然後結果我們設了很多的限制去限制祂。我們「無法測度」,這些明明都是經上有記載的,可是有限的人腦,就喜歡讀一讀就把神給讀小了。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着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 5:21)
神察看內心,祂知道我的心思意念是如何思考的。在神面前,我不需要假裝,因為祂看得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從 enlightment 啟蒙 到 祛魅化disenchantment 所謂的知識障,指的不是知識會使你障礙自己,而是如果你擁有知識擁有思辨能力,對那些想要控制你的人是障礙,同時,如果你能有學習知識的能力、有思考辨認的能力,你會得到隨時能跨越、能推倒那些精神吸血鬼擺到你面前針對你的障礙的力量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從 enlightment 啟蒙 到 祛魅化disenchantment 所謂的知識障,指的不是知識會使你障礙自己,而是如果你擁有知識擁有思辨能力,對那些想要控制你的人是障礙,同時,如果你能有學習知識的能力、有思考辨認的能力,你會得到隨時能跨越、能推倒那些精神吸血鬼擺到你面前針對你的障礙的力量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